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篇:【 蘇花公路.清水斷崖 】

   「蘇花公路」位於中央山脈北段東側斜面,東臨太平洋,是台灣西岸前往東岸的主要道路,沿途有一段最險峻的「清水斷崖」,北起和平溪、南至立霧溪,全長約二十一公里,成九十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八百公尺以上,氣派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五公里,非常壯觀,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好像騰雲凌空,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險無比,也感受前人拓荒的艱辛,眼前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清水斷崖」都是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崩墜,千萬年來巍然矗立于台灣東岸,依山傍海垂直又陡峭的斷崖景觀,名列為台灣八大景之一。

   「清水斷崖」海岸一帶為台灣最古老地質,距今約一億五千萬年歷史,地質上屬於斷層海岸,主要由大理岩、片麻岩及綠色片岩所購成,由於大理岩岩性較不易崩落,因此造就出雄偉險峻的斷崖,形成岩層幾近垂直的特殊地形景觀。現在的蘇花路段大部分都已重新建過,以開鑿新隧道來拓寬道路,而依傍清水斷崖雄偉景色的蘇花公路臨海舊道,則變成是另一段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步行於舊路看著寧靜的山脈,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感受陣陣的微風,宛如置身於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令人著迷。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沿途的和仁界址碑、大清水、小清水、崇德隧道北口設立了四處遊憩區,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海天壯闊的景象,在崇德隧道口亦另闢下海步道直抵海濱,一連串自然天成的山光海色,是條風光明媚的步道路線。


「蘇花公路」和仁至太魯閣間的一段,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也是國家公園東邊的界限。


「蘇花公路」位於中央山脈北段東側斜面,東臨太平洋,在地形上稱為「清水斷崖」海岸,形勢雄奇、驚濤拍岸、壯麗無比。


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清水斷崖」路段總共設置三處遊憩區,分別是〈和仁遊憩區〉、〈匯德遊憩區〉以及〈崇德遊憩區〉。


「崇德遊憩區」停車場有一條步道可到達海岸邊的礫石海灘,海灘上遍佈各種大小尺寸的鵝卵石,這是東海岸的景觀特色。


「清水斷崖」為斷層構造所形成的海崖,加上大理岩岩性,造就雄偉險峻、幾近垂直的地形景觀。


名列台灣八大景之一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位於清水山東側,自和平至崇德之間,綿亙二十一公里 ,雄偉險峻、氣象萬千。


「蘇花公路」沿著東部海岸山崖開闢,此區地質屬於第三紀變質岩雜系,距今約一億伍千萬年歷史。


「清水斷崖」是台灣東岸的一大奇景,來到這裡感受前人拓荒的艱辛,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令人讚嘆。


「清水斷崖」的地質大多是大理岩和片麻岩,岩質堅硬、密實,故能維持陡峭的山崖岩壁。


蘇花公路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羅大春開辟「平路一丈,山蹊六尺」為準之路,俾能通行輿馬,當時稱做「北路」。


「北路」沿著峭壁開出,相當艱辛困難,但在清朝開山撫蕃的政策下,有其宣揚國威、防堵海寇、移民開墾、獲取資源等多重功能。


「蘇花公路」的崇德隧道旁,有步道通往觀景台,可將太平洋及清水斷崖的山光水色盡入眼簾。


「清水斷崖」於日治時期曾經日日新報社讀者票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在不同時期也與太魯閣峽谷列為臺灣八景之一。


早期「清水斷崖」路段最窄路面僅有三點五公尺,相當險峻,車行其上,令人膽戰心驚。


「清水斷崖」岩壁上的植物,大多屬於陽性且耐旱的植物,生長於岩石裂縫中,在貧瘠的環境中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


「蘇花公路」大致依海岸線修築,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是一條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現在的蘇花公路段以開鑿新隧道來拓寬道路,臨海舊道則變成是另一段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


早期「蘇花公路」單線通車時,頭車必為公路局之金馬號客車,行經斷崖路段,駕駛車行左旋右迴,讓人驚恐不已,印象無法磨滅。


「清水斷崖」上臨危岩斷崖峭壁,下臨碧波汪洋萬頃,驚濤拍岸、形勢雄奇、景觀壯麗無比。


「蘇花公路」清水段因斷崖高聳壁立,幾乎無插足之處,築路工人必須從山上用長繩垂至半崖,用錐鑿孔納入炸藥,引導火線爆炸。


「蘇花公路」在大雨或颱風過後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屬於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


「蘇花公路」沿岸海底落差急遽下降,加上黑潮海流流速強,不適合親水活動,但卻是著名的釣場,崖壁上的釣客真是不畏艱險。


「清水斷崖」地質上屬於斷層海岸,主要由大理岩、片麻岩及綠色片岩所購成。


「清水斷崖」是由斷層構造所形成的海崖,大約九百萬年前時由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開始碰撞,才形成如今壯觀的大理石崖壁。


「清水斷崖」路段開闢在懸崖所連成的大塊石崖,氣派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


蘇花公路「清水斷崖」路段除了是花東沿岸最壯觀的景色以外,更是欣賞日出、日落的絕佳去處,是台灣著名的賞景地點。


「清水斷崖」舊道路已改為觀光步道,專供遊人步觀賞臨崖風光,雄偉壯麗的景致,令人由衷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渾然天成之美。


「清水斷崖」的險要正好扼住進入花蓮的咽喉,所以花蓮對外交通不便,被視為「後山」。


「蘇花公路」海岸因為潔淨無污染,海蝕平台在冬季盛長多種海藻,吸引著藻食性魚種靠近覓食,形成東北角優良的浮游磯釣場。


「蘇花公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今日我們能夠暢遊蘇花公路,更應感念那一群拋灑他們血汗的築路英雄。


「清水斷崖」主要界於崇德到和仁之間,斷崖峰頂之清水山海拔兩千多四百多公尺,形勢險峻。


蘇花公路早年單線通車時期,南下北上車輛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規定放行,從北往南約為東澳、南澳、和平和崇德。


海水本身是無色的,會有深淺不一的藍色調,或因水分子的反射,海中的藻類及地形,天上的雲,以及潮流匯聚等因素所造成。


高文淵的五言古詩〈晚過臨海路〉:「夕陽魚鹽市,新濱二路通;霞光搖海路,帆影泛西東。」


僅管蘇花公路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臺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砂石等建築材料,故現在仍是砂石車和大貨車最主要的通行道路。


清朝「張錦雲」有詩讚曰 :「無路荒山峻,參天古木高;修蛇臨澗躍,怪鳥繞營號。」


「清水斷崖」舊道路已改為觀光步道,專供遊人觀賞臨崖風光 ,由於山崖陡立、逼臨海岸,及受地形地質影響,植被較為稀少。


「清水斷崖」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茫茫大海,當年行車在山洞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真是驚險無比。


步行於舊路看著寧靜的山脈,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宛如置身於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令人著迷。


北迴鐵路線通車後,由於鐵路快速便捷的優勢,重要的客貨運輸均已轉向鐵路,蘇花公路已轉為以景觀公路和採石運礦交通為主。


Nikon D70   2004/11/21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