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篇:【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現在的台北市北投區自日據時期即因溫泉而盛名。1913年當時的台北州廳為了要提升一般民眾享用高品質的溫泉,運用了公共衛生經費五萬六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這一座公共溫泉浴場,文獻記載是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浴場,可說是北投溫泉發展史上極重要的代表性建築。由於當時的日本受西風影響甚大,因此這一座溫泉浴場採東洋和西洋混合的建築形式,大門口的圓柱是希臘式的多里克柱式,一樓的大浴場,鑲嵌著天鵝圖案的彩繪玻璃,還有半圓形拱窗,具有濃厚的英國鄉村別墅風格,二樓外觀採雨淋板的木式結構,裡面是大型的榻榻米和室,並可作為宴客廳,建築規模最初即為兩層,入口處設在二樓,有涼亭、換鞋玄關,進入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池,重要的賓客則在南側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的大池,顯示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與兩側牆上的鑲嵌彩色玻璃,提供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北投溫泉博物館」在台灣光復後被改為中山堂,並做為國民黨陽明山民眾服務處,後來曾被借用為電影道具存放處,並因此造就了一段以北投為背景的台語片歷史,但最後的下場還是任其荒廢。直到1995年北投國小一群師生在鄉土教學課程中發現這棟破敗不堪的公共浴場,經過學生、老師們連署陳情,社區居民團體也積極的奔走呼籲,終獲得台北市政府通過古蹟申請案,並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1998年北投溫泉博物館由台北市政府著手修復成史蹟類保存博物館,館內規劃成十一個展示區,展出有關溫泉的種類來源,北投溫泉相關的發展史及圖像,北投燒陶瓷和藺草等特殊產業,北投石和北投的火山地形、世界溫泉介紹等。博物館免費開放參觀,但為維護法定古蹟之承載負擔,參觀人數限定一百五十人,當參觀人數超過時,將採取入館人數管制。面對曾經的頹圮,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再生,不但是台灣溫泉絕代風華的呈現,作為社區發現、社區參與的博物館,北投溫泉博物館代表的更是台北市民愛護家鄉的精神展現。
「北投溫泉博物館」在台灣光復後被改為中山堂,並做為國民黨陽明山民眾服務處,後來曾被借用為電影道具存放處,並因此造就了一段以北投為背景的台語片歷史,但最後的下場還是任其荒廢。直到1995年北投國小一群師生在鄉土教學課程中發現這棟破敗不堪的公共浴場,經過學生、老師們連署陳情,社區居民團體也積極的奔走呼籲,終獲得台北市政府通過古蹟申請案,並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1998年北投溫泉博物館由台北市政府著手修復成史蹟類保存博物館,館內規劃成十一個展示區,展出有關溫泉的種類來源,北投溫泉相關的發展史及圖像,北投燒陶瓷和藺草等特殊產業,北投石和北投的火山地形、世界溫泉介紹等。博物館免費開放參觀,但為維護法定古蹟之承載負擔,參觀人數限定一百五十人,當參觀人數超過時,將採取入館人數管制。面對曾經的頹圮,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再生,不但是台灣溫泉絕代風華的呈現,作為社區發現、社區參與的博物館,北投溫泉博物館代表的更是台北市民愛護家鄉的精神展現。
「北投溫泉博物館」具有濃厚的英國鄉村別墅風格,是北投溫泉發展史上的浪漫地標,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北投溫泉博物館」整體面積有七百坪,一樓磚砌、二樓木造,建築外觀採用英國維多利亞式樣基調,造型典雅。
這是由北投國小的師生所發現,由民間自發性構想、規劃打造的博物館,北投的溫泉地理、文化歷史,都在這棟建築中呈現出來。
這座溫泉浴場採東西洋混合的建築形式,高聳的煙囪造型是西洋建築常用的手法。
溫泉博物館門前的日式涼亭,以前人力車就停在浴場門口,過往遊客也能暫坐於此休息,功能類似現在的候車亭。
「北投溫泉博物館」給想要親身體驗北投風情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按圖索驥的起點,免費參觀,但有遊客總量管制。
從走道盡頭的「望樓」,可以清楚的瀏覽北投周邊的山水美景,俯瞰北投公園風光而引發思古幽情。
溫泉博物館藉由回溯北投溫泉鄉發展的歷史與改變,探討北投地區因溫泉而形成的鄉土情懷、人文特色及未來展望。
從二樓入口玄關更換拖鞋進入後,就是大面積的榻榻米和室搭配兩側落地廊道,這是日本傳統的建築格式。
回顧北投溫泉鄉的人文歷史,曾有冠蓋雲集、極盡繁華的輝煌時代,也有淪為聲色場所、廢娼後逐漸沒落蕭條的過去。
「榻榻米和室大廳」是泡湯後納涼、用餐、休憩的地方,開放的空間通風良好,寬闊的場地也可以做為大型宴會的場所。
提到北投溫泉,最讓人著迷的,不僅是那滑凝純淨的硫磺溫泉,而是結合了歷史、文化所呈現出濃厚的人文意涵。
這棟建築充分運用北投的環境特性,讓清涼微風穿過榻榻米大廳,符合了古人浴後納涼的機能需求。
溫泉博物館不僅喚醒舊日回憶,在教育、歷史上也有很大的啟發,這個精神同樣在博物館的導覽展示和運作理念中不斷的延續。
如果北投是一本書,那麼溫泉博物館就是它的目錄,它不但親自見證了歷史空間的原貌,也記錄並保存過往人文與產業變遷的遺跡。
這座溫泉博物館的建築的樣式,可見休憩空間敞亮的露台所顯示出的閒適情調。
北投總是給人懷舊的感覺,而溫泉博物館不僅代表的是一幢建築物的保存,更是對溫泉文化的歷史一種最深的觸動。
從「台語片的好萊塢」主題館可以尋訪懷舊的風情,早期台語片盛行的時候,北投的景色與酒國風情,吸引了許多電影來此拍攝。
台語電影和北投有相當大的歷史關連與情境意義,這段風光的歷史不但記錄了北投的過去,也寫下台灣電影史上最燦爛的一頁。
轉折的樓梯間有著華麗的扶手,這裡的屋頂、地面、樓梯大部份都是木質,也都帶有歷史的滄桑與舊時代的優雅。
此區展示北投石及溫泉管線系統模型、小型溫泉浴池,讓遊客可以瞭解早期運送溫泉使用的管線、溫泉水費的計價方式。
「家庭溫泉池」藉由獨立的泡湯池,提供更自在的空間享受泡湯樂趣,可以想像當年源源不絕的溫泉及全家共浴的歡樂情景。
獨立的泡湯池給重要的賓客使用,據說日據時期的裕仁皇太子也在此地落腳休息,連國父孫中山都曾到此沐浴用餐。
整修浴場時挖掘出的陶製品,疑似溫泉管路設備或早期的坐式馬桶,原物採上下銜接方式,確切使用方式及名稱尚待考証。
「北投石」是正式學名,也是全世界唯一用台灣的地名來命名的礦石,它的產地只有日本玉川及台灣的北投溪。
「北投石」具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鐳」,據說有醫療效果,它的價值不在於使用與收藏上,但是在學術研究上是相當有價值的。
一樓的「溫泉浴池」展示區可以讓人體驗到羅馬浴池般的享受及彩繪玻璃的絢麗,建築的內部都是文化的結合。
「大浴場」是這座浴場的精神所在,也是整棟建築物最重要的空間,依據當年旅遊摺頁所載,這是當時東亞最大型的溫泉浴場。
博物館的修復參考了許多舊照片和耆老口述,將館內部與外部盡量回復日治時期舊貌,可惜館內仍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已經遺失。
「大浴池」只供男性使用,帶有羅馬和土耳其浴池的風格,此外,必須站著泡也是這個浴池的特色,因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人。
日光透過彩繪玻璃,映照出極為古樸華麗的景致,羅馬列柱圍繞著的浴池,使整個空間仍然顯露出那個時代少見的氣勢。
為保留具有歷史價值的舊磁磚,北投在地陶藝家蔡曉芳先生義務燒製了一批同規格磁磚修補,因此才出現新舊交錯的有趣景象。
彩繪玻璃在陽光斜照下映射於池面,明亮華麗的氣氛,可以想像沐浴在羅馬圓拱列柱環伺的空間中,享受著陽光透入的富貴之氣。
博物館整修時彩繪玻璃早已全部遭竊,幸好有當地莊秀鑾女士以前常在此地拍照,因為她的資料提供,彩繪玻璃才得以原貌復原。
彩繪玻璃窗的設計,讓陽光穿過繽紛的彩色圖案,折射出迷人的異國情調,在在襯托出溫泉鄉的氤氳與繁華。
對照今昔,溫泉從盛極一時到沒落,再到今日的轉型成功,北投無疑是台灣溫泉改造最具指標性的地區之一。
「北投溫泉博物館」是由社區民眾自發搶救下來的古蹟蛻變而成博物館的案例,它激起了居民對於在地文化特色及生活環境的關注。
溫泉博物館是北投在地人「社區總體營造」的成果之一,值得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居民應該學習的精神。
北投溫泉是北台灣最具歷史情懷的溫泉鄉,百年來走過千千萬萬的人事物,都在這裡留下痕跡,這是一種北投共同的記憶與情感。
「北投溫泉博物館」石燈瓦片、一景一物,皆顯現出極致簡潔的形態,流露出靜謐雅緻的空間表情。
更多資訊:《 北投溫泉博物館 》
Nikon D70 2007/09/01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