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篇:【 台北自來水園區 】
「自來水博物館」位於臺北市公館地區,是一棟巴洛克歐式風情建築,建築本體原為日治時期用以抽取新店溪水源之唧筒室,完工於西元1908年,長久以來肩負著抽取原水、輸送淨水的重大使命。自1977年功成身退後,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在室內陳列日據時期所使用抽水機組、操作設備、用水設備等,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並經內政部正式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自來水博物館」外觀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式樣,平面為長弧型,內部屋架為鋼骨構造,窗格以鐵件鑄造,正立面柱廊採用希臘科林斯式柱,兩側入口為圓頂,為臺灣仿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之典型,由於具有歐洲古典風情,現已成為婚紗攝影熱門的取景點。
「自來水園區」是由自來水博物館、淨水場、管材展示區、觀音山蓄水池、觀音山步道、公園處苗圃、水景與遊戲空間等串聯而成的景點,包括水霧花園提供遊客觀水、親水、戲水的空間,花園造景、水鄉庭園、管材雕塑區可以休憩賞玩,輸配水器材區和公館淨水場呈現實際的供水程序。為期使民眾透過親水、用水進而能夠知水、愛水、惜水,自來水事業處並特地整修抽水站,美化光雕水管橋,設置賞景平台及活動廣場,以塑造美麗的公館「水」岸,連結自來水園區及河濱設施,提供市民寓教於樂、富含文化、多元而優質的遊憩場所。另外,位於博物館後方的公館觀音山並建立有完整的山區步道,讓遊客可以休閒步行、親近自然,並且到處都有非常詳細的解說,是台北市區具有知性之旅的景點。
「自來水園區」是由自來水博物館、淨水場、管材展示區、觀音山蓄水池、觀音山步道、公園處苗圃、水景與遊戲空間等串聯而成的景點,包括水霧花園提供遊客觀水、親水、戲水的空間,花園造景、水鄉庭園、管材雕塑區可以休憩賞玩,輸配水器材區和公館淨水場呈現實際的供水程序。為期使民眾透過親水、用水進而能夠知水、愛水、惜水,自來水事業處並特地整修抽水站,美化光雕水管橋,設置賞景平台及活動廣場,以塑造美麗的公館「水」岸,連結自來水園區及河濱設施,提供市民寓教於樂、富含文化、多元而優質的遊憩場所。另外,位於博物館後方的公館觀音山並建立有完整的山區步道,讓遊客可以休閒步行、親近自然,並且到處都有非常詳細的解說,是台北市區具有知性之旅的景點。
「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公館永福橋旁的思源路上,為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博物館,提供市民一處假日的休閒去處。
「自來水博物館」創建迄今己有一百年的歷史,是一棟巴洛克歐式風情建築,平面為長弧型,已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自來水博物館」外觀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式樣,平面佈局特別注重對稱,正立面擁有勳章飾的山牆,與花草牆飾等。
由歐洲工程技師引進的新古典主義形式建築,歐洲風味濃厚,窗格以鐵件鑄造,有整排外開式的綠色木窗櫺,將景深拉得深又廣。
融合古希臘、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從水博館建築的型式,可瞭解其為新古典主義出發的設計作品。
為凸顯建築正面的位置,巴洛克式屋頂常將它拉高成尖塔或園頂,入口立面以三角楣、尖帽、愛奧尼克雙柱式所構成。
在西方古典建築中,並不只是造型特殊而已,而是一種兼具美學與構造的整體系統。
自來水博物館外型仿自古希臘神殿,建築品味特殊,建築的正立面,有一長串半圓弧形的列柱,內部屋架為鋼骨構造。
「自來水博物館」是屬於新古典主義的建築,「拱窗」為最常見到的代表性特色,幾乎所有相同風格的建築都可以看見。
充滿歷史痕跡的洗石階梯,斑駁又帶點裂痕的列柱,由於外貌具有歐洲古典的風情,現已成為婚紗攝影最熱門的景點。
「自來水博物館」古色古香的建築外觀,實為見證歷史的寶貴資產,除了新人喜歡來此拍攝婚紗照,也是學校戶外教學的熱門景點。
「自來水博物館」館藏設備有抽水機組設備、液體啟動器、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抽氣泵浦、原水抽水機配電盤、配電變壓器等設備。
1977年功成身退後,館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提供市民寓教於樂、富含文化、多元而優質的遊憩場所。
唧筒室的抽水機組設備 ,有開關、啟動器、抽水泵浦、配電控制盤、變壓器及高低壓配電盤等。
美製巨型馬達,「自來水博物館」於1908年竣工,迄今已近百年,是臺北市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抽水機組係利用原水抽水機抽取新店溪原水,送至觀音山麓慢濾場進行淨水處理,再藉重力自然流方式輸送至市區供用戶用水。
日人據台後,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來台,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今天所見到自來水博物館裝設抽水機的水源地唧筒室,以前每日出水二萬噸,萬華、大龍峒及總統府都在其供水範圍內。
開放式大理石面板之配電盤(日本藝普製作所製造),具有堅固及絕緣性佳等特性,為國內少見之大理石配電盤。
1977年此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後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並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
利用管材的雕塑造景 ,自來水園區規劃有許多主題區,不僅讓民眾認識自來水的相關訊息,是民眾夏日消暑的去處。
這隻鋼管原埋設於豐原的地下輸水幹管,921地震時遭強力扯裂,導至如此嚴重扭曲,可見當時地震威力之強大。
自來水園區的輸配水器材展示區,林立著大大小小的輸配水管,這是利用管材的雕塑作品。
輸配水器材展示區展示了大台北地區地下水館的器材,水處 並利用現有管材設置遊憩設施,提供遊客更多樣的遊憩體驗。
管材造景遊戲區佈置得有點像迷宮一般,很適合親子在其中玩捉迷藏。
利用管材逤所塑造的兒童遊樂設施,是最吸引小朋友的地方。
「親水遊戲區」一個隱於塵囂的水景庭園,隨著季節與晨昏變幻著萬種風采,在此小憩片刻,品嚐淡淡的香甜與悠閒。
調節與穩定進水的「消壓塔」,主要功能為調節尖、離峰用水,並維持公館加壓站的穩定進水。
「消壓塔」觀景平台,在此可瀏覽環山的市區風景及新店溪綠帶風光,以及紅色拱型的福和橋等多座連通臺北縣、市的橋樑。
位於園區後方的「觀音山步道」入口 ,觀音山臨新店溪有豐富的水資源及動植物資源,而臨近的山旁就是水源地。
綠蔭幽深的觀音山步道,沿線生態豐富、鳥況不錯,也是一處賞鳥的好據點。
「觀音山步道」以枕木棧道串連,沿途可觀賞自然原生林、蓄水池及涼亭,立於步道盡頭的觀景平台,可眺望新店溪畔美麗風光。
外牆艷紅卻又形式典雅的建築物,它們是「觀音山蓄水池」的一部分,包括消毒室、排氣室與水位量測室等。
「觀音山蓄水池」建於西元1908年,為台北市自來水最古老的蓄水池。
隱於樹林深處的「觀音山蓄水池」排氣室,觀音山蓄水池當年可提供至大稻埕地區民眾用水,是相當重要的設施。
「觀音山」頂的休憩涼亭,早在清乾隆年間在山頭興築寶藏巖,供民眾祭拜及防禦,並在觀音山上設有鼓亭,派人瞭望警戒。
「觀音山」以南林相茂密,又據守新店溪流域的要口,尤其自日據時代即是水源重地,因此設有碉堡派兵守衛。
「大鄧伯花」為常綠蔓性藤本,是庭園造景植物,全年均能開花,但以夏、秋季最盛開。
「觀音山」因為是水源重地管制區,因此開發程度較低,其保存的自然生態體系,是提供都市居民了解自然環境的一個好場所。
更多資訊:《 台北自來水園區 》
Nikon D70 2004/12/15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