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篇:【 天童禪寺 】
「天童禪寺」座落在距寧波市東方二十五公里的太白山麓,為「天下禪宗五山」之一,由僧人「義興」創建於西晉永康元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傳說當時僧人義興雲遊到此,結茅開山建造精舍,他在茅舍中日夜虔誦經書,天長日久,感動玉帝,玉帝命太白金星化為一童子,從天而降,為他侍奉供養,待寺建成後,童子飄然而歸,故得名為「天童寺」,並把三面環抱古剎的群山稱為「太白山」。「天童寺」不但是中國佛教臨濟宗的重要門庭,還是擁有八百萬教徒、三萬三千餘所寺廟的日本佛教主要流派曹洞宗的祖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大陸改革開放以後,每年都有大批日本信徒來天童禪寺朝拜祖庭、舉行盛大法會,在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天童禪寺」群峰環抱,寺院樓閣掩映其間,像一尊彌勒佛端座在靠背椅上,故有「群峰抱一寺,一寺鎮群峰」之稱。它不僅以佛國名院著稱,而且是風光秀麗的旅遊勝地,寺院四周峰巒疊嶂、古木參天、景致秀麗。明崇禎四年密雲禪師住持天童寺,十年間百廢俱舉,千僧過堂、香客盈門,是天童寺最鼎盛時期,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規模與格局。「天童禪寺」主體殿堂大佛殿,重建於明崇禎八年,並於清康熙四十年和咸豐三年又兩次重修,現殿宇為清式形制,但其佈局仍具明時遺蹟。寺院依山而築、層層遞升、高低錯落、逐殿登高、氣勢軒昂,整個建築佈局嚴謹、疏密相間,構成了一組恢宏、壯麗,保存完整的佛寺建築群體。寺內收藏有清代順治、康熙、雍正皇帝的御書碑刻等珍貴文物,是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院。
「天童禪寺」群峰環抱,寺院樓閣掩映其間,像一尊彌勒佛端座在靠背椅上,故有「群峰抱一寺,一寺鎮群峰」之稱。它不僅以佛國名院著稱,而且是風光秀麗的旅遊勝地,寺院四周峰巒疊嶂、古木參天、景致秀麗。明崇禎四年密雲禪師住持天童寺,十年間百廢俱舉,千僧過堂、香客盈門,是天童寺最鼎盛時期,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規模與格局。「天童禪寺」主體殿堂大佛殿,重建於明崇禎八年,並於清康熙四十年和咸豐三年又兩次重修,現殿宇為清式形制,但其佈局仍具明時遺蹟。寺院依山而築、層層遞升、高低錯落、逐殿登高、氣勢軒昂,整個建築佈局嚴謹、疏密相間,構成了一組恢宏、壯麗,保存完整的佛寺建築群體。寺內收藏有清代順治、康熙、雍正皇帝的御書碑刻等珍貴文物,是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院。
「天童禪寺」位於寧波市東方太白山麓,掩映於茂林修竹間,四周群山環抱,古木參天,為天下禪宗五山之一。
「天童禪寺」開山於西晉永康元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以「東南佛國」聞名海內外。
殿宇巍峨、莊嚴清淨,峰巒秀麗、勁松如海,構成了「天童禪寺」頗具特色的風光。
「天童禪寺」始建於晉朝,經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歷經滄桑、興衰更替,至今依然香火不絕。
當代書法大師沙孟海書寺大門對聯:「兩浙仰禪林首溯玲瓏古蹟,四明稱佛地群推太白名山」。
自西晉太康元年義興開山祖師結茅於東谷(即古天童),乾元二年,肅宗帝賜名「天童寺」。
天王殿楹聯:「溯晉代開山歷唐宋元明清太白法燈輝海外;從佛門稽古計漢滿蒙回藏天童僧史耀人間。」
「天王殿」現存建築由圓瑛法師於民國二十五年重建,正面供奉歡天喜地的彌勒佛。
「天童禪寺」現存的規模,基本上保持明朝的格局,整個建築群體佈局嚴謹、結構精緻,主次分明、疏密得體。
「天童禪寺」座北朝南,建築規模宏大,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屋面均取重檐歇山建築,顯得古樸莊重。
「佛殿」重檐琉璃頂,高逾二十公尺,殿內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是寺内規模最大及最古老的建築,莊嚴宏偉,為一寺之中心。
「天童禪寺」自古香火鼎盛,有詩讚曰:「雲從太白山頭起,香自朝元閣上飄。」
「天童寺」在宋代成為禪宗名剎,在海外也頗享盛名,尤其在日本國,自南宋以來就與日本高僧友好交往。
「佛殿」是密雲禪師於明崇禎八年重建而成,「天童禪寺」歷來名僧輩出,自開山迄今,已有一百七十餘位大師住持該寺。
高僧「宏智正覺」禪師住持天童時,弘揚曹洞宗風三十年間,這裡僧人常住逾千人。
隋唐以後,佛教在中國尤為興盛,不僅寺廟林立,而且很多高僧開創了眾多的佛教派別,在中國佛教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明太祖册封天下名寺,賜「天童禪寺」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二山。
寺院傍山而築,有天王殿、藏經樓、先覺堂、羅漢堂、鐘樓等建築,原有999間,但經歷代兵火所燬,現尚存730多間。
著名禪師「正覺」任寺住持時,在此弘傳曹洞宗教義,倡導《 看話禪、默照禪 》。
中唐時期禪宗開始興起,禪宗是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宗派,以其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簡易直捷之性,實有契於中國文化之心靈。
日本「千光榮西」於宋淳熙十四年開始,曾兩次來天童寺參學,回國後成為日本佛教京都臨濟宗建仁寺派的開山祖。
日僧道元於宋寶慶元年從寺住持如淨習禪回國,成為日本佛教曹洞宗的開祖,有信徒五百萬人,尊「天童寺」為祖庭。
慧能以後禪宗分為五宗,在其傳承中,亦都有光大其宗門的著名高僧,唐宋時期浙江地區禪學之盛,實為他處所難比。
「天童寺」在清代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揚州「高雯寺」併稱禪宗四大叢林。
「天童寺」以它悠久的歷史,優美的景色吸引著眾多的來賓,每年來此参觀朝拜的遊人香客達五、六十萬人。
曾任住持的圓瑛法師有《結冬起禪七》詩:「太白峰前選佛場,紅燈點雪事非常;聖凡轉換無他術,只歇心頭一念狂。」
「應供堂」前巨型的龍頭魚尾法器,敲擊聲讓寺僧知道吃飯時間已到。
寺內至今保存著冶鑄於崇禎年間,直徑二點四公尺,深一點七公尺,重達四千斤,能容千人食用的「千僧銅鍋」,那塊告示牌很有意思。
「千僧鍋」邊緣還可以清晰看到大明崇禎年間鑄造字樣。
明代金湜詠天童寺詩:「行盡青松始見山,暖風微雨路斑斑;欲尋開土棲禪處,直到中峰疊翠間」。
所有殿堂樓閣以長廊連接,只要一進入寺門,晴天不曬太陽,雨天不走濕路,便可到達寺內任何一處,建造者真是匠心獨具。
寺院整個建築佈局嚴謹、疏密相間,構成了一組恢宏、壯麗,保存完整的佛寺建築群體。
在現代條件之下,如何充分發揮佛教在世俗社會中的道德整合功能,為現代社會的道德建設作出貢獻,是應該受到關注的。
「山外青山翠滿峰,叢林禪院九州同;樓堂仙閣難相數,廣廈千間是天童。」
北宋鄞縣縣令王安石詠天童寺詩云:「山山桑柘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
Nikon D70 2006/07/20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