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篇:【 方塔 】
「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位於上海松江區,興聖教寺始建於五代後漢時期,北宋元佑年間造塔,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方塔」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共有九層,呈四方形,外觀結構,因襲唐代磚塔建築,各層皆在方室内置樓板和木梯,木梯由最下層起穿過塔中逐層向上,越往上越為狹窄,塔上各層腰簷和塔內樓板,均靠斗拱承托支撐,大部分斗拱目前都還保存了宋代原物,由外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雲,登至頂層外廊,憑欄俯瞰,園區景色,盡收眼底。
「方塔」前有一「照壁」係明洪武三年建於松江府城隍廟大門前,也有六百多年歷史,城隍廟在抗日戰爭時毀於炮火,僅存照壁,後移建於方塔前。照壁為巨幅雕刻,以一怪獸為主體,傳說此獸名『貪』,貪婪無比,任何東西都要吞吃,後來在海邊看到旭日,妄想吞吃,結果淹死海中。「方塔」目前已是上海松江區的地標,松江以方塔為主體景觀,集中幾處古建築在內修建了「方塔園」,吸引了很多外來觀光客,是古城松江最負盛名的風景區。e
「方塔」前有一「照壁」係明洪武三年建於松江府城隍廟大門前,也有六百多年歷史,城隍廟在抗日戰爭時毀於炮火,僅存照壁,後移建於方塔前。照壁為巨幅雕刻,以一怪獸為主體,傳說此獸名『貪』,貪婪無比,任何東西都要吞吃,後來在海邊看到旭日,妄想吞吃,結果淹死海中。「方塔」目前已是上海松江區的地標,松江以方塔為主體景觀,集中幾處古建築在內修建了「方塔園」,吸引了很多外來觀光客,是古城松江最負盛名的風景區。e
「方塔」是上海松江區的地標,以方塔為主體景觀,遷建了一些古建築,修築了「方塔園」。
五代後漢時期「興聖教寺」遺址,飽受歲月的風霜,目前只剩一塊岩石基座。
古人有詩曰:「巍巍樓闕梵王宮,金碧名蘭杳靄中,近海浮屠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瓏」。
「方塔」為磚木結構,九層四方形,形態結構,因襲唐代磚塔。
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雲。
「方塔」歷經蒼桑,在明代、清乾隆、道光曾修繕了多次,太平天國期間,又與外國軍隊發生多次激戰,方塔幸存至今。
「方塔」平面為正方形,底層每面寬6米,逐層收縮,中間設壺門,入內為方室。
「方塔」各層木結構,修復前從二層到九層存斗栱177朵,保存宋代原物111朵,以松木製,符合宋《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的規定。
中國木匠巧工的絕妙藝術,完全沒有鐵釘的卡榫工藝。
底層在圍廊中置木扶梯,穿過塔中進入第二層,其餘各層皆在方室內置樓板和木梯。
這是第八層的塔身內部,面積狹窄擠促,僅容兩三人,壁面佈滿遊客塗鴉,幾近千年古蹟,竟然任由如此摧殘。
磚身各層外均有迴廊、欄杆,登至頂層外廊,憑欄俯瞰,園區景色,盡收眼底。
由塔頂俯瞰,松江市區盡收眼底,古典建物為遷建於園內的「天后宮」。
「望仙橋」位於方塔的東側,據專家考證,橋為宋代形制,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橋之一。
石樑上刻有蓮花紋圖案,橋下以木樑柱支撐,橋墩、石柱、樑眼仍清楚可見。
以方塔為中心,園內景點薈萃,碧波蕩漾,景色恢宏明麗。
「方塔園」為中國傳統園林建築,園內絢麗多姿,頗有古代皇家園林的文脈神韻。
湖內錦鯉悠遊,與方塔相映成趣。
據史籍具載,城隍廟、關帝廟等大型廟宇都曾座落在這裡,北宋年間,這裡建造了聞名江南的興聖教寺塔。
湖水明淨,塔影清朗,古塔、照壁、古建築園林,吸引了很多外來觀光客。
「蘭瑞堂」原在松江縣中山西路包家橋東,清初為江西巡撫朱春的宅邸,遷建於此後,改設為「明.朱舜水紀念堂」。
「朱舜水」浙江餘姚人,明亡後以舟山為根據地,從事抗清復明運動,失敗後,亡命日本長崎。
「朱舜水」流亡日本期間,應水戶蕃主德川光的禮聘,前往江戶、水戶,擔任賓師,對日本江戶時代學術文化有多元的貢獻。
「方塔園」原址為唐宋時期古華亭縣城的鬧市中心,是一座以歷史文物建築為主的園林。
「天妃宮」前身為順濟廟,原位於上海小東門十六鋪一帶,1980年因市政建設需要移至松江區方塔園內。
「天妃宮」為清光緒十年的建築,氣勢恢宏,極具廟堂森然之氣。
天妃宮就是台灣最多人祭拜的「媽祖廟」,據統計,全世界的媽祖廟、天后宮多達四千餘座。
磚雕「照壁」原為松江府城隍廟山門外的影壁,建於明代洪武三年,雖歷經戰事,但照壁完好無損,於1978年遷至方塔園內。
雕刻內容取自民間有關『貪』的傳說,『貪』是一種貪婪無比的怪物,吃遍人間金銀財寶,猶想吞日,結果蹈海自亡。
這座「照壁」是上海地區最古、最大、最精美的磚雕藝術品,整幅浮雕畫面充實,雕刻細膩,是松江方塔園內的稀世珍品。
Nikon D70 2005/09/15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