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篇:【 上海美術館.雙年展 】

   「上海.雙年展」自1996年開始,經歷十年、五屆,已成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覽,被公認爲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雙年展之一。它不僅在學術層面上向世界展示當代藝術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當代藝術與大衆間構建起了一座溝通交流的平台。上海雙年展始終以上海城市爲母體,依托上海獨特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來思考當代都市文化建設中的諸種問題,充分調動中國文化資源和技術媒體發展的最新成果,以鮮活的視覺藝術方式在全球境遇和本土資源之間、嚴肅人文關懷和大衆時尚之間、都市視覺建構和城市內涵發掘之間,建立起一座交往互動和展示的橋樑。通過前五屆的努力,雙年展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發展格局與文化定位,在如林的國際雙年展中確立起了鮮明的風格和模式,同時爲上海世博會提供積極的文化思考和生動的策展思路。更重要的是雙年展已經爲上海的新都市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開闢了一個全球性的宣傳、展示窗口,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應。

    今年是「上海美術館」建館五十周年,如今上海的創意産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以「超設計」爲題的第六屆上海雙年展,在這個時候於上海美術館展出,正能夠爲這一基於設計的新興産業帶來更寬廣的國際、當代視野,同時也希望爲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了一個充實而深入的文化研究與視覺展示的參考性框架,爲上海乃至中國的當代文化建設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上海.雙年展」在不斷完善體制和創新機制的過程中,秉持著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進一步展現上海的文化創新能力和吸納世界優秀文化的寬廣胸懷,具體地實踐中國文化的當代性和國際性,以世界當代藝術爲媒介,不斷積累資源、推動創意,依托著上海這座東方大城獨特的歷史文化記憶,「上海.雙年展」正繼續推進著中國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的健康發展。


「上海美術館」建於1933年,原爲上海跑馬總會舊址,是30年代英式風格的樓宇。


「上海美術館」擴建工程根據功能要求進行了內部改造,設備先進的演講廳、圖書館、美術資料數據庫及美術工作坊等。


美術館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新古典主義特色外觀,是一座典雅、大方的藝術殿堂。


「上海美術館」在設計上承襲了歐式建築的傳統,並強調了明快的現代氣息。


「上海美術館」內有十二個展覽廳,面積六千餘平方米,配備了現代化的設施,是上海最重要的藝術展覽場所之一。


這次的「超設計」展覽,由〈設計與想象〉、〈日常生活實踐〉與〈未來構建歷史〉三個主題組成。 


以「超設計」爲題的第六屆上海雙年展,爲基於設計的新興産業帶來更寬廣的國際、當代視野。


中國藝術家「鍾飆」的作品風格獨特,尤以刻劃都市與都市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見長,作品:〈2006年〉,布面木炭、丙稀。


裝置藝術作品〈山水紀念黃賓虹〉,配有古琴伴奏,樂音的音長和每根霓虹燈管的長度相應,清音雅韻牽蕩人心。


台灣「幾米」作品〈四季〉,可以向左走,也可以向右走,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四季旅程就此展開。


幾米作品〈四季〉,春夏秋冬不斷的輪替,有著相似劇情的故事也不斷地輪迴上演,生命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前進著。


「超設計」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共同的美學目標,藝術家希望探討的是一種以“ 設計作爲材料 ”來進行觀念創作的藝術。


英國「朱利安.奧培」作品中的人物有大膽的線條、清晰的邊界,鮮明的表面,像圖形文字一樣簡潔明瞭。


在美術館樓梯重新崁入雲彩磁磚,中國李立宏的作品「雲梯」,表達了人們對青雲直上的期盼。


日本「奈良美智」的〈充氣糖偶〉,就像一個眼中帶著對成人世界不耐煩的女孩,使用的是玻璃鋼材料。


「上海.雙年展」同時也希望爲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一個充實而深入的文化研究與視覺展示的參考性框架。


所謂「超設計」,是一種超越實用性、日常性,背離習慣的表現,它打破了常規設計固有的思維軌跡對人們頭腦的禁锢。



新加坡「林裕豐」作品的畫面水墨氤氲,淋漓酣暢,卻是經過電腦設計並打印輸出於宣紙的效果。


「上海.雙年展」始終以上海城市爲母體,依托上海獨特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來思考當代都市文化建設中的諸種問題。


「劉建華」的裝置藝術〈義烏調查方案〉,描繪了中國低成本、廉價勞力的生産與世界之間無法預測的複雜的經濟關係。


大型藝術展覽正逐漸走進城市和生活,鎖定「超設計」主題的上海雙年展在不知不覺中拓展著當代藝術展的領域。


辦過五屆的「上海.雙年展」,已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格局與文化定位,在如林的國際雙年展中確立起了鮮明的風格和模式。


「夏小萬」把平面繪畫轉化成了立體效果,展現荒誕而怪異的魔幻現實主義藝術特徵。


日本的藝術家「中村哲也」主攻漆器藝術,他的作品〈複活〉,看起來像是F1賽車與噴氣式飛機的結合體。


「上海.雙年展」秉持著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展現上海的文化創新能力和吸納世界優秀文化的寬廣胸懷。


「托馬斯.狄芒德」攝影的主要特徵就是或多或少地脫離了現實性,而創造出了一種在製作與真實之間的張力。


台灣「涂維政」的〈神秘卜湳文明遺跡特展〉,是現代青年超強活力與傑出創意的一種表現。


「克里斯蒂安.里歐肯」 Kristian Ryokan 1976年生於英國伯明翰,這次展出的視覺藝術作品,大膽而創新。


「上海.雙年展」已經爲上海的新都市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開闢了一個全球性的宣傳、展示窗口,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應。


設計行爲往往指向物品的創造,引領生活的便利,從而對人和社會進行重新塑造。


「上海.雙年展」不僅在學術層面上展示當代藝術的成果,也在當代藝術與大衆間構建起了一座溝通交流的平台。


「上海.雙年展」具體地實踐中國文化的當代性和國際性,以世界當代藝術爲媒介,不斷積累資源、推動創意。


「徐永甫」和「徐和生」師徒是上世紀蘇州香山幫匠人中的佼佼者,製作了本次參展作品之〈清北方宮式殿堂〉模型。


來這裡瀏覽著藝術家的精美之作,領略到新舊上海的歷史變遷,感受著引人入勝的文化魅力。


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結構是中國木質斗拱之鼻祖,這是以一比一比例復原的佛光寺大殿斗拱。

Nikon D70 2006/10/30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