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篇:【 寧波.江北岸天主教堂 】
「天主教」傳入寧波,已有三百七十多年歷史。明崇禎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傳教士來寧波設教授徒,到明永曆二年,又有意大利人衛濟泰在寧波建天主教堂,但不久即為清兵所毁。鴉片戰爭後,寧波五口通商開埠,指定江北岸為外國人通商居留地,當時外國領事、商人、教士等多數居住在三江口北岸一帶,目前尚存的外來宗教實物標誌就是建於1872年的「江北岸天主堂」,位於三江口新江橋北面,江北區中馬路二號,這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1876年起為浙江代牧區的主教座堂。教堂在文革期間曾被關閉,到1980年12月24日復堂,改名為耶蘇聖心堂。2001年,教堂周邊的房屋拆除後開闢成外灘公園,現在教堂已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北岸天主教堂」是寧波城區一座規模宏偉,高聳奪目的宗教建築,整個建築由教堂、鐘樓、主教公署、藏經樓及附屬用房組成,由浙江教區法籍主教建於清同治十一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再增建鐘樓。教堂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外牆以青磚為主,用紅磚作裝飾邊框及線條,鐘樓上四面有報時鐘,朝西大門呈葉狀尖券式,天主教堂建築具有典型哥德式風格,是浙江省天主教堂建築的代表作,遺憾教堂並不開放參觀,不得其門而入,因此無法拍到內部的景象。聳峙在甬江邊的天主教堂成為寧波三江口別具一格的建築景觀,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也從側面反映了外國人在寧波這個港口城市進行傳教活動的歷史佐證。
「江北岸天主教堂」是寧波城區一座規模宏偉,高聳奪目的宗教建築,整個建築由教堂、鐘樓、主教公署、藏經樓及附屬用房組成,由浙江教區法籍主教建於清同治十一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再增建鐘樓。教堂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外牆以青磚為主,用紅磚作裝飾邊框及線條,鐘樓上四面有報時鐘,朝西大門呈葉狀尖券式,天主教堂建築具有典型哥德式風格,是浙江省天主教堂建築的代表作,遺憾教堂並不開放參觀,不得其門而入,因此無法拍到內部的景象。聳峙在甬江邊的天主教堂成為寧波三江口別具一格的建築景觀,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也從側面反映了外國人在寧波這個港口城市進行傳教活動的歷史佐證。
「江北岸天主教堂」是寧波三江口一座規模宏偉,高聳奪目的宗教建築,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
教堂正門設在西面,這樣信徒從事宗教活動面向祭壇時便會朝向東方,即耶路撒冷方向。
哥德式建築以教堂為普遍,後來西歐境內許多城堡、市政廳也紛紛採取哥德樣式,以展現巍峨、華麗與威嚴 。
宗教藝術不論是雕刻、繪畫,都用來裝飾在教堂建築上,高雅的尖拱門、尖塔、石壁上的雕刻,把教堂點綴得分外莊嚴。
教堂精工細雕,大多以鑲嵌方式製作圖案,整體為磚木結構,外牆以青磚為主,用紅磚作裝飾邊框及線條。
標準的歌德式教堂屋架通常為拱筋穹窿頂結構,予人與上帝連通、向上延伸的感覺。
歌德式建築誕生於十二世紀的法國北部,之後延續至十五世紀,此時教皇擁有無上的權威,因此教堂建築特別發達。
歌德式建築是歐洲建築藝術上的一種樣式和風格,並帶動了雕刻、繪畫及各種工藝美術的蓬勃發展。
哥德式教堂高聳入天的尖塔,象徵著信徒能將心裡的話直達上帝。
所有的歌德式天主教堂都表現出象徵教義理念的建築形制,莊嚴神聖的氣氛更讓人感覺宇宙的浩瀚及人的渺小。
教堂為了增加光量,開了許多窗戶,當光照來,內部就充滿崇高神聖的氣氛。
哥德式建築整體外觀因為高聳的架勢、精緻的石雕,線條流暢而顯得富麗堂皇,往往成為吸引現代人注目的觀光焦點。
哥德式藝術是以教堂為發展的重心,其中最受人注目的是在建築上的表現。
教堂周邊零亂的房屋被拆除後,仍保留一面值得緬懷的舊建築,現在教堂已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堂外觀挺拔莊嚴,使人不由得向上仰望,謙卑虔誠之情油然而生。
夜晚璀璨的燈光,映襯出這座被推薦為國家級的優秀近代建築物,它也是近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當年的教堂屹立不搖,今天則成為觀光勝地,供人們緬懷歷史與讚嘆建築藝術的美妙。
信徒藉由華麗燦爛的教堂,進而感覺到超乎物質界的精神奧秘,使更能完全注視上帝的國度。
高聳的尖塔,使整座教堂有向上騰昇的感覺,在宗教上具有接近上帝的象徵涵意。
聳峙在甬江邊的天主教堂,是三江口別具一格的建築景觀,反映了外國人在寧波進行宗教活動的歷史佐證。
Nikon D70 2006/07/22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