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篇:【 朱家角 】
在江南水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朱家角」座落於上海近郊的青浦區,鎮由兩條小溪和橫亙它們之間的一條大河構成,水陸交通便捷,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它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水鄉古鎮,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早在三國時期,朱家角便已有村落集市,明朝萬歷年間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集鎮,現在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明清街市、建築和水鄉澤國古樸的風土民情,眾多名勝古跡,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文化韻味,小橋流水自是風韻柔媚,古老的宅院和在這裡生活了千百年的人們,他們的日子仍然散發著淡淡的江南古韻。
古鎮的景區核心是「放生橋」,這是一座建於清代中葉的石拱橋,氣勢宏偉,構造勻稱,是朱家角的地標性建築,站在橋上可一覽古鎮全貌,朱家角也因為放生橋,於纖細之中透露出幾分豪氣,以「小橋、流水、人家」格局及豐富的文化遺產著稱於世的「朱家角」,正從閉塞走向開放,從傳統邁入現代,邁入「以文化興旅游,以旅游興古鎮」的新階段,成為上海後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古鎮的景區核心是「放生橋」,這是一座建於清代中葉的石拱橋,氣勢宏偉,構造勻稱,是朱家角的地標性建築,站在橋上可一覽古鎮全貌,朱家角也因為放生橋,於纖細之中透露出幾分豪氣,以「小橋、流水、人家」格局及豐富的文化遺產著稱於世的「朱家角」,正從閉塞走向開放,從傳統邁入現代,邁入「以文化興旅游,以旅游興古鎮」的新階段,成為上海後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朱家角」地沃水秀,民物埠康,自古就是人間富庶之地,江南魚米之鄉。
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無一不展現「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風貌。
千滋百味的佳肴美點,大多出自古老石板街上的尋常百姓家,這裡最負盛名的美食:「扎肉」。
北大街,又稱「一線街」,全長兩里多,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
這裡的另一美食「紅燒蹄膀」。
傳統手藝「捏麵人」
純樸的古鎮,將近失傳的絕活。
竹編藝術,微妙微俏。
名鎮「朱家角」水之美,橋之多,街之奇,巷之幽,園之靜,不臨其境,難言奇妙。
城隍廟橋
「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構成一幅特有的水鄉風情畫。
右前方的「惠民橋」座落在北大街橋梓彎處,橫跨市河之上,東邊是商業中心北大街,西臨漕河街﹝亦稱廟前街﹞。
行人既可避風雨,又可遮烈日,這樣既為民通行方便,又為民歇腳避風雨,故稱「惠民橋」。
「惠民橋」是古鎮唯一的木結構小橋,也是最獨特的木橋,因橋面建有木板柵,上蓋磚瓦、翹角,故也稱「廊橋」。
作家三毛到此曾為「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戀,為清淳幽靜,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
水木清華,風光旑猗旎,鎮內河港縱橫,沿河建築鱗次櫛比,形成一派優美的水鄉風光。
「朱家角」因水而秀,因水而盛,數百年造就了無數豪傑,今天,朱家角人又不斷延伸了這條悠悠文化之源。
「圓津禪院」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座落於漕港河邊,為本鎮著名古剎,寺內塑有辰州聖母像,故又名「娘娘廟」。
在「放生橋」東畔的歷代古碑石。
「放生橋」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橋,始建於明隆慶五年,即1571年,為古鎮標誌性建築。
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
現在的朱家角人仍然安詳地生活在老屋、古橋、小河邊,享受著清閒和寧靜。
在這裡生活了千百年的人們,他們的日子仍然散發著淡淡的江南古韻。
久經滄桑,古風猶存的「朱家角」,令人有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Nikon D70 2005/04/09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