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篇:【 北港廟會.炮陣 】
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是國定二級古蹟,不但建築華麗,具有歷史與學術研究的價值,其中所供奉的媽祖,更可以說是台灣媽祖廟的始祖,全台媽祖的信仰中心。每年從春節起至農歷三月底的進香旺季,由於其間跨越了元宵節上元燈會和媽祖生辰兩大盛會,因此吸引了台灣各地上百萬信徒擁入北港參謁,繞境遊行、藝陣表演、煙囂炮花、香客如潮,熱鬧的廟會盛況讓北港小鎮沸騰到極點。「朝天宮」的年度慶典活動中,以媽祖繞境最為盛大,早年,朝天宮每幾年就到湄洲謁祖進香,日據時期被迫中斷,但是現在廟方仍然保留在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兩天,從湄洲進香回港繞境祈安的習俗。每年這兩天北港鎮民除按照慣例大擺流水席,宴請親朋好友之外,街上還有許多藝閣、陣頭,以及媽祖鑾轎在北港大街小巷上繞境,神轎所到之處,無不煙花四射、炮火連天,場面相當震撼壯觀,北港朝天宮可說是集台灣傳統技藝,及媽祖信仰特色於一身的重要據點。
北港一年一度的媽祖廟會活動,兩天的出巡繞境,都由鎮民自願組成「轎班會」扛神轎遊行,各種陣頭、藝閣相隨,穿梭在北港市區的街頭巷尾,蜿蜒長達數公里,遊行路線上的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牲禮設香案祭拜。北港媽祖繞境燃放鞭炮的盛大場面,也是一項重要特色,每座出巡的神轎都須走過鞭炮的砲轟,稱為「犁轎」,繞境的行列中,屬於武轎的「虎爺轎」,可以說是繞境神轎隊伍中相當特殊的一支,虔誠的商家住戶,會將堆積如山的鞭炮放置於轎底,來個「炮」聲雷動,而且是三步一小炸,五步一大炸,炸得轎夫灰頭土臉,在煙霧瀰漫及震耳欲聾的響砲聲裡,場面緊張刺激,讓現場圍觀者為之讚嘆,而轎班們若非出於對媽祖的虔敬信仰,是不足擔當此重任的。北港鎮民都認為炮放得越多越響亮,就表示福氣越旺,今年將大發利市,常常一場繞境下來,街上積滿厚厚的炮屑,彌漫的硝煙久久不散,每年繞境所需的炮竹、煙火費用都高達上千萬元。
北港一年一度的媽祖廟會活動,兩天的出巡繞境,都由鎮民自願組成「轎班會」扛神轎遊行,各種陣頭、藝閣相隨,穿梭在北港市區的街頭巷尾,蜿蜒長達數公里,遊行路線上的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牲禮設香案祭拜。北港媽祖繞境燃放鞭炮的盛大場面,也是一項重要特色,每座出巡的神轎都須走過鞭炮的砲轟,稱為「犁轎」,繞境的行列中,屬於武轎的「虎爺轎」,可以說是繞境神轎隊伍中相當特殊的一支,虔誠的商家住戶,會將堆積如山的鞭炮放置於轎底,來個「炮」聲雷動,而且是三步一小炸,五步一大炸,炸得轎夫灰頭土臉,在煙霧瀰漫及震耳欲聾的響砲聲裡,場面緊張刺激,讓現場圍觀者為之讚嘆,而轎班們若非出於對媽祖的虔敬信仰,是不足擔當此重任的。北港鎮民都認為炮放得越多越響亮,就表示福氣越旺,今年將大發利市,常常一場繞境下來,街上積滿厚厚的炮屑,彌漫的硝煙久久不散,每年繞境所需的炮竹、煙火費用都高達上千萬元。
北港朝天宮每年的農曆春節起至三月底,廟會、媽祖繞境祈安活動,總是吸引大批人潮前來看熱鬧,造成萬人空巷的盛況。
從全台各地來看熱鬧的觀光客,讓北港成為人山人海的不夜城,台灣的媽祖宗教信仰,真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三月媽祖」就是形容台灣各地在農曆三月,供奉媽祖的廟宇會舉行進香或遶境活動,全台籠罩在「迎媽祖」的熱鬧氣氛中。
媽祖繞境的「報馬仔」,任務是對遊行隊伍訊息的掌控,已是傳承百年的習俗。
北港廟會期間,各地媽祖廟到北港進香的隊伍龐大,陣頭、藝閣、花車和成千上萬的隨香信徒隊伍綿延不斷。
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這天,整個北港小鎮炮聲隆隆、鑼鼓喧天,獅陣、武館、陣頭間相互較勁,輸人不輸陣在廟埕拼場演出。
進香客把廟埕擠得水洩不通,北港有一句俗諺:「北港媽祖,蔭外方」形容北港媽祖不只庇蔭北港,還可以庇蔭到外地。
造型威武、服裝華麗的將軍,正是千里眼與順風耳,在哨角陣及開路鼓陣樂聲齊響之下,替媽祖開道。
北港媽祖繞境燃放鞭炮的盛大場面,是一項重要特色,每座出巡的神轎都須走過鞭炮的砲轟,稱為「犁轎」。
北港鎮民都認為炮放得越多越響亮,就表示福氣越旺,今年將大發利市。
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又稱金精將軍、水精將軍,因臣服於媽祖座下,為媽祖駕前的護駕將軍。
在鞭炮齊鳴的震撼聲中,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走起來真是威風八面。
煙花四射、炮火連天,場面相當震撼壯觀,北港一年一度的廟會,是全台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
北港人特別崇奉兩將軍,將軍爺護駕媽祖出巡時,頭戴金箍,綁篙錢,面帶七星,手握手錢,大搖大擺,威風凜凜。
兩將軍神偶頭部的製作很富神祕色彩,據傳,師傅是兩位將軍自己挑選,製作前常顯靈讓師傅觀看,故可製出傳神的面貌。
北港朝天宮的兩將軍面貌造型,全台獨一無二,至今沒有任何一座廟宇能仿製得出來。
這是朝天宮的太子爺神轎,傳統都由小朋友扛轎,硬來搶風頭的大人,真是煞風景,恨不得一腳把他們踹開。
一群可愛的小朋友扛轎,有的年紀還很小,只能當跟班以壯聲勢。
廟會活動是我們民俗的古老傳統,在清末及日據時期,台北大稻埕迎城隍及北港迎媽祖,號稱台灣二大祭典。
北港迎媽姐的宗教活動,直到今天,每次都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國內外香客,使得台灣的宗教活動也成為國際級的慶典。
接受民眾燃放巨量鞭炮洗禮,在北港,大家稱為「吃炮」。
虔誠的商家住戶,會將堆積如山的鞭炮放置於轎底,來個「炮」聲雷動,而且是三步一小炸,五步一大炸。
每年繞境所需的炮竹、煙火費用達上千萬元,常常一場繞境下來,街上積滿厚厚的炮屑,彌漫的硝煙久久不散。
朝天宮的各個轎班會,組織嚴密且歷史悠久,不管是轎班會或陣頭,一代傳承一代,整個繞境活動亦是文化傳承的具體表現。
推積如山的鞭炮,「炸轎」的特色,讓每位參加過北港媽祖繞境活動者印象深刻。
驚天動地的炮花就在轎班腳下霹靂啪啦地炸開,身陷炮海中的轎班們必需就地跳躍著「踩炮」,以降低鞭炮爆炸的威力。
說到吃炮,就要提到虎爺神轎,虎爺是「勇組」,絕對沒人異議,炸轎現場的震撼,這是威猛的象徵。
穿黃條紋虎衣轎伕抬著虎爺轎,鞭炮聲在耳邊響起,眼前出現一片火光,神轎在火光中挺立不動,「嘸跑就是嘸跑,真勇!」
媽祖遶境活動除了是信仰行為外,另一角度來說也是培養對鄉土情感的好方法。
虎爺轎班穿著虎紋衣,頭綁黃布條,在遶境行列中,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風凜凜的英姿,令人敬畏著迷。
扛虎爺轎的帥哥,被炮火炸得灰頭土臉,仍然一付酷樣。
被炸得滿身煙灰的轎夫,若非出於對媽祖的虔敬信仰,是不足擔當此重任的。
虎爺是遶境神轎中最會吃炮的轎子,在濃煙漫天、轟隆作響的場景中,「虎爺轎」轎夫無畏無懼的神采,讓群眾懾服。
鞭炮放得越旺盛,就會帶來越多財富,這是與鹽水蜂炮、炸寒單爺齊名,全台灣三個以鞭炮聞名的活動之一。
扛虎爺神轎者須會踏腳步,若不協調會翻轎,抬虎爺轎的人大都為高中生以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居多,一付非常酷的模樣。
繞境出巡之前的虎爺神像本來金光閃亮,經過一番炮火洗禮,已經漆黑一片,更顯虎威。
抬「虎爺轎」的大部份都是原籍北港的外移人口,因為以前曾抬過虎爺轎,所以經驗老到,每年都會主動回北港抬轎。
煙霧昇騰、炮聲如雷的壯觀場面,既驚天動地,且令人嘆為觀止。
有一年虎爺轎曾遭人惡意放置土製炸彈,「轟」一聲巨響,虎爺轎被炸穿,虎將軍飛上民宅樓頂,端端正正的坐著,毫髮未傷。
這是「鑽轎腳」儀式,虔誠的信徒相信,從神轎下鑽過,可保佑平安幸福。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Nikon D70 2007/05/07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