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宜蘭縣五結鄉,依傍在翠綠的冬山河畔,與冬山河親水公園僅一河之隔,中心以傳統藝術之薪傳為首要目標,以文化休閒為輔來拓展傳統之影響層面。園區佔地二十四公頃,依傳統戲曲、音樂、舞蹈、工藝及民俗雜技之需求籌建,有二十一棟建築及景觀區,中心兼具教育、文化、休閒的功能,肩負國內傳統藝術研究、保存、傳習、推廣的重任。區內建築富傳統藝術之美,有多樣化的傳統民俗街、小吃坊、名藝師工作坊及高雅完善的展演廳堂、會議室、研習教室等設施,除了現代化之功能與視覺美感,中心具像化的呈現早期庶民生活場景,並提供現代民眾接觸傳統藝術的機會。傳統藝術中心內容相當豐富,不僅讓宜蘭人驕傲,更是讓台灣人瞭解到台灣的歷史發展以及相關文獻,體會古早先民們開拓台灣的蓽路藍縷,在旅遊的輕鬆時刻,也能學習到很多的知識,一舉數得。
傳統藝術是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先民薪傳文化之源,為了讓優美多樣的傳統藝術永續傳承,藝術中心的設置目標是以加強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之維護、研究、發展、傳習、展演、推廣等工作,使傳統藝術能獲得新生、發展與創新,運用這些園區硬體設施與軟體活動規劃,展現傳統藝術之美,豐富國民的生活內涵。「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展示系統分為動態展示和靜態展示,動態展示以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之技藝展演活動為主。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統籌全國傳統藝術保存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開幕以來,不僅吸引了來自各縣市的觀光人潮與外國遊客,帶動了宜蘭觀光產業,而各縣市鄉鎮的機關學校、單位團體亦紛紛將本園區列為戶外教學及自強活動之首選地點,來此接受傳統藝術的文化洗禮。
傳統藝術是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先民薪傳文化之源,為了讓優美多樣的傳統藝術永續傳承,藝術中心的設置目標是以加強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之維護、研究、發展、傳習、展演、推廣等工作,使傳統藝術能獲得新生、發展與創新,運用這些園區硬體設施與軟體活動規劃,展現傳統藝術之美,豐富國民的生活內涵。「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展示系統分為動態展示和靜態展示,動態展示以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之技藝展演活動為主。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統籌全國傳統藝術保存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開幕以來,不僅吸引了來自各縣市的觀光人潮與外國遊客,帶動了宜蘭觀光產業,而各縣市鄉鎮的機關學校、單位團體亦紛紛將本園區列為戶外教學及自強活動之首選地點,來此接受傳統藝術的文化洗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宜蘭縣五結鄉,與冬山河親水公園僅一河之隔,肩負國內傳統藝術研究、保存、傳習、推廣的重任。
園區入口處的造景,一隻巨型糖葫蘆,充滿濃濃的早期台灣鄉土味。
國藝中心以傳統藝術之薪傳為首要目標,園地伴隨著翠綠的冬山河,區內的建築兼具傳統建築的特色與宜蘭的地方風格。
前方的「戲劇館」可供戲劇、音樂、集會等多種用途使用,後方五層四高塔建築為「曲藝館」,是傳統音樂的傳習及演出場所。
「生態景觀探索區」,在中心的任何角落駐足,隨時皆可發現,傳統藝術之美就在你身邊。
「傳統建築體驗區」建築景觀傳統樸實,配合現代化之功能與視覺美感,具像化的呈現早期庶民生活場景。
「文昌祠」主要供奉文昌帝君,為讀書人的守護神,另佩祀工藝、戲曲等不同行業所崇祀的神祇。
「戲台」的雕刻與彩繪極為華麗,中央是天官賜福圖,四個角落懸有十二個八角花籃,籃邊綴著美麗的流蘇裝飾。
傳統的閩南建築文化有著許多獨特的地方,屋脊上的翹脊曲線優美,裝飾巧妙華麗。
商人腦筋動得真是快,文昌祠旁的許願掛牌,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上面寫滿遊客的心願和虔心祝禱,願望琳瑯滿目。
每個人都有各自心底的願望,有那麼多人在腳ㄚ子許願牌上寫 下自己的企盼,祝福這些人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民藝街坊」為園區內藝師創作及作品販售、展示之用,建築風格乃仿自於台灣各地知名老街,希望能重現傳統商業街道情境。
「霹靂布袋戲」締造台灣布袋戲的新紀元,它對於台灣布袋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霹靂布袋戲由於吸引了廣大的觀眾,其周邊商品包括木偶、劇集原聲帶、電腦、線上遊戲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帶來龐大的商機。
「河洛坊傳統布袋戲館 」,布袋戲又名掌中戲,百年來,它總是伴隨著台灣社會發展、演替,堪稱是台灣傳統戲劇的精髓。
專營「文房四寶」的店舖 ,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來構成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
「蘭陽窯」是宜蘭在地的陶藝工坊,有獨特的陶藝創作風格,是觀賞及購買陶藝品的最佳去處,作品極具特色,並有陶藝教學。
「廣孝堂」為園區裡典型的傳統建築之一,原係宜蘭的鄭氏家廟,後來拆卸下來重組做為園區內傳統家廟的展示空間。
傳統藝術中心的設置目標是推動傳統藝術之發展、傳習、展演等工作。
中心運用園區硬體設施與軟體活動規劃,展現傳統藝術之美,豐富國民的生活內涵 ,使傳統藝術能獲得新生、發展與創新。
園區的展示系統分為動態展示和靜態展示,動態展示以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之技藝展演活動為主。
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
傳統藝術是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先民薪傳文化之源,傳統藝術的保存維繫,有賴每個時代賦予無限的關心與重視。
遊客服務中心、目仔窯等區域提供參飲、休息、購買紀念品等服務。
「景觀體驗區」有南北閘門、溼地、內河道、野外廣場、民俗植栽園、自導性步道等。
「田園景觀區」展出的彩繪圖騰,外形抽象且色彩豔麗。
傳統藝術深入民間,來到宜蘭,相信您也能有深刻的體驗。
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腹地廣達二十五公頃,建造費用高達三十億元,匯集了許多傳統的建築和文化,等您來細細品味 。
在此水上巴士碼頭搭乘遊船,可順道暢遊冬山河,欣賞景致優雅的河岸風光,並體驗園區的另一種風情。
「黃舉人宅」建於清光緒三年, 是典型的閩南三合院建築,其正身為七開間,左右有護龍,以紅磚砌牆,沒有太多的刻花裝飾。
「黃舉人宅」是宜蘭縣第一件古蹟拆遷保存案,原係宜蘭鄉賢黃讚緒舉人之宅第,為宜蘭縣內格局完整且最具規模的閩南三合院。
由宜蘭市區搬運過來的「黃舉人宅」,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係遷移原有之木棟架,組建於園區內,在此得到完好且長期保存。
「黃舉人宅」因屬於民宅性質,較具親和性,雕飾樸拙雅致,可惜的是重新塗上了一層嶄新的油彩,完全看不出「古」意。
傳統閩南建築正廳通常擺設神明桌供奉神祇及祖先牌位,並懸掛觀世音菩薩掛軸,正廳也當作是客廳及招待外賓的地方。
科舉是中國歷史上考試選拔官員的基本制度,清代各府縣儒學生員,俗稱 秀才,有了秀才資格,才能參加省級的舉人考試。
這是書院的模擬試卷,科舉是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發明,想求取功名就必須參加科舉考試 。
廚房俗稱「灶腳」,飯廳備有供放置食物的桌子,及供用餐者坐著的板凳,飯廳通常設於廚房旁邊以利烹飪者上菜。
宜蘭的「白米村」因盛產製作木屐的樹材「江某樹」,自日據時期即逐漸發展為全台木屐的供應地,在園區內設有展 示中心。
現在白米社區重新賦予木屐新的定位,把木屐從「生活日用品」轉化為富文化藝術意涵的「手工藝品」。
民眾可以在此自己彩繪木屐、學習製作木屐,如此設計體驗行程,可讓更多的遊客了解木屐趣味之處。
更多資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Nikon D70 2006/02/15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