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篇:【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二) 】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並由此創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為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等等。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係。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他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係。但是,由於社會和歷史環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眾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徵,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為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裡,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蘊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是世界對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結晶的肯定,它將使澳門市民更加留意和關心自己土地上的文化遺產,認識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並讓外來遊客瞭解澳門這個城市的魅力所在。


「媽閣廟」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石獅鎮門、飛檐淩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


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廟前登陸,詢問當地名稱,居民答稱「媽閣」,這就是澳門葡文名稱「MACAU」的由來。


廟內香火鼎盛,人頭攢動,眾多善男信女從四面八方趕來還願禮佛,上香拜祀,祈求水陸平安。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


據文獻記載,「媽祖」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人,從小能預言吉凶,死後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為夷。


清康熙年間媽祖被尊封為「天后」,是沿海漁民心中的救護神,媽閣廟香火旺盛,人潮如流,為澳門一大民俗景觀。


由於媽祖擁有博大慈愛的襟懷和救苦救難的高尚品德,人們為了表達對她的崇敬,賦予她諸多神奇的色彩和美麗的傳說。


「媽閣廟」早期稱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為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


循著山麓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穿過這個古樸的山門,即可抵達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后、天上聖母等,信徒人數之多,香火之旺,至今亦然。


廟宇後山有石階曲徑相通,把園林的幽雅和古廟的莊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得古樸典雅,極富民族特色。


廟後的石壁上,有多不勝數的摩崖石刻,是歷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騷客的手書。


澳門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先有媽閣廟,後有澳門城」,可見媽閣廟歷史之悠久。


「媽祖閣」平時香火不絕,每年農歷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誕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著山崖有不少石刻,或為名流政要詠題,或為騷人墨客遣興,楷草篆隸,諸體俱備。


「媽閣廟」始建於1488年,現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者,廟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風光優美。


庭院內有中國帆船石刻浮雕,是記載四百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來澳門途中遇到風浪,幸得媽祖相救、轉危為安的故事。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這裡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


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可見亞婆井對本地葡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亞婆井前地」一帶仍然保留許多西式建築,順山勢而建,白色的外牆襯托黃色的百葉窗,充滿南歐風情。


溜狗專用狗廁所,從小地方看城市建設文明度。


「聖老楞佐教堂」又稱〈風順堂〉,是澳門著名的大教堂,佔地面積甚廣,堂皇肅穆,甚具特色,目前因維修暫停對外開放。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由耶穌會會士興建,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由意籍著名鑄造家卑他利華設計建造。


聖堂的正面採用假雲石祭台,祭壇供奉聖若瑟像,為巴洛克式設計,裝飾輝煌,其中兩組四枝腰纏金葉的旋柱最具特色。


祭壇頂部為黃色花紋圖案裝飾,具有透風及採光功能,中間是黃色的耶穌會會徽。


「哪吒廟」位於大三巴牌坊旁,據說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區內居民為了驅邪息災,於是興建此廟供奉哪吒為保護神。


「哪吒廟」像一個建築小品,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


「聖安多尼教堂」是全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位於白鴿巢公園對面,始建於1558年,由耶穌會所興建。


聖安多尼聖人是天主教徒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故俗稱此教堂為「花王堂」,該堂在1930年重建後成為今貌。


「東方基金會」建於十八世紀,原址是葡國皇室貴族、財政顧問、澳門保險之家創始人之一的巨富 Manuel Pereira 的別墅。


這是澳門首幢別墅式花園豪華住宅,後來租給東印度公司,作為駐華商務監督的住所,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


「基督教墳場」共有墳墓一百五十座,不少名人都在這裡安息,如:莫禮遜 ( Dr. Robert Morrison ),他是第一本英漢字典的編輯。


「佐治‧錢納利」長眠此地,他是英國著名的畫家,十八世紀居住在澳門。


「白鴿巢公園」是澳門最古老的公園,園內古木參天、濃蔭遍佈、還有一座名為「擁抱」的青銅雕塑,用以紀念中葡之間的友誼。


「東望洋砲台」位於東望洋山之巔,是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於1637年,砲台原來主要用於防禦和觀察之用。


砲台上的「聖母雪地殿教堂」是東望洋山上最古老的建築,始建於1626年,所供奉的是葡國人奉為護衛航海之神。


「東望洋燈塔」建於1864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其座標亦為澳門在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聖母雪地殿教堂」內部建築保留十七世紀葡國修院的特色,天花板呈拱形,教堂有華南地區罕見的壁畫。


教堂內所繪的彩色壁畫,技巧融合中西藝術,是本地眾多教堂中獨一無二的。


「東望洋山」是澳門最高山崗,海拔93公尺,由這理可以俯瞰到澳門城市全景,大白天城市天空霧騰騰的,空氣品質不佳。

更多資訊:《 澳門旅遊局 》

Nikon D70 2007/03/26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