第020篇:【 南港.舊庄茶山 】
台北市南港區的「舊庄茶山」,是北台灣包種茶的發源地,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前舊庄稱為大坑,除了盛產茶葉之外,日據時期桂花最主要的產地也在這裡。早在清光緒十一年,祖居福建安西的王水錦、魏靜時二人來到這裡,見氣溫、雨量、土質等相當適合茶樹生長,於是引進茶樹,使南港舊庄成了北台灣包種茶的原鄉。當時台灣的茶商盛行將茶葉用香花薰製,以增添茶葉風味,稱為「台灣包種花茶」,而香味濃郁的桂花便成了主要的薰茶香花之一。不過,後來南港當地茶農發展出不需薰花也能散發自然花香味的「南港式包種茶」,桂花需求銳減,許多桂花林也消失了。今天南港還保有兩處較具規模,而且極富區域特殊景觀的桂花林,每年農曆八月至春節期間,桂花香滿山徑,飄揚南港茶鄉的另一種況味。
昔日舊「舊庄茶山」採茶、採礦產業興盛,山區熱鬧無比,近年逐漸沒落,轉而走向觀光發展。桂花林地區近年修築完成的桂花步道,小溪、吊橋景色宜人,加上「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以及周邊煤層景觀、鹿窟事件紀念碑、光明禪寺、余氏古厝、高大的桂花林、完整的土角厝村落,還有美麗的梯田,茶山擁有秀麗的景觀及豐富的人文景點。開車從南港舊庄路二段進去以後,沿著大坑溪,一路上都是次生林的山坡地以及茶園的蹤跡,這裡是台北市最東邊的區域,沿著舊莊路前行抵達余順茶莊後,如果由二段316巷的斜坡右轉上去,可直接抵達茶農余仁貴的住宅,這裡是茶山碩果僅存用土埆砌成的三合院聚落,老屋斑駁、青石生苔,屋角更是草深而陰溼,一看即知荒涼久遠,有著上百年歷史,更可見這兒種茶、採茶的年代,這些古厝內,更像野外現成的博物館,仍保留有各式各樣石器打造的工具,炒茶用的石臼、洗衣石槽等,為這兒的茶史留下難得的見證。
昔日舊「舊庄茶山」採茶、採礦產業興盛,山區熱鬧無比,近年逐漸沒落,轉而走向觀光發展。桂花林地區近年修築完成的桂花步道,小溪、吊橋景色宜人,加上「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以及周邊煤層景觀、鹿窟事件紀念碑、光明禪寺、余氏古厝、高大的桂花林、完整的土角厝村落,還有美麗的梯田,茶山擁有秀麗的景觀及豐富的人文景點。開車從南港舊庄路二段進去以後,沿著大坑溪,一路上都是次生林的山坡地以及茶園的蹤跡,這裡是台北市最東邊的區域,沿著舊莊路前行抵達余順茶莊後,如果由二段316巷的斜坡右轉上去,可直接抵達茶農余仁貴的住宅,這裡是茶山碩果僅存用土埆砌成的三合院聚落,老屋斑駁、青石生苔,屋角更是草深而陰溼,一看即知荒涼久遠,有著上百年歷史,更可見這兒種茶、採茶的年代,這些古厝內,更像野外現成的博物館,仍保留有各式各樣石器打造的工具,炒茶用的石臼、洗衣石槽等,為這兒的茶史留下難得的見證。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隸屬台北市建設局,由南港區農會負責規劃、管理,為遊客介紹茶葉的產製過程。
紅瓦、閩南風格的建築為茶葉製造示範場最大的特色,搭配南港茶山的翠綠山景,相當雅緻,示範場內更規劃有品茗室。
「南港茶葉示範製造場」後山的觀景棧道。
南港茶山已朝向觀光業發展,內容除了觀光茶園之外,還有茶葉製造示範廠並結合山區步道,提供豐富多樣的休憩選擇。
這一條環繞南港茶製場之環形高架木板棧道,沿途視野佳,設有涼亭可休息,為一舒適的步道,途中可順登深按頭山。
由此可飽覽台北盆地景色,更可認識南港茶山上特有的植物生態風貌與南港煤層等景觀。
俯瞰茶山的特殊景觀,讓這個山腰上小而美的村落,具體而微地展現了南港觀光茶園的特色。
昔日舊庄茶山採茶、採礦產業興盛,山區熱鬧無比,近年逐漸沒落,轉而走向觀光發展。
舊庄茶山擁有一片五十年以上歷史的桂花林,成為獨特的自然景觀。
舊庄茶山近年修築完成的「桂花林步道」,沿途穿越極富區域特殊景觀的桂花林。
由南港社區大學規劃的畚箕湖桂花林古道,不只可看到南港茶山的特色自然生態景觀,更能貼近南港茶葉的興衰史。
早期茶農以桂花作為薰香材料,使茶葉在品酌過程中散發出濃郁花香,這種薰香茶在東南亞地區受到熱烈歡迎。
油茶樹原種的花為紅色,多數是重瓣,花期十一月至翌年二月,而種子可榨茶油供食用。
桂花林步道樸拙的石階令人發思古幽情,是整體茶山的導覽遊憩重心。
穿過桂花林後,視野豁然開朗,橫在眼前的是茶園翠綠而排列整齊的美麗景觀。
步道沿著大坑溪河岸舖設而成,並設計數處親水階梯,方便民眾觀察溪流生態。
大坑溪整治後舖設的步道,平整好走,原本的石板橋也改成迷你吊橋,造型很有特色。
大量使用水泥舖設步道及河道,對於生態的傷害極大,景觀也顯得生硬不協調,是較為遺憾之處。
桂花吊橋前的大型茶壺造景,生動地突顯茶山的特色。
每年農曆八月至春節期間,桂花香滿山徑,飄揚南港茶鄉的另一種況味。
茶山上的古厝聚落,人漸漸搬空,老屋一瓦一磚地慢慢凋零。
這些古厝就像野外現成的博物館,老屋斑駁、青苔生石,屋角更是草深而陰溼,一看即知荒涼久遠,有著上百年歷史。
老樹在風雨雷電與人為破壞之下,還能屹立至今,難能可貴,令人感到大地的生命脈動。
這個小小聚落,是台北市現今難得留存的古村落,古意土埆厝及屋前老樹,早年的茶村風光展現在眼前。
「余氏古宅」前的老樟樹,樹齡超過二百年,濃密遮天,姿態挺拔、氣勢壯盛,非常值得欣賞。
茶農余仁貴的住宅是茶山碩果僅存用土埆砌成的聚落,彷彿仍生活在百年前的時光,繼續過著雞犬相聞的寧靜生活。
古樸的水缸與洗衣石槽洗衣石槽,有著上百年歷史。
磨刀石顯露出歲月的痕跡,為這兒的茶史留下難得的見證。
屋前的老樹,還靜靜地站在原地,為主人守護著家園。
百年以上歷史的小土地廟,可惜已經廢棄,土地公已移往另建的大廟。
「栳寮古道」通往栳寮社區,途中可見台灣包種茶發明人「魏靜時」故居,也就是日據時代所設置的製茶講習所。
在樟腦盛產時期,居民利用這條古道,將樟腦油運往山下,故稱古道為「腦寮古道」,又因諧音而改為「栳寮古道」。
「鹿窟事件紀念碑」位在台北市南港舊庄與汐止市與石碇鄉交界的山區,鄰近汐碇路與碇南路交叉口。
紀念碑設計理念以凹陷曲折的不鏽鋼板建構,象徵受難者的痛苦,正式平反這個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案件。
「鹿窟事件紀念碑」的設立,象徵解開歷史的心結,象徵過去冤屈的平反,更值得後代警惕。
更多資訊:《南港區公所》
Canon A70 2003/12/14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