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篇:【徐光啟墓.紀念館】
在上海市徐家匯南丹路上的光啟公園,保存著一座綠草如茵的古墓,墓主就是明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文淵閣大學士、偉大的科學家「徐光啟」。近四百年來,人們多次修墓,最早是崇禎七年,賜葬於肇嘉 、蒲匯塘、法北三條水道匯合處,1903年,天主教會重修牌坊,並在墓道中建了大理石十字架,後因無人管理,成為菜園,墓前的翁仲、石獸也殘缺散失。文革期間,部分墓地被佔用,原有的石羊、石馬、華表再遭破壞。1978年上海市政府收回被佔墓地,撥款修繕,闢為南丹公園。為紀念徐光啟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再把南丹公園改名為光啟紀念公園,並將原處梅隴鎮的「南春華堂」也遷至光啟公園,內部改設為「徐光啟紀念館」。結合徐光啟墓園及紀念館的光啟公園,四周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全園曲徑迴繞、樹木蔥鬱,園容整潔、環境清幽,是上海徐匯區鬧中取靜的好場所,1988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光啟」是明末天文學家、農業科學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明萬曆二十四年在廣東韶州結識西方傳教士,初步聞知天主教教義及西方科學知識,後又讀到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圖」,對西方科學知識發生興趣。萬曆三十二年中進士後,考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政之餘隨利瑪竇問學,並與之合譯「幾何原本」,這是介紹西方數學的創舉,在中國學術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徐光啟」雖然多次擔任官職,但是他一直從事實用科學的研究。他一生讀書勤奮、生活儉樸,為官廉潔、治學嚴謹。長期的鑽研學習,使他無論對中國的傳統科學或者是傳入的西方科學都有相當的造詣。他的著作很多、範圍很廣,涉及農業水利、政治軍事、曆算測量等許多方面。徐光啟多方面融會了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和當時外來的科學知識,一身兼任了科學工作的組織者、宣傳者和實踐者,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是一位值得永遠紀念和效法的先驅人物。
「徐光啟」是明末天文學家、農業科學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明萬曆二十四年在廣東韶州結識西方傳教士,初步聞知天主教教義及西方科學知識,後又讀到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圖」,對西方科學知識發生興趣。萬曆三十二年中進士後,考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政之餘隨利瑪竇問學,並與之合譯「幾何原本」,這是介紹西方數學的創舉,在中國學術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徐光啟」雖然多次擔任官職,但是他一直從事實用科學的研究。他一生讀書勤奮、生活儉樸,為官廉潔、治學嚴謹。長期的鑽研學習,使他無論對中國的傳統科學或者是傳入的西方科學都有相當的造詣。他的著作很多、範圍很廣,涉及農業水利、政治軍事、曆算測量等許多方面。徐光啟多方面融會了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和當時外來的科學知識,一身兼任了科學工作的組織者、宣傳者和實踐者,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是一位值得永遠紀念和效法的先驅人物。
上海的徐家匯,為紀念明末重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車水馬龍的鬧區就有他的塑像。
在光啟公園內墓地靜臥著的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一位勇於接受西方文化,為中國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的科學家。
為了紀念「徐光啟」逝世三百五十周年,上海市政府將原處梅隴鎮的「南春華堂」遷至光啟公園,闢建為「徐光啟紀念館」。
「華表」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建築,多用於放在宮殿、陵墓外圍的標誌。
現在光啟公園中的墓,是1956年徐光啟長房裔孫徐海林及族人將徐光啟墓和徐光啟祠堂捐獻給國家後修繕的。
石坊為四柱沖天式,上用仙鶴、雲朵等浮雕裝飾,有對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
石牌坊正中額題「文武元勳」,下題:「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贈少保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文定公墓闕」。
「徐光啟」的墓地,始建於明崇禎十四年,共十個墓穴,主穴葬著徐光啟及其夫人吳氏,左右葬著他的四個孫子和孫媳。
墓地神道兩旁有石翁仲、石馬、石虎、石羊等雕塑,為古代一品官員墓制。
十字架是光啟墓區的一個重要標誌,根據上海史專家鄭祖安提供的珍貴照片重建,採用大理石材質,上面著刻拉丁文的頌詞。
墓前豎立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在1981年題寫的「明徐光啟墓」五字墓碑。
徐家匯現在已經是上海最繁榮的地區之一,徐光啟墓就位在精華地段,鬧中取靜。
「光啟公園」是一座紀念性公園,全園曲徑迴繞、樹木蔥鬱,四周遍植水杉、夾竹桃、女貞、黑松等抗性強的常綠喬木。
光啟公園結合徐光啟墓園及紀念館,環境清幽,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春華堂」是明代江南宅第建築典範之作,原座落於梅隴港南岸,市政府將其遷建至光啟公園,闢為「徐光啟紀念館」。
讓明朝江南建築佳作來陪伴同時代的、本鄉本土的名人大家,真是個不錯的構思,「徐光啟」地下有知也會感到幾分親切吧。
來這裡,可以瞭解一位博學多才、貢獻卓著的科學家「徐光啟」和他所處的那一段歷史。
「徐光啟」花崗石質的半身雕像,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鶴飾物,面部神情莊重。
這座明朝建築係明末張姓顯官告老所居,因其北有詩人黃瑾別墅春華堂,故稱之為「南春華堂」。
「後樂堂」屋宇寬敞、建築精致,為明代宅第建築的典範,做為「徐光啟紀念館」更是相得益彰。
「徐光啟」是中國最早引進西方科學精神的人之一,因與西方傳教士往來,得以致力研究西洋天文、曆法、數學、火炮等科學。
「徐光啟」在修訂曆法方面,完成了一百三十多卷的曆書編譯工作,因為編纂在崇禎年間,故取名〈崇禎曆書〉。
「徐光啟」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這項介紹西方數學的創舉,在學術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徐光啟」在翻譯幾何原本所創造的點、線、面、平行線、直角、銳角等名詞,十分貼切,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除了〈幾何原本〉和〈崇禎曆書〉中的一些數學翻譯工作外,徐光啟還有一些數學著作,如「測量異同」和「勾股義」等。
「徐光啟」一生讀書勤奮、治學嚴謹,他的著作很多、範圍很廣,涉及農業水利、政治軍事、曆算測量等許多方面。
「徐光啟」長期對實用科學的鑽研,使他無論是中國的傳統科學或是傳入的西方科學都有相當的造詣。
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是最早引進中國的新型世界地圖,其中明確標明地球是圓的,並正式介紹了世界五大洲的輪廓。
「徐光啟」曾邀義大利耶穌會士郭居靜到上海傳教,在家中設立教堂,並在親友、佃戶中發展教徒,是為天主教傳入上海之始。
「徐光啟」訓練的新兵在遼東戰場作戰,顯示了頑強的戰鬥力,他引進的西方大炮在寧遠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徐光啟墓」最早位於肇嘉 、蒲匯塘、法北三條水道匯合處,1903年,天主教會重修牌坊,並在墓道中建了大理石十字架。
北洋軍閥「馮玉祥」在徐光啟逝世三百周年紀念的題匾。
「徐光啟手跡碑廊」,廊中有徐光啟著《幾何原本序》、《葩經嫡證序》等十餘篇手跡碑石。
「徐光啟」手跡,摘自〈刻幾何原本序〉。
「徐光啟」融會了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和外來的科學知識,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是一位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和效法的先驅人物。
Nikon D70 2007/03/31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