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篇:【 大稻埕碼頭.落日 】

    「大稻埕」為臺北市地名,今屬大同區境內。在臺北歷史上,大稻埕在清末接替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艋舺,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直至日治期間,大稻埕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驚人發展及成長,不僅商業活動頻繁,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日治中期以後,大稻埕市況的繁榮,逐漸被日本人極力建設的城內所取代,在這種情形下,大稻埕和城內,可說是一為經濟中心,一為行政中心。在日治時代進行市區改正計劃的時候,西方的都市計劃觀念並未引入城外,導致城內逐漸成為日本人統治重心,而城外的大稻埕則陰錯陽差地成為臺灣人的「本土社區」,並保留了最原始的街道景觀與生活樣貌。後來日本人實施台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大稻埕區名被裁廢,但是該區並不因此就成了歷史名詞,台灣人依舊在日常生活上用「大稻埕」這個名字來指涉該區。

    「大稻埕碼頭」位於台北市淡水河畔五號水門處,環河北路與民生西路口,大稻埕地區的發展歷史,與碼頭有著密切的關係,以前的人因為大稻埕緊鄰淡水河,而稱稻埕為稻江。咸豐十年,淡水開港通商,外商洋行紛紛到此開設商號,促成大稻埕往後濃郁的異國情調與繁華景象,大稻埕碼頭由於吃水不深,戎克船可溯流駛入「內港」艋舺及大稻埕,其活動範圍北溯至汐止,南溯至新店、大溪,西至新莊,主要大宗貨物為米、木炭、石炭、磚、砂等,加以運輸費極廉,既使在淡水河嚴重淤積的日治後期,仍然貢獻於沿河地區之運輸。後來由於碼頭功能逐漸被鐵路取代,貨品也從基隆輸出,於是這個曾為大稻埕創造財富的稻江碼頭,終於被人所遺忘。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Nikon D70   2004/10/20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