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篇:【 華山文創產業園區 】
「華山文創產業園區」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與八德路口,前身為「台北酒廠」,創設於1916年日治時期,光復後改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早年專門生產價格低廉、以樹薯為原料的「太白酒」,當時是一般民眾日常消費的最愛,到了五十年代中期,米酒的產量逐漸增加,酒廠配合政府政策,研發各種水果酒,開啟了台北酒廠的黃金時代,有「水果酒工廠」的稱號。但隨著城市發展,酒廠位於市內鬧區,加上製酒所產生的水污染問題難以克服,遂於1987年將酒廠遷至台北縣林口工業園區,台北酒廠從此走入歷史。到了1997年,有感於台北市文藝活動場地的匱乏,各領域之藝文界人士開始推動,將閒置十年的台北酒廠再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經行政院將酒廠交由文建會接管後,台北酒廠一度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2004年經過封園全面整修之後,結合了舊廠區及公園綠地,再改名為「華山文創產業園區」, 於2005年底重新開園,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
「華山文創產業園區」包含戶外藝文空間及室內展演空間兩部分,是一個以藝文為主的專業場地,除了規劃功能多元的展覽室、排練、展演空間、華山部落格、藝文資訊站、圖書資料室、親子園地等服務設施外,寬闊開放的綠意空間更是華山文化園區最自豪的特色。現階段華山文化園區僅屬短期修繕完成,文建會已以BOT方式公開招標開發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希望這個園區將來能成為台灣的文化創意中心,兼具影像、市集、教育、演出、娛樂與展售等六大功能,不但要讓國內藝文界人士嚮往,更能吸引到國際藝文工作者來訪,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公共藝文領域。大尺度的廠區氛圍、開闊的綠意公園,是將來「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最獨特的空間特色,開發完成後的華山,將是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場域,文藝、美學、創作、學習、休閒的多元內容,加上易達、專業、國際的諮詢與服務,多元發展將是「華山文化園區」未來的新風貌。
「華山文創產業園區」包含戶外藝文空間及室內展演空間兩部分,是一個以藝文為主的專業場地,除了規劃功能多元的展覽室、排練、展演空間、華山部落格、藝文資訊站、圖書資料室、親子園地等服務設施外,寬闊開放的綠意空間更是華山文化園區最自豪的特色。現階段華山文化園區僅屬短期修繕完成,文建會已以BOT方式公開招標開發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希望這個園區將來能成為台灣的文化創意中心,兼具影像、市集、教育、演出、娛樂與展售等六大功能,不但要讓國內藝文界人士嚮往,更能吸引到國際藝文工作者來訪,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公共藝文領域。大尺度的廠區氛圍、開闊的綠意公園,是將來「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最獨特的空間特色,開發完成後的華山,將是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場域,文藝、美學、創作、學習、休閒的多元內容,加上易達、專業、國際的諮詢與服務,多元發展將是「華山文化園區」未來的新風貌。
「華山文創園區」是將閒置的台北酒廠再利用,而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提供給藝文界或非營利團體的創作場域。
「華山文創園區」這個空間曾隨著時間不斷的演化而承受不同的期待,目前已形成「具實驗性、當代性與跨領域創作」之藝文特區。
五十年代中期,酒廠因應台灣民眾的生活形態,研發各種水果酒,開啟了台北酒廠的黃金時代,有「水果酒工廠」的稱號。
這是一處融合各類型展演活動、跨界藝術整合的展示空間,提供給各種年齡層的人親近藝術、參與藝術的地方。
裝米酒的「竹籃」,早期灌裝好的米酒先以草繩將十二瓶綑成一打,再用這種竹籠裝籃,可避免運輸時酒瓶碰撞破裂。
所謂的文創園區,是代表著許多藝文活動可在此發展,更重要的是要使之成為一個人才培育的場域、及文化創意產業的平台。
這些日治時期的製酒廠區建物,充分表現出台北市當時工業建築的現代主義風格,線條簡潔流暢,200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園區前寬闊的綠地,展示著名為「島嶼系列」的青銅雕塑,作者為楊柏林。
「高塔區」因不同年代修建,樓層忽高忽低,三層高塔部分的正面、平面都有嚴謹的對稱性,整區呈現不同時代的建材及工法。
高塔頂樓為「試驗室主任室」,多扇直立木窗及弧拱窗,為木構開窗樣式,具巴洛克主義建築風格。
大尺度的廠區氛圍、開闊的綠意公園,是「華山文創園區」最獨特的空間特色,多元發展將會是園區未來的新風貌。
以前此地長年閉鎖,台灣早期空間記憶被奇蹟式的保留,因此造就了空間議題上的優越性。
「四連棟」最初為紅酒貯藏庫,是四棟連續但長度不一的建築,它的山牆都有弧形的拱窗,還有洗石子的窗櫺和邊框裝飾。
「煙囪」建於1931年酒廠新建時期,高達五十公尺,以前從台北火車站出來即遙遙在望。
原酒廠「維修工廠」,園區現有建築都是以前台北酒廠的廠房、倉庫和辦公室,都是在一九二、三十年左右時建造的。
因酒廠的閒置形成塗鴉的奇妙空間,走在華山,牆面不僅呈現歷史斑駁的時間記憶,更有色彩斑爛的塗鴉藝術。
「米酒作業場」為磚造鋼筋樑柱結構之兩層樓建築,內部主要分為米酒及紅酒製造場兩大空間,紅酒即台灣民間所稱之「紅露酒」。
這裡常有各式藝術展演,也是文藝教育場所,更符合休閒遊憩之需求,又有接觸藝術作品、文創產品之管道,間接促成經濟效益。
「米酒作業場」二樓為設置發酵槽而留下多處直徑約五米大的圓形穿孔,當陽光灑入室內時,有形成一、二樓間視覺聯繫的效果。
「蒸餾室」與米酒作業場相連,為製作米酒流程的一環,二樓也有許多因設置蒸餾機留下的八卦形穿孔。
塗鴉藝術是從七十年代的美國紐約開始發展的,一些為了表達對社會現況不滿的叛逆藝術家,塗鴉便成為他們一種發洩的手段。
把舊有空間的活化再利用,其主要課題不在凍結時空、保存過去,而是在延續過去,並透過創意來衍生新的生命力。
「再製酒作業場」為長廊式獨立空間,大型角鐵屋架,具縱深透視感,是服裝、電視、電影等人士最喜愛使用的空間。
台灣的塗鴉文化仍在萌芽階段,部分的塗鴉創作者仍堅信塗鴉為一種表述工具,並嘗試以相對激進的藝術態度進行塗鴉創作。
「塗鴉者」將自己的情感以噴漆罐來表現,除了豐沛的情感動力,也是內心的吶喊,他們藉由塗鴉創造藝術以喚起人們的注意。
酒廠遺留下來的早期酒瓶,仍堆積如山在廢倉庫內。
「行政大樓」前身為1914年清酒工場,立面大量開窗,採光充足,洗石子牆面,冬暖夏涼,是一適合辦公之建築空間。
「行政大樓」內部現在改設為「華山部落格」,是園區提供各類咨詢服務的地方,以後將陸續引進不同藝文及跨業創意產業進駐。
「華山部落格」提供各類咨詢服務,無人自助式咖啡廳是休息閱讀書報的好地方,在這裡可以放鬆心情,享受閒情。
華山文創園區以「新文化的醞釀平台」自許,未來將以更多元的觀點吸納各種不同形式及領域的文化,創造多元交流的空間。
更多資訊:《 華山文創產業園區 》
Nikon D70 2007/09/25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