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篇:【 淨慈寺.南屏晚鐘 】

   「淨慈寺」座落在杭州西湖邊的南屏山麓,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山之最。淨慈寺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王錢謬為永明禪師所建。永明禪師佛學造詣很高,著作甚豐,主持杭州靈隱寺、六合塔的修建,並創建淨慈寺,成為淨慈寺的開山祖師。淨慈寺在大雄寶殿西側有濟祖殿,殿前有運木古井一口,這是淨慈寺最具傳奇色彩的殿堂,殿內供奉著婦孺皆知的濟公像。「濟公」僧名道濟(1148-1209年),是南宋時期僧人,原名李心遠,據〈淨慈寺誌〉記載,是臺州(浙江臨海)人,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住淨慈寺並長期在這裡修行,最後也在淨慈寺圓寂。關於濟公的許多傳說大多與淨慈寺有關,後人認為他是羅漢下凡,稱他為「降龍」,因此在殿內塑像供奉他。

   「淨慈寺」門右邊有一座康熙御筆的「南屏晚鐘」碑亭,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鐘」就是在這裡叩響的。淨慈寺的鐘聲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唐代詩人張岱「夜氣滃南屏,輕風薄如紙;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詩句就已把淨慈寺鐘聲的美妙寫得出神入化了。明洪武十一年,因嫌舊鐘太小,又鑄了一口重達十噸的巨鐘,鐘聲更為洪亮,每當傍晚夕陽西下、暝色蒼茫,鐘聲在群山碧空中回蕩,響徹雲霄,形成「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鐘聲落翠微」的意境。由於南屏山空穴怪石較多,鐘聲經石穴回蕩互激,鐘聲傳播到十多里外。當年康熙皇帝以目品西湖十景,均廣建庭閣,也在淨慈寺寺門外建一碑亭,上刻「南屏晚鐘」四字,而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鐘最享盛名。


「淨慈寺」早稱「永明禪院」,地處怪石參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間,南宋時改名「淨慈禪寺」,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


「淨慈寺」門右邊有一座康熙御筆的「南屏晚鐘」碑亭,是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每當傍晚鐘聲迴蕩,形成「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鐘聲落翠微」的意境,因此被稱「南屏晚鐘」。


中國寺廟供奉之彌勒笑像為五代時之契此和尚,因傳說為彌勒化身,故後人塑像供奉之,與釋迦牟尼佛同為佛教徒所重。


佛教寺院「天王殿」正面所供奉的,都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而背後一定是「韋馱菩薩」。


「淨慈寺」分前、中、後三重大殿,中間的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頂,十分端正莊嚴。


大雄寶殿主供的「毘盧遮那佛」,全身用銅鑄造,巨大而莊嚴。


日本佛教曹洞宗創始人道元入宋時,受曹洞宗禪法和法衣而歸,至今日本信徒常來此朝拜。


「毘盧遮那佛」為光明遍照,大日遍照之意,密宗把毘盧遮那佛稱作大日如來,作為供奉本尊與最上根本佛。


佛教將毘盧遮那佛作為清淨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圓滿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


濟公的傳說大多與淨慈寺有關,後人認為他是羅漢下凡,稱他為「降龍」。


「淨慈寺」與「雷峰塔」僅一街之隔,著名的「雷峰夕照」加上「南屏晚鐘」,為西湖景區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和意境。


「淨慈寺」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留有許多歷代皇帝頌揚刻石。


「淨慈寺」規模與靈隱寺相似,蘇東坡稱「臥聞禪老入南日,凈掃清風五百間。」曾被列為禪宗五山之一。


寺內「運木古井」是傳說中濟公運用神力,從井內運木建造淨慈寺後留下的,故又稱「神運井」。


濟公舉止癡狂,被稱作「濟癲」,常幫助貧苦百姓,戲弄官府財主,民間流傳有許多動人傳說。


「南屏晚鐘」的盛譽專屬於淨慈寺名下,淨慈寺建起了繪飾華麗的鐘樓,已成為千年古剎最為迷人的吸引物。


南屏是指西湖南面峭壁林立、宛若屏障的南屏山,晚鐘是指山下淨慈寺內這座鐘樓的鐘聲。


銅鐘高三米,鐘體內外鐫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


每當傍晚時分,沈穩悠遠的鐘聲長鳴,餘音迴蕩、歷久不絕、十分動人。

Nikon D70 2007/04/19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