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篇:【 司馬庫斯巨木群 】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司馬庫斯」,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早期由於位處深山、交通不便,曾被稱為黑色部落。司馬庫斯地名的由來,據部落耆老口述,是為了紀念一位名為 Mangus(馬庫斯)的祖先,Smangus(司馬庫斯)則是對於這位祖先的尊稱。這裡在1979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1995年底才開通。在對外道路開通之前,居民需要花數小時以徒步方式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再利用當地的道路和外界聯繫以取得民生物資。司馬庫斯巨木群的發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族人尋找許久的結果,1991年司馬庫斯部落的曾振川鄰長到桃園拉拉山地區時,看到當地因巨木景觀帶來的觀光效益以及水蜜桃的種植而使生活大有改善,想起先人也曾說過自己居住的地方往鴛鴦湖方向有大樹的事,於是在回到部落後,發動族人前往尋找巨木,經過兩三個月的尋找,才發現了壯觀的巨木群,部落透過各種管道對外宣傳,使巨木的存在為外界所知,觀光客也開始湧向此地一睹巨木的豐采,今日的部落已和昔日大不相同。

    由於長年交通不便,才能造就一個遺世獨立的部落和巨木生態的山川景緻,巨木發現後,新竹縣長范振宗前來視察,並指示儘快開闢通往司馬庫斯的道路,這條產業道路終於在1995年底開抵部落,將司馬庫斯的發展帶向了不同的階段。司馬庫斯目前共有居民二十八戶、一百五十四人,全為泰雅族人,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等。巨木的發現促使司馬庫斯道路的開闢得以展開,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聽等漸次成立,族人目前的經濟也大有改善。根據一九九六年林務局公佈的排行,台灣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於司馬庫斯的巨木區,這兩棵司馬庫斯的巨木都屬於紅檜,第二名的巨木周長二十點五公尺,樹齡約二千五百年,其主幹可容納二十多人手牽手環抱。除了巨木群之外,司立富瀑布、神秘谷、生態公園等其他景點的風光及動植物生態,亦是值得觀察的對象。「司馬庫斯」部落祖先對土地的信仰,殷殷告誡後輩子孫土地是他們的生命,因為他們的信念與智慧,用生命世世代代長久保護這片山林河川,現在的經濟發展和生態資源,才能開花結果。


司馬庫斯有「黑色部落」之稱,由於長年交通不便,才能造就一個遺世獨立的部落文化,和巨木生態的山川景緻。


「司馬庫斯」原是尖石鄉最為偏遠的部落,由於巨木群的發現,觀光客也開始湧向此地,今日的部落已和昔日大不相同。


「司馬庫斯」是泰雅族聚落,因開發甚晚,目前還保有純樸自然的原住民文化及景觀。


由於較封閉的環境,當地仍保留著泰雅族的傳統生活風貌,來此可認識司馬庫斯特有的人文景觀,並與泰雅文化相互交流。


台灣原住民部落的人文史蹟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司馬庫斯族人全部信奉基督教,教堂是全村族人的精神中心。


司馬庫斯族人早期與山谷對面的新光部落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村中設有瞭望台作為警告防禦之用。


「司馬庫斯」部落採取共同經營的模式,全村族人團結一起打造乾淨、整潔、有制度及相依共存的原住民社區。


巨木的發現使得司馬庫斯族人紛紛由農業生產轉向以觀光業為主,民宿及餐廳等漸次成立,族人目前的經濟也大有改善。


「黃花月見草」分佈於台灣北、中部中海拔山區開闊地,白天向陽開花,傍晚即枯萎,在部落村中有大片族群。


目前當地興建不少民宿,只要先預定,吃住都不成問題,遊客多時,部落自行設置的遊客中心也會派出解說員為遊客解說。


「玉山石竹」屬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台灣中高海拔向陽的山坡地。 


拜訪巨木群的步道入口,就位在部落水蜜桃園附近,經由這裡踏上巨木步道,就立刻步入一大片濃密的森林之中。


司馬庫斯巨木園區距離部落約五公里,來回步行約需五小時。


簡易的木橋橫跨溪谷,步道目前為部落族人自發性整理維護,屬於完全自然的原始步道。


「山白蘭」為台灣特有種,花型細小繁密,花冠白色,花心黃色,分佈在海拔二千至二千七百公尺高山。


除了粗獷原始的闊葉林外,這裡也可見成片的孟宗竹林景觀,竹類生長容易,竹筍為原住民經濟來源之一。


由於孟宗竹具有特別強的「毒他作用」,其他植物無法生存在其周遭,因此經常形成大面積的竹海,濃密蓊鬱、格外醒目。


竹類的經濟價值不亞於針闊葉木材,由竹林鋪陳的綠色隧道,展現出另一種幽靜清麗的風情 。


在森林自然步道漫步,除可消除盛夏溽暑,並可近觀巨木、賞鳥、賞蝶、賞螢,達到休閒與教育等多重目的。


步道沿途每隔一公里即有路標指示,以正常速度,每一公里步行時間約在三十分鐘左右,腳勁好的人可以縮短一半時間。


台灣山區坡度大、溪流特徵是水流急,河階、谷中谷、嵌入曲流、隆起沖積扇等地形顯著。


「司馬庫斯」屬於台灣中海拔地區,景致四季分明,秋、冬的楓紅景致極為突出,每個林帶也各有適合生存的動植物分佈。


步道生態豐富,鳥鳴不絕於耳,現今景觀維護與自然保育的重要性興起,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下,除了影相、什麼都不帶走。


途中經過一段碎石落盤地質,崩蹋地右邊即是萬丈深谷,必須小心翼翼的通過,雖然感到驚險,卻也增添一股拓荒的野趣。


台灣山高谷深的地貌,地形落差極大,在許多山區的裸岩與碎石坡地,由於大雨沖刷、崩塌不斷發生,使岩層明顯外露。


「小白頭翁」是中海拔常見的野花,瘦果成熟附有許多白色綿毛,山風一起,便隨風飄揚。


本區有一些地段屬於亞變質板岩系,是從古生代晚期以來,陸地經過幾次上升和下沈,大地發生沖刷、沈積、變質作用所形成。


千百年來因為地殼上升速度非常快速,所以台灣山區裡面的河流,在地形上容易形成峽谷地形,其間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


「雙花金絲桃」是台灣原生種,金絲桃科、常綠灌木,花期在七至九月,常見於全台低中海拔山區向陽開闊處。


這條步道以前也是原住民的獵徑,濃密的林相提供生物得以覓食停留的棲息空間。


沿著步道繞過一處路邊的大岩壁,棧道就架空在斷崖上,雖設有欄杆,仍覺得險象環生,有搖搖欲墜之感。


珍貴的老紅檜,昂然直立、茂密繁盛,顯現著大自然奇特的生命力。


「司馬庫斯」四季各有不同的風情,森林生態相當豐富完整,林下衍生出的次生植被也是氣象萬千,種類多樣而終年長綠。


大地生息源源不絕,雖然有崩倒的巨木,但幼小的樹苗多年以後又是綠意盎然的景象。


「司馬庫斯」周圍山區的森林演替及生態環境,有很大的生態教育資源,林相分層和植物種類豐富,動植物生態亦呈現多樣的變化。


台灣大部分山地被森林覆蓋,森林中有草木生長和動物棲息,並涵養了溪流水源,形成完整的自然與生態環境。


台灣但因山巒綿亙、溪谷縱橫,山區蘊孕著豐富的生態資源,物種之間彼此環環相扣,密不可分。


現今登山健行極為熱絡,在開發與保育之間要取得平衡,需要遊客自發性的配合。


本區高山屬於台灣最重要的集水區之一,溪流每遇斷層或陡坡,往往形成瀑布。


越過這條溪谷,巨木區的距離已不遠,這裡的森林、溪流、幽谷,多種生物棲息其間,與自然環境交織成精彩的生態樣貌。


台灣境內河川受中央山脈及天然地形之影響,河川均短且陡,常見到的特殊地形有U型谷、峽谷、山頭、曲流、和乾旱溪谷。


巨木群是司馬庫斯族人尋找許久才發現的,當與巨木交會的剎那,更能體會大自然亙古不朽的壯闊與宏偉。


在台灣過去發現的巨木中,除了南投縣信義鄉的樟樹巨木以及中部橫貫公路上的碧綠巨木為香杉外,其餘大都是台灣特產的紅檜。


昂首屹立的巨木,仍然欣欣向榮,在此可享受不同的森林浴及沉浸在深山巨木群中的另類感受。


「檜木」的材質緻密、細軟,容易加工,耐蟻、耐溼性強,曲漲甚小,不裂不翹,而且色澤木理都很整齊美麗,是最珍貴的木材。


司馬庫斯巨木群區內,共有二十餘棵超過一千年以上樹齡的紅檜巨木,每棵都生機盎然而雄偉。


整個巨木園區約有二十株巨大檜木,台灣的古樹巨木連連的被宣佈發現,顯示台灣是自然環境非常優良的一個地方。


台灣檜木都是些無節的長大木材,是過去台灣最具經濟價值的樹種,在台灣沒有比它更貴重的了。


這是斯馬庫斯巨木群最大的一株,樹身雄偉,長了兩支猶如張開手臂的樹幹,就像人的造型,本地族人尊稱它「大老爺」。


「大老爺」是紅檜樹種,樹齡約二千五百年,也是全台排名第二大的神木。


「大老爺」樹高約三十五公尺,形狀類似燭台,巨大而穩重,樹圍有廿點五公尺,要廿四人才可以團團圍住。


「司馬庫斯」族人習慣將物種中最大的稱為「YaYa」,是媽媽的意思,有孕育撫養之意,泰雅族人飲水思源的觀念,令人動容。


根據一九九六年林務局公佈的排行,台灣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於司馬庫斯的巨木區。


「大老爺」是珍貴的紅檜,紅檜是生長非常緩慢的樹種,通常在野生狀態下,千年紅檜的平均半徑每增厚一公分需十二年半。


台灣有這麼古老的巨木,其景觀與學術價值都是值得重視與驕傲的。


Nikon D70 2007/08/04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