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篇:【 石碇 】
位於新北市的「石碇區」,是一個樸實無華的小山城,境內有兩條非常漂亮的溪流交會,峻山秀水、景觀優美,孕育出豐富的風土民情、典藏著獨特的藝術風華,距離台北市僅三十分鐘車程,宛如大台北的世外桃源。「石碇」在清朝開發早期,由於當地的氣候正適宜茶葉的生長,故使得石碇地區與文山地區同時並列為台灣東北丘陵之重要茶葉產地,加上地理位置正處於「淡蘭古道」的交通樞紐上,佔據著水路交通之重心,因此也很快便發展成茶葉的主要集散地。石碇茶葉盛況臻於頂峰時,與汐止、竹東同被列為當時台灣的三大茶市,現今的石碇,和隔鄰的坪林鄉並駕齊驅,依然是文山包種茶的主要產地。除此之外,石碇每年都固定舉行文山椪風茶的比賽,這種百年前即曾遠銷歐洲、並被歐洲人美稱為「東方美人茶」的椪風茶,具有成熟的蜜香與軟甜的滋味,是石碇目前極力推廣而享譽全台的農產品,值得大家到石碇來一嚐究竟。
「石碇」在日據時期,因日本人探勘發現蘊藏有豐富的煤礦,因此由當時的藤田組與礦業鉅子顏雲年合資組成「台北炭礦株式會社」 開發,自此石碇因礦業的發展,經濟活動形態即由「農業」轉變成為「礦業」。石碇區境內因煤礦的發展,引來大量外來人口,造成了現在石碇村與中民村地區日漸繁榮,這裡特殊的「吊腳樓」建築形式,就是當時居民為解決人口眾多、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另外石碇豆腐在台灣眾多豆腐中佔有著特殊的地位,石碇的水質純淨,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紮實富彈性,特點是帶有淡淡的煙燻味,很受歡迎,近年聲名大噪的深坑豆腐,其實最早的主要供應來源就是石碇所產的豆腐。物換星移,隨著礦業的沒落及產業的更迭,儘管現今已繁華退盡,但被山林擁抱的石碇區,卻因位於水源保護區而保留了大部分的原始山林,也因為今日交通的便捷,富藏韻味、典藏文史,無論由歷史、人文、藝術、自然生態、優美景觀的各個層面來看,石碇區都是一個值得探訪、細細品味的好地方。
「石碇」在日據時期,因日本人探勘發現蘊藏有豐富的煤礦,因此由當時的藤田組與礦業鉅子顏雲年合資組成「台北炭礦株式會社」 開發,自此石碇因礦業的發展,經濟活動形態即由「農業」轉變成為「礦業」。石碇區境內因煤礦的發展,引來大量外來人口,造成了現在石碇村與中民村地區日漸繁榮,這裡特殊的「吊腳樓」建築形式,就是當時居民為解決人口眾多、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另外石碇豆腐在台灣眾多豆腐中佔有著特殊的地位,石碇的水質純淨,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紮實富彈性,特點是帶有淡淡的煙燻味,很受歡迎,近年聲名大噪的深坑豆腐,其實最早的主要供應來源就是石碇所產的豆腐。物換星移,隨著礦業的沒落及產業的更迭,儘管現今已繁華退盡,但被山林擁抱的石碇區,卻因位於水源保護區而保留了大部分的原始山林,也因為今日交通的便捷,富藏韻味、典藏文史,無論由歷史、人文、藝術、自然生態、優美景觀的各個層面來看,石碇區都是一個值得探訪、細細品味的好地方。
石碇區公所重建的「淡蘭古道」由此楓子林雙溪口出發,這裡是石碇溪與永定溪的交會處,為外地人進入石碇的橋頭堡。
「淡蘭古道」為清朝時期淡水經台北到宜蘭之間,移民、生意的重要孔道,現今大部分路段皆已被鐵路、公路及山野所取代。
由雙溪口新完成的「淡蘭吊橋」出發,沿石碇溪到石碇老街,共約兩公里,現在已成為石碇地區新興的休閒旅遊地帶。
過吊橋跨越石碇溪,爬一段階梯就進入北宜高陸橋下的石板古道,歷經一百多年的滄桑演變,古道功能早已變為旅遊健行之用。
石碇的淡蘭古道由楓子林到石碇老街,大多位於北宜高路橋下,居高臨下的新古道以石板鋪成,穿越山林與溪畔,景致優美。
北宜高旁的石碇溪,河床上巨石林立、流水湍急,每逢大雨或颱風過後,可見到河水與巨石衝擊的萬馬奔騰景像。
北宜高施工前,古道為野草埋沒,當地人發現古道即將被高速公路的推土機剷平而與施工單位溝通,終於讓古道有重生的機會。
古道旁的「石碇溪」是石碇的母親河,這條美麗的溪流,孕育了石碇的地靈人傑、純樸的風土民情和獨特的藝術風華。
這一條台灣北部早期開發的古道,當時引領無數先民披荊斬棘、翻山越嶺,開發了蘭陽平原,進而揭開了台灣東部的神祕面紗。
新淡蘭古道也是個觀魚道,可以讓遊客體驗石碇封溪護魚近兩年的成果,古道連接石碇西街與石碇東街,串成石碇的休閒網路。
「陳捷陞紀念碑」,陳捷陞為深坑人,與其堂兄陳秋菊同為深坑、石碇地區之抗日義軍領袖。
小小的山城對藝術推廣不落人後,石碇區公所設立的「淡蘭藝文館」為地方藝術展覽之用,也是石碇鄉博物館家族對外的窗口。
藝文館除固定展出石碇歷史、景觀、物產、生態等自然人文景觀特色,還不定期舉辦各類美展,積極辦理藝文教育及藝術之推廣。
石碇的山林景緻及生態資源,吸引許多的藝術家長駐本地,也造就提昇了石碇的藝術人文氣息,成為石碇鄉發展觀光的重要力量。
石碇以藝文館的設置作為在地文化發展的核心位置,是鄉內藝術與文化的匯集、交流之處,更是藝術人文與觀光資源的累積中心。
「淡蘭藝文館」除了能發揮石碇地區文化、生態產業等特色,還能培植地方文史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發揮創意與永續經營的能力 。
現在的石碇西街仍然遺留下有集順廟、石頭屋、老樹與舊有的街道形式,成為具有文化內涵的歷史性老街。
「集順廟」創建於1838年,廟內除主神保儀大夫外,陪祀有「孚佑帝君」呂洞賓,而孚佑帝君最常被煤礦業者視為保祐他們的神祇。
石碇溪兩旁為石碇地區主要發源地,早期繁榮得力於大菁染布、茶葉、煤礦的交易,現在則已出現高樓住宅。
「石碇國小」創立於1904年,迄今已歷百年,是石碇鄉最早設立的小學,該校有百年校史文物及陶藝作品展。
在石碇國小旁的蕨類教室中有許多自然的小生態,到石碇旅遊,如果不趕時間,不妨來這裡認識一下自然界的蕨類小世界。
樹木是歲月成長的見證,溪邊的老榕至今仍成長茁壯不輟,居民已將其列為保護級的老樹了。
石碇國小旁的烏塗溪床上有一塊大石頭,當地人稱之為「山豬石」,也是石碇地區相當醒目的地理景觀。
由於煤礦的開採,所開闢的運媒輕便道,起點在今日的石碇派出所下,以前在東街的廣場前把煤礦裝上輕便車,再運送出石碇村。
採礦結束後,現在只留下舊橋墩和台車道,有一份歷史的滄桑感,已成為石碇的文化觀光遺產。
「石碇」地名源自於清朝的「石碇堡」之名,就字面意義而言,因其地近今景美溪上游,河內大石奇特,如門戶底石,故得名。
這座穿越石碇的北宜高橋墩,高七十多公尺,相當於二十三層樓高度,是目前台灣最高的橋墩。
位於石碇東街的「王氏豆腐」,是五代相傳的老店,其豆腐以傳統手工製作,吃了讓人口頰留香,來到石碇絕不可錯過。
王氏豆腐店堅持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故產量並不多,在台灣眾多豆腐中佔有著特殊的地位。
王氏豆腐店並不因需求大增而改變製作方式,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紮實富彈性,帶有淡淡的煙燻味,很多遊客專程為它而來。
石碇老街是以石砌橋墩搭成的萬壽橋劃分東西,目前東街人口比西街多,已逐漸取代昔日西街的地位,成為石碇鄉最繁榮的地方。
石碇的「吊腳樓」建築形式,是採礦時期為解決人口眾多、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在東街內也形成特殊的「不見天」巷弄景觀。
石碇是景美溪與其支流貫穿之丘陵地,形成明顯的河谷地形,位於第三紀板岩層之雪山山脈的北端,岩質透水率低且岩層穩定。
石碇最主要的東街、西街,皆順石碇水系發展而成,石碇溪流造就了石碇與眾不同的地質景觀。
石碇為高山峻嶺所環繞,境內溪流曲折迴繞,特有的河階地提供了可觀的視覺資源及親水性活動場所,是石碇最主要的觀光資源。
受東北季風影響,石碇每年的十月到隔年的三月期間,經常霪雨連綿,因此環境較為潮溼。
在石碇東街的街道裡有一間近百年歷史的老屋,內部幾乎全用石塊砌建,相當具有早期的石碇特色。
石頭厝建於1905年,裡面有相當多的老舊石器以及古老的製藥器材,充滿濃郁的復古風味。
「遠光打鐵店」是台灣少數僅存的傳統打鐵店,三十多年打鐵經驗的老闆葉德茂表示,自祖父開始經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石碇「遠光打鐵店」傳統的製程曾引來很多媒體和名人參訪,而老闆對自己的作品所展現的自信,亦是此店遠近馳名的原因。
石碇和眾多沒落的鄉鎮有著相同的命運,人口外移至城市,有些房子已廢棄、無人居住。
石碇遍佈自然景觀,且多為水源管制區,應以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為主體,減少對自然的破壞,才能形成當地特色、吸引人潮。
石碇的小格頭地區,這裡在清晨時,常可見積存於森林間之水氣蒸發形成波浪般的雲海,翻騰於山谷間,十分美麗迷人。
石碇因山坡地較多,農作物以茶為最大宗,小格頭是文山包種茶的重要產區,這裡可以體驗到大自然的美麗以及綠意盎然的情景。
石碇區的碧山、永定、格頭三村被劃歸在台北水源特定區「翡翠水庫」內,為了水源的涵養保育, 三村受到嚴格的土地使用限制。
水資源開發亦應兼顧生態保育,水庫要應保有完整多樣化動植物生態環境,不經意失落了其中一種,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影響。
「翡翠水庫」水域面積約三百多平方公里,主要功用是提供大台北地區的用水以及發電。
「翡翠水庫」內有各種藻類以及浮游生物,還有大約三十多種魚類和十幾種鳥類,由於環境受到嚴格的保護,自然生態非常豐富。
翡翠水庫擁有非常豐富而完整的動、植物資源,包括台灣特有種生物台灣獼猴和烏來杜鵑等,翡翠樹蛙的發現地就在翡翠水庫。
「翡翠水庫」因為是大台北地區的飲用水源,因此受到嚴格的保護規範,並不開放觀光遊憩。
更多資訊:《 石碇區公所 》
Nikon D70 2007/09/16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