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篇:【 蠡園 】

   「蠡園」座落在江蘇省無錫市郊的青祁村,地處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蠡湖」原名五里湖,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助越滅吳後,功成身退,與西施曾在五里湖泛舟逗留,後人便把五里湖改稱「蠡湖」,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民國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此建「青祁八景」,號稱山明水秀之區,後來同村商界人士王禹卿仰慕范蠡之爲人而興建「蠡園」。該園三面環水,遠眺翠嶂連綿,近聞長浪拍岸,南堤春曉、桃紅柳綠,枕水長廊、步移換景,假山聳翠、曲折盤旋,亭臺樓閣、層波疊影。近代大文豪郭沫若詠有佳句:「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蠡園假山就水而疊,因水而活,盡顯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無限情趣。

   「蠡園」總面積8.2公頃,水面就佔了3.5公頃,園以湖名,湖因園勝,錯落在綠樹花影中的亭廊橋榭,散發出水鄉園林的特有風姿。遊覽蠡園主要有三個部分,中部有假山群,西部有湖濱長堤及四季亭,東部有長廊、湖心亭及「層波疊影」新區。行走在園區長達289公尺長的「千步長廊」,曲岸枕水、移步換景,可讓人領悟到「山水照檻水繞廊」的意境,有八十個圖案各異的青瓦花窗,廊壁刻石則展示了古今書法家的作品和蠡園建園史。由藝術大師劉海粟題額的「春秋閣」,居中雄峙,高偉宏麗,為全園最高建築和主景,其寓意深刻的閣名,發人遐想、開拓意境,若登閣憑欄,則遠山近水,園中美景、盡收眼底。


「蠡園」正門是頗具江南地方特色的石庫門建築,面闊三間,青瓦屋頂,下為金山石牆裙。


「蠡湖」原名五里湖,范蠡助越滅吳後,功成身退,和西施曾在五里湖泛舟逗留,後人便把五里湖改稱「蠡湖」。


「水亭」四面環水,以曲橋相通,小坐亭中,清風徐來,微波漣漪,滿池清香。


太湖石奇峰「易人石」,形似一個揹負薪材的老人。


平心而論,「蠡園」假山確實有點兒匠心不足,匠氣有餘,但如果僅論堆疊技藝,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整個「蠡園」建築以江南特色爲主,並洋溢濃厚的春秋文化氣氛,體現了江南文化的細膩、婉約。


「蠡園」三面環水,南堤春曉、桃紅柳綠,枕水長廊、步移換景,假山聳翠、曲折盤旋,亭臺樓閣、層波疊影。


「蠡園」因水而活,盡顯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無限情趣,讓人領悟到「山水照檻水繞廊」的意境。


「蠡園」收集了造型獨特奇石點綴在公園各處,假山群在華東一帶堪稱一絕,郭沫若有詩云:「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


「蠡園」最早是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邊種植了柳樹、菱藕,然後築堤造亭,從而奠定了蠡園風景區開發的基礎。


「蠡園」花木繁茂、假山聳翠、曲折盤旋,有「細數落花因坐久」的情趣。


落花流水千古夢境,濃妝淡抹絕色佳人,「西施」塑像作品,由無錫著名的「惠山泥人」設計所的大師所製作。


花街鋪地的圖案,中間是個壽字,周圍有五只蝙蝠,蝠與福是諧音,因此這圖案就叫「五福捧壽」。


「南堤」長三百米,三十年代初,虞循真在這裡種植桃樹和柳樹,稱「南堤春曉」,成為「青祁八景」之首。


「剪月裁雲好花四季,穿林疊石流水一灣」,蠡園是一處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聞名的江南水鄉園林。


「春秋閣」是蠡園最主要的建築,重檐三層歇山頂的挺拔身姿,為蠡園創造了「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仰視景觀。


范蠡功成身退後,與西施隱居蠡湖,並指導此地百姓養魚經商致富,並撰寫歷代首部養魚專著《養魚經》及《生意經》。


「西施的傳說」壁畫採用長卷形式,演繹了西施的豐富人生,描繪了人物在傳說故事中的種種事跡。


這幅作品設色富麗典雅,手法細膩精確,線條跌宕有致,人物形象豐富且有各自的個性,因此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春秋閣」向南接通「千步長廊」,高低錯落,首尾相顧,富有建築的韻律美。


「春秋閣」為全園最高建築和主景,其寓意深刻的閣名,發人遐想、開拓意境,如登閣憑欄、園中美景可盡收眼底。


將近三百公尺長的「千步長廊」,非僅是觀景的長廊,也是文化的長廊,主要指廊子裏的瓦花漏窗、磚雕題額和青石碑刻。


「千步長廊」有兩座跨水廊橋,轉角處設四個月洞門,使長廊高低起伏、曲折多姿,深邃多變、層次豐富。


「凝春塔」和「湖心亭」隔水相望,五層八角,紅磚青瓦,小巧玲瓏,中西合壁,是蠡園中的著名一景。


「湖心亭」採用平橋涵洞的建築結構,伸向湖中約五十公尺,亭呈方形,飛檐翹角,四面通敞,上部為金色琉璃瓦頂。


Nikon D70 2006/10/11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