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篇:【 友蚋生態園區 】

    位於基隆市七堵區的「友蚋」,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生活據點,為峰仔峙族群的一支,地名由原住民譯音而來。友蚋庄在清代屬石碇堡管轄,日治初屬水返腳辦務署,隸屬五堵區,這裡曾是繁華的礦業聚落,隨著挖採的煤礦逐漸枯竭,城鎮風華也跟著蕭條,直至近年「友蚋生態園區」的規劃設立,才逐漸重返昔日的風光,殘存的礦場遺址及清澈的溪流,目前已成了假日全家出遊的新選擇。園區最主要的景觀「友蚋溪」是基隆河支流,雨季來臨時期,雨水依山勢流下,蜿蜓曲折、白絹飛瀉,形成許多層層疊疊的小瀑布,湍急的溪水夾帶硬石,長期侵蝕河床岩石,更造成大小不同的壺穴景觀,教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另外在寧靜清幽的鹿寮橋附近,規劃有自行車專用道,沿途有紅色磚牆的古厝靜靜地座落在路旁,迎著微風環溪騎乘,有別其他自行車道的舒適感受。

    基隆市政府在友蚋溪進行的整治及生態綠化,不使用人工材料,並塑造深潭、淺灘、曲流以供水中生物棲息環境,由於優厚的自然條件,使該溪成為充滿生命力的自然野溪,是典型自然工法的代表。友蚋溪旁的親水步道,水質清澈、流速緩慢,非常適合親子戲水,溪水的沁涼感自指尖傳入體內,清涼消暑,赤腳下水,更讓人通體舒暢。「石公潭」為友蚋生態園區中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潭中流動的是不受汙染的活溪水,由於溪流周遭闊葉林讓溪水得到更豐沛的活氧,水溫十多度,炎炎夏日跳到水中暑氣全消。面積遼闊的天然大水潭吸引許多善泳的水上健將到此挑戰,碧綠的潭水在四周山林的襯托下,更是綠意盎然,視覺豐富多元,友蚋晨泳會的會員,就在石公潭成立聚會所,也因河水如清泉般甘甜,所以每天都有人在溪畔烹茶博弈。友蚋離都會區不遠,儘管台車已不復見,沿線的人文景觀,卻仍保存著昔日的純樸風貌、保持著山野的靜謐與安詳,讓人備感親切,隨著近年來台灣休憩人口增加,友蚋生態園區已成為人們休憩活動的好地方。


穿過北二高橋下即進入「友蚋生態園區」的範圍,此處設有小型休憩公園及停車場。


北二高旁的單面山,當地人稱為人面石,巍峨聳立,頗有蘇東坡赤壁賦裡江岸望壁的景觀,是友蚋地區的著名地標。


「友蚋」有三多,友蚋溪因支流多,故以「友」字命名的橋樑最多,第二多是礦坑,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多已荒廢。


一公里長的「壺穴景觀步道」林蔭遮天,是鮮為人知的溪林幽地,走來愜意舒爽,極適合喜好寧靜、清幽的訪客到此一遊。


步道沿途綠蔭蔥鬱,豐富的植物資源以及旁邊的解說牌,是小朋友教育學習的好地方。


「友蚋」山區是低海拔的天然闊葉林,由於具有高濕、多雨的海洋調節性氣候特徵,所以孕育出極為複雜豐富的動、植物景觀。


河水因河床表面起伏不定,產生不規則流動,並帶著砂礫在堅硬的河床上日積月累不停地挖蝕,造成形狀不一的壺穴景觀。


這種俗稱「石面桶」的壺穴景觀,教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條綠色步道路經的大都是原生態自然景觀,地形、地貌比較特殊複雜,猶如走進了生態大花園,令人心曠神怡。


「友蚋生態園區」內至少擁有三百餘種植物及其他多種生物,是基隆近郊難得一處兼具親樹、觀鳥、賞蝶之樂的世外桃源。


壺穴景觀豐富了步道沿線的景觀,帶給遊客另一種視覺收穫。


生態園區的設立,才讓「友蚋」地區昔時風光才重返現代,殘存的礦場遺址、清澈的溪流,成了假日全家出遊的新選擇。


這是以前運煤礦用的隧道,經過整修後有如時光隧道,走在裡面,別有一番風味。


建於日治時期的「興化橋」,為當時運煤的重要通道,如今雖已沈寂,但卻見證了繁華歲月的滄桑起落。


野生的蓮霧長得密密麻麻,但乏人問津,任其腐爛掉落。


基隆市政府在友蚋溪進行整治,加上友蚋溪森林密佈、植被良好、水流清澈,是典型近自然工法的代表。


市政府在友蚋溪兩旁構築親水步道並進行生態綠化、設立解說牌,加上優厚的自然條件,使此區成為充滿生命力的生態教室。


「姬黃三線蝶」,有三條橙色帶狀斑紋,翅膀腹面為淡橙黃色,具雜亂的塊狀與圈狀黑色斑。


一般而言,溪流整治應減少人工不必要之雕琢,儘量使用與原有自然環境容易相容之石材,以保留其天然溪流之美。


「石公潭」對面封閉的廢棄礦坑,半掩著淡淡的滄桑,是友蚋礦業發展的重要遺跡,曾經繁華興盛的礦坑,如今只留下寂寞。


「石公潭」規劃有完善的休憩設施,烤肉區桌椅齊全,希望改變民眾在溪邊烤肉的陋習,避免破壞溪流生態環境。


「石公潭」附近碧綠的溪水在四周山林的襯托下,顯得綠意盎然,如果在雨季溪水豐沛期,視覺更為豐富多元。


「石公潭」位於友蚋溪上流,水清透涼、清澈見底,潭中流動的是活水,猶如一座迷你的天然游泳池。


炎炎夏日,孩童在溪裡悠遊,充滿了嬉笑與歡樂,這兒呈現的清新自然,與其他旅遊勝地有著完全不同的情境。


潭水映著茂密的綠蔭,友蚋溪的整治加上生態綠化所帶來的環保成果,使得一條普通的野溪,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小溪。


「軟枝黃蟬」花蕾形如蟬蛹,而枝條柔軟下垂,故名,全株有毒,誤食會引起嘔吐和瀉痢、發高燒、噁心、口乾舌燥。


古橋是友蚋溪兩岸居民的回憶,「雙孔橋」是昔日運煤台車通行的橋樑,現在顯得孤單清幽,古樸中又帶著悠長的韻味。


鹿寮坑附近隱藏一處礦業遺址,溪流中矗立著三座細長的橋墩,讓人感到幾分落寞。


友蚋溪谷流域早期煤礦礦產豐富,昔日對外的聯絡以輕便車為主,這是重現當年「鹿寮坑輕便車站」的景觀。


「友蚋」離都會區不遠,儘管昔日風華已不復見,沿線的人文景觀,卻仍保存著昔日的純樸風貌、保持著山野的靜謐與安詳。


溪流治理管理的理念,已發展到重視坡地及溪流的生命與靈性,並顧及流域居民生活的調和。


鹿寮橋附近規劃有自行車專用道,紅磚古厝靜靜地座落在路旁,迎著微風環溪騎乘,有別其他自行車道的舒適感受。


在政府提供人們戶外教育與生活休閒遊憩的活動空間時,民眾也應深體認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關係的重要性。


「友蚋溪」是基隆河支流,雨季來臨時期,雨水依山勢流下,蜿蜓曲折、白絹飛瀉,形成許多層層疊疊的小瀑布。


自行車專用道間隔一定距離設置有休憩座椅,並建造臨河親水平台或階梯,方便遊客下至溪谷玩水。


水域景觀的改造,能讓社區居民對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有更多的瞭解,並思考如何再發現與凸顯在地文化產業的特色。


古樸的石橋橫跨而過,碧綠的植物生態更讓整條溪顯得自然清新,偶見小池清潭,真是夏日消暑的絕佳地點。


友蚋的自行車專用道在總體規劃上以自然佈局為主,利用路邊植物多樣性,錯落有致地配置喬木林和自然河岸景觀。


溪流治理不僅以防洪、防災、利水、美觀、休閒為目的,更應考慮到生物多樣性,水循環系的健全以及自然景觀的再生。


潺潺流水,時而可見小小的瀑布清淺,來這裡,可以任由想像飄散在懷古的空間裡。

Nikon D70 2007/08/01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