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篇:【 漢廣陵王墓博物館 】

    「漢廣陵王墓」是漢代廣陵王劉胥夫婦的葬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劉胥是漢武帝之子,受封於廣陵,為第一代廣陵王,漢武帝對他一直防範,而武帝死後,他祈禱神靈對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詛」,事敗被迫自縊,墓原在江蘇神居山,被採石工人開山時無意中發現,出土後將墓室原貌移至揚州市郊成立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中國目前同類墓葬中,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用料最考究,保存最完整的漢代木槨墓:『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是古代墓葬的一種葬式,只有帝王和諸侯才可使用,所謂「黃腸」,即柏木的中心部位,就是去皮後的柏木,巧妙地將柏木黃心比作「黃腸」,「題湊」是堆壘方式,將木頭的頭部按一定方向拼湊聚合而成的結構,「黃腸題湊」這四個字,概括簡潔,有聯想,有比喻,字面優雅精深,真佩服古人可以想出這麼有文化內涵的名字來。根據漢代禮制,「黃腸題湊」與玉衣、梓宮、便房、外藏槨同屬帝王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劉胥墓槨內是一個個裝擺隨葬品的耳室,相聯又相隔,每室皆有門,步入其中,如進迷宮,該墓雖曾被盜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約有千件之多,看來劉胥生前雖未實現奪位之望,但死後仍想享盡陰間榮華。


「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巍峨雄偉,從多層台階下仰望,大有帝王陵寢之勢。


主展廳內有重置後的「漢廣陵王地宮」


正門的前廳巨大木雕,上面精刻了漢廣陵王劉胥的一生,木雕是用紅松木經過烘乾等特殊處理製作而成的。


漢代死後身穿「今縷玉衣」是只有帝王和諸侯才可享有的殊榮,這是根據墓中出土的玉衣殘件複製。


地宮入口


漢廣陵王「黃腸題湊」地宮,從內到外,有梓宮、便房、題湊、三層,梓宮即梓木所做的棺槨,有如人生前的臥室。


「黃腸題湊」是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即柏木黃心,《題湊》即木頭的頭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黃腸題湊」是西漢帝王諸候享用的特殊墓葬,與玉衣、梓宮、便房、同屬帝王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帝王身份的表徵。


出土的大批文物,展示在重置地宮的四周迴廊。


墓原在江蘇神居山,被採石工人開山時無意中發現,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漢代木槨墓:『黃腸題湊』。


同時出土有大批的文物


這套精緻完好的木工工具的出土,反應了西漢木工業的發達。


劉胥墓槨內是一個個裝擺隨葬品的耳室,相聯又相隔,每室皆有門,步入其中,如進迷宮。


出土的馬車,是按實際比例縮小的模型。


墓室內的陶器


墓室內的陶器


「陪葬的人俑」,用木俑代替活人殉葬是人道的表現,是當時社會進步的象徵。


這是出土的沐浴器具,說明二千多年前漢代人就有著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完備的衛生設施。


「黃腸題湊」是用柏木堆疊成的框形結構,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木構地宮。


墓內「食官第一內戶」出土了整組精美的漆器餐具。


這些漆製餐具的出土,反映漆具在上流社會的廣泛使用和飲食文化的多姿多彩。


「黃腸題湊」這種墓制,結構複雜,規模龐大,穩重壯觀,構件比例協調嚴謹而為世人矚目。


這是「廣陵王皇后」的地宮,漢代諸侯王夫妻不合葬,但相距最多五十公尺,所謂「同塋不同穴」。


出土的陶器陪葬品


「黃腸題湊」採用榫卯拼合的方法,沒有任何一根鐵釘,在中國木工工藝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已發現的西漢王陵大都有車馬陪葬,一般是三車五馬,西漢中期陪葬多為真車真馬,而後期則多改用模型,並按比例縮小。


整個墓室以木塊作構件,塊塊緊扣,宛如魔數方塊,放錯一塊,便無法複原。


使用這麼多珍貴木料及陪葬器物,不免使人有勞民傷財、暴殄天物之歎。


這是用一座森林為代價製作的奢侈地宮,「黃腸題湊」這種葬制令人驚嘆。


這全木結構堆疊而起的地下寢宮,高大、幽深、威嚴,史稱「黃腸題湊」,是一道特別的景觀。

 Nikon D70  2005/10/13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