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篇:【 赤崁樓 】
「赤崁樓」位於臺南市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創建於1653年,是台南市最著名的古蹟,原為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由於當時這個地方市街繁盛,荷蘭人便以它做為商業及政務中心。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攻取赤崁樓,改名為東都明京並設置承天府,並曾暫住在城樓內。從創建至今,赤崁樓歷經三百多年的變化,樓房之增修次數頗多,但在台南市所扮演的角色,卻一直十分重要,可說是台南市的精神象徵。現存之赤崁樓,在台南市政府細心的維護下,展現出不同的風貌,庭園草木扶疏,立有國姓爺鄭成功受降的雕像,靠閣樓的牆邊,豎有九塊御碑,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為清乾隆五十三年表彰平定林爽文之役的記功碑,每塊石碑均由一隻外型與龜形似的贔屭(音:必夕)馱著,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
「赤崁樓」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這兩座主要建築,南北各有望樓,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的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原海神廟目前懸「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歷史沿革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相當別緻。「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清朝臺灣知縣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古代科舉制度史料之用,二樓則祀「魁星」神像,兩棟建築皆立於原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基座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赤崁樓」幾經整修,已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並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民國七十一年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文獻資料: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赤崁樓」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這兩座主要建築,南北各有望樓,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的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原海神廟目前懸「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歷史沿革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相當別緻。「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清朝臺灣知縣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古代科舉制度史料之用,二樓則祀「魁星」神像,兩棟建築皆立於原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基座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赤崁樓」幾經整修,已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並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民國七十一年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文獻資料: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赤崁樓」位於臺南市赤嵌街與民族路交叉口,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更加肯定其歷史地位。
現存之「赤崁樓」,由南面的庭園、北面之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所組成,庭園草木扶疏,立有鄭成功受降之雕像。
「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
從荷蘭式的城堡,迭經歷代的改變,而變為中國建築的輪廓,從填平城基,到碑林佇立,真是歷盡滄桑。
「赤崁樓」庭園水池錦鯉悠游、草木扶疏,「赤崁夕照」曾是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
這九塊御碑,移自台南市大南門城邊,原為清乾隆五十三年表彰平定林爽文之亂的記功碑。
「赤崁樓」從荷據時期便是行政中心,可觀之物與典故俯拾皆是,並曾做為臺南市立歷史館。
所有御碑立於「贔屭」上,其為龍生九子之一,生好負重,由於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
「赤崁樓」現有兩棟閩南式樓閣,是立於原普羅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南北則各有望樓。
文昌閣和海神廟樓基城垣上有二十多塊碑石,因規模僅次於南門碑林,因此被稱之為「小碑林」。
立於牆面的各式石碑文物,就像一座戶外博物館。
光緒十二年為了振興文教,在赤崁樓北側建蓬壺書院,同時將赤崁樓樓基填平,在高臺上建造文昌閣、五子祠及海神廟。
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
赤崁樓主建築大廳,目前展示的是「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及經營台灣的事蹟史略,正中懸有鄭成功的大型畫像。
整修古蹟建築的說明及一些遺留的古建材,「赤崁樓」文物與建築歷經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很具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中法戰爭結束後,由於人民要求恢復神殿,於是赤崁樓曾經成了廟、院、閣、祠、殿等各種不同建築雜陳的地方。
瓶門上泥塑「白兔蕉葉」的紋飾,以蕉葉屬木,象徵東方,白兔代表月亮,象徵「玉兔東昇、吉祥如意」。
以前「赤崁樓」因疏於管理而日漸頹圮,原本荷式建築的主體也加上了中國式的建築,一度還成了神廟。
清康熙時,由於天災戰亂,「赤崁樓」除城垣外,皆傾頹殆,光緒五年才在舊址地基上修建文昌閣、海神廟及蓬壼書院。
「赤崁樓」屋脊飛簷雕欄,頗有架勢。
二樓閣中間現存的這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安平港的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遊人自行想像。
荷蘭時期之城堡,目前只遺留西門及東北角的殘蹟二處,可以清楚的看到磚材之疊砌。
「赤崁樓」曾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移除了不少朽木,卸換上許多鋼筋水泥的柱樑, 赤崁樓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築演變史。
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沈受謙」曾擔任台灣府知縣,管轄約今台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市全境及高雄縣部份區域。
中法戰爭時期,劉銘傳命臺灣知縣沈受謙拆毀荷蘭時期的城堡,「赤崁樓」因而受到波及。
「文昌閣」一樓展示出古代科舉制度的史料,對於古代科舉制度有詳細的詮釋。
文昌閣二樓祀「魁星」神像,閩南一帶的讀書人崇敬魁星,僅次於孔子。
「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象徵「獨占鰲頭」之意。
清朝時民眾在普羅民遮城旁建築了一座大士殿,荷式城堡旁首次出現中國清式樓閣建築。
「赤崁樓」歷經明鄭、清朝以至日據時期的變遷,至今仍為一座風雅優美、層次豐富的建築。
位在「赤崁樓」臺基石欄上的石獅共有十二隻,其雕造時間在光緒年間,雕工精美細緻。
南面基牆砌有歷代石碑甚多,「斷足石馬」傳說石馬入夜會化作妖怪騷優百姓,所以被斷足懲罰。
重修整建與發掘遺址時,在在文昌閣台基下發現的「普羅民遮城」正門入口。
「蓬壺書院」為台灣知縣沈受謙所建,今僅存道進門屋,門額題匾為沈氏所親題。
「赤崁樓」歷經三百多年的變化,增修次數頗多,但在台南市所扮演的角色,卻一直十分重要,可說是台南市的精神象徵。
更多資訊:《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Nikon D70 2006/06/0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