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篇:【 瞬間的永恆─《 生活、向前進!》攝影展 】
亨利.卡帝爾.布列松(Henry Cartitr - Bresson)曾說過一句名言:「所謂決定性的時刻,就是在一個瞬間把握住事件的重點,同時精心地構圖,將對象準確地表達出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現在對於那些想瞭解中國的人來說,他們更希望看到某些特定人群、特定區域的生活常態和生動畫面,這也是『上海‧新天地』舉辦《 生活.向前進!》中國紀實攝影精品展的初衷。這次邀請的攝影師有王福春、陸元敏、許培武、姜健、楊延康、余海波、付羽和顔長江。他們八人中,有人來自腹地河南,有人長期闖蕩西北,有人棲居上海幾十年,有人數年間往來於全國各地的火車,相同的是,他們是直面生活的行進者,用相機持續關注中國大地的脈動。他們用相片證實,紀實攝影是對人的真誠、平等的尊重和傾聽,是對生活真相敏銳而勇敢的探索和質疑。在展出的作品中,上海攝影師「陸元敏」低調而又靈氣十足的蘇州河系列攝影,散發出一種靜謐的氣質,這種氣質是如此古老永恆乃至不朽,令已經習慣了繁華喧鬧的大上海的人們,不由自主地安靜、沉醉。
「余海波」的深圳大芬村系列也是展品之一,大芬村裡居住著一些靠臨摹世界知名畫作為生的畫家,隨著媒體對這些人群的報導增多,這個村落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人的好奇,余海波則選擇了另一種關注的方式,就是與這些畫家在一起生活了七個月,同吃同睡、形影不離,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大芬村的畫家們被還原為真實的人,真實地描繪出他們為生活默默奮鬥的狀態。《 生活.向前進!》攝影展的作品有一部分懸掛在新天地複雜的弄堂牆上,這些弄堂行人不多,人一但進去,則感到別有洞天,卡帝爾.布列松所說的“精確構圖”使照片的意念“準確地表達”,這其中的“構圖”就包括整個圖像的背景。如果他來到新天地,親眼看到交錯的小巷中,交織的新潮與懷舊,以及照片中現代中國的景象,他會發現,新天地的弄堂牆,這個同樣被“精確構圖”的背景,讓他的理念被完美地延伸到了整個攝影展。( 攝影展新聞稿 )
「余海波」的深圳大芬村系列也是展品之一,大芬村裡居住著一些靠臨摹世界知名畫作為生的畫家,隨著媒體對這些人群的報導增多,這個村落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人的好奇,余海波則選擇了另一種關注的方式,就是與這些畫家在一起生活了七個月,同吃同睡、形影不離,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大芬村的畫家們被還原為真實的人,真實地描繪出他們為生活默默奮鬥的狀態。《 生活.向前進!》攝影展的作品有一部分懸掛在新天地複雜的弄堂牆上,這些弄堂行人不多,人一但進去,則感到別有洞天,卡帝爾.布列松所說的“精確構圖”使照片的意念“準確地表達”,這其中的“構圖”就包括整個圖像的背景。如果他來到新天地,親眼看到交錯的小巷中,交織的新潮與懷舊,以及照片中現代中國的景象,他會發現,新天地的弄堂牆,這個同樣被“精確構圖”的背景,讓他的理念被完美地延伸到了整個攝影展。( 攝影展新聞稿 )
「上海.新天地」在提供時尚餐飲、購物及娛樂場所的同時,還致力文化、藝術、歷史等領域的交流與貢獻。
有學者認為,從攝影術發明以後,人類的歷史將從用文字書寫的歷史進入影像記錄的歷史,紀實攝影家可能就是當代的司馬遷。
攝影師「陸元敏」是上海的一名上班族,二十多年來不動聲色地按動著快門,記錄下上海灘、弄堂裏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
攝影師「許培武」來自廣州,他多年來風雨無阻地用鏡頭記錄著身邊的這一片土地上急促的城市化過程。
不論是人們的日常活動還是他們的生命活動,「陸元敏」都通過鏡頭賦予意義,看他的照片,感覺時間好像是靜止了一般。
紀實攝影師的鏡頭是對著當今的人生百態的,但他們作品的讀者最主要的是未來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紀實攝影師長期保持著對身邊發生的社會變化的敏銳與冷靜的觀察,記錄著各種人類活動的痕跡。
攝影師「王福春」數年來於全國各地的火車,拍攝了「火車上的中國人」攝影集,在這裏他向我們呈現的是東北的父老鄉親。
從攝影師「顏長江」拍攝的正在消逝的三峽景致中,我們是不是發現了現實生活比我們想象的都更富有詩意?
「顏長江」的圖像不取悅於人,只表達愛與哀、生與死相關的經歷,表達特定地域的文化秉性和氣質。
攝影展的作品有一部分擺置在「上海.新天地」複雜的弄堂裡,這些弄堂平常行人不多,人一但進去,則感到別有洞天。
每個喜歡攝影的人都可以通過相機來表達自己,用紀實攝影的力量來反應別人正在承受的痛苦,讓人不能太自以為是。
「楊延康」是從貴州闖深圳的商業攝影師,在青海攝影而成了藏民的朋友,他的紀實照片流露出的溫情,感人至深。
「楊延康」相機中的西藏,沒有獵奇的風光,只有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藏民,那些在苦難中掙扎的人,總是讓他的心靈悸動。
「姜健」出版過〈主人〉、〈場景〉兩部攝影集,記錄了中原大地上人們的生活狀況,今年,他又在關注一批孤兒的命運。
「付羽」是在網路上活躍的北京青年攝影師,他經常開車走南闖北,記錄我們所處的大時代的驚異卻日常的百態。
「付羽」的作品展示了無數時間碎片拼接成的規則且複雜的世界,並由這些人們的生活痕跡的照片,帶進一些關於明天的思考。
〈消失的三峽〉照片,展示的是攝影師「顏長江」自己的三峽,是一種介於紀錄片與私影像之間的影像狀態。
「余海波」是深圳的攝影記者,他拍攝的深圳大芬畫家村的報導,在荷蘭得到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銀獎。
「余海波」在2005年用了七個月的時間追蹤拍攝深圳大芬村,揭開了一個佔有全球百分之六十以上複製油畫市場的內幕。
第一次進入大芬村畫室時的情景,「余海波」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畫師就在這些畫的間隙中,赤著背,日複一日地畫著。
「王福春」在宣紙上噴塗出他拍攝的東北人的影像並題上東北俗語、印上閑章,活脫脫一幅東北民俗風情畫。
這組作品的主題仍是攝影師為其所見存留的真實記錄,並利用高科技拓寬了紀實攝影在表達材質上的選擇領域。
這是「王福春」為他曾經的名作〈東北人家〉的全新詮釋,呈現出與他過往略顯沈重的紀實風格完全不同的喜慶格調。
近二十年來中國各地出現了一批紀實攝影家,他們在默默地按下快門,持續地發現中國與世界那些真實的感動。
《所有圖片均翻拍自展覽會場,照片版權屬原創作人。》
Nikon D70 2006/10/1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