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篇:【 霧社事件紀念公園 】

    「霧社」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距埔里二十四公里,終年氣候涼爽,日據時代被日人稱之為「櫻都」,每年深冬到初春之間,櫻花盛開,滿山遍野、豔紅花海,百花綻放盛況無與倫比,道路兩旁及霧社農校內遍植櫻花,每年冬末春初,花海燦爛,是賞花的好去處,而位於霧社台十四號公路旁,為紀念泰雅英雄「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日義勇事蹟而建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亦是值得順道一遊的景點。

    清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在日據期間,台灣地區抗日事件頻傳,山地原住民「莫那魯道」為霧社主力部落世襲頭目,1930年霧社日本人為了慶祝據台三十五週年,在當地小學舉行運動會,莫那魯道率眾發動攻擊,當場格殺日本軍警一百多人,事件發生後,日軍從各地調來兵力圍剿,不久莫那魯道退居馬赫坡岩窟,日軍為了逼迫就範,燒殺霧社一帶部落,莫那魯道始終不肯屈服,最後彈盡援絕,戰友們或戰死、餓死或跳崖、上吊,最後全部殉難,是為震驚台、日及國際間的「霧社事件」。


賽德克族英雄「莫那魯道」,率領霧社地區泰雅族人抗日英勇事蹟,壯志豪情、忠肝義膽、碧血英風。


「霧社事件」是日治時期發生在霧社的抗日行動,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不滿台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


「莫那魯道」1882年出生於霧社,是賽德克族馬赫坡社人,為馬赫波首領魯道巴伊的長子。


「莫那魯道」自殺後,屍體沒有完全腐化,一半變成木乃伊,後被狩獵的山胞發現,日人將其送到台北帝大( 今台灣大學 ),當作人類學標本。


一九七三年,政府將原存於台灣大學考古系之「莫那魯道」骨骸歸還家屬,安葬於霧社抗日紀念公園,供後人膽仰緬懷。 


「霧社事件」是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最後一次激烈的台灣抗日行動,長期關懷原住民的作家鍾肇政,著有長篇小說《馬黑坡風雲》描寫此事件。


「莫那魯道」利用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率領埋伏在操場內外的原住民,將運動場內一百卅四位日本人,在剎那間全部殲滅。 


「霧社事件」除了領導人莫那魯道自縊外,參與行動的族人幾遭滅族。


日本利用飛機大砲並施放毒氣,經廿四天的戰事,抗日族人死傷慘重,賽德克婦女為了讓抗日的勇士無後顧之憂,於是紛紛上吊自縊。


「霧社事件紀念公園」在冬末春初時,花海燦爛,是到合歡山途中值得順道一遊的景點。


Nikon D70   2005/08/11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