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篇:【 胡適公園.紀念館 】

   「胡適公園」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三段,與中央研究院側門相對,原為南港山系延伸的小山丘,上面有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墓園。1974年台北市政府依墓園所在的自然山勢,將之開闢為胡適公園,成為墓園公園化一個獨特的典範。公園入口處是一座地標式的噴泉池,沿階梯而上,除了庭園景觀外,還有雅靜的步道,和栽種各種花木藤架的散步小徑,這個寧靜無華的公園,依著天然地形設計,林蔭蓊鬱、清幽靜謐,踩在佈滿清苔與落葉繽紛的步道上,有種林深不知處的隱密。沿著入口右方石階而上,便來到素樸的胡適墓園, 由藝術大師楊英風所雕塑的胡適銅像,就矗立在墓區左側的平台上,胡適先生睿智的眼神,透過銅像沈靜地化為永恆。一座大型碑石上雋刻著追念一代學者的墓誌銘,由學者毛子水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撰述:「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位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胡適紀念館」則位於中央研究院內,為紀念故院長胡適先生,中研院將其故居設計為紀念館,於1963年正式對外開放。故居佈置完全依照當年的陳設方式,可以看出胡適先生樸實無華的生活態度,陳列室則將先生的遺物文稿分為感情世界、學術文化、近代中國三個常設主題展示區。胡適一生,最重視保存資料,其有關檔案,除早期留在大陸上的檔卷現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外,晚年來台後之檔案,全都集中在胡適紀念館內,連留在美國的部份檔案,也由紀念館陸續要了回來。他的檔案,在歷經許多波折後,最終分別由兩岸的近代史研究所庋藏,也算是一個巧合。胡適紀念館從成立初始以至改隸中研院近史所,一貫的基本職責不變,都為胡適先生的遺著、遺墨、藏書、其他遺物及生活照片等之徵集、整理、保存、陳列及刊行而努力。「胡適」畢生崇尚自由、民主、理性、科學,提倡現代化革新,在當時的時空環境實屬不易,除了憑弔前人風範,透過種種遺物陳列,也將更能了解其不凡的精神。


「胡適公園」原為南港山系延伸的小山丘,因為上面有胡適墓園,台北市政府依墓園所在的自然山勢,將之開闢為胡適公園。


胡適晚年自稱南港人,病逝後,南港當地士紳同時也是胡適摯友的李福人先生,特別捐出這片地闢建胡適公園,讓胡適長眠於此。


「胡適公園」的面積雖不大,卻是一座充滿歷史和學術氣息的小山,由拱門進入後,首先見到的是一座噴泉池,水柱源源不絕。


「胡適公園」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地位,在台灣史文獻裡此地區被稱為「蛇仔形」,清朝時代是淡蘭古道的重要孔道之一。


「胡適公園」內除了胡適墓園外,尚有著名的考古學者「董作賓」之墓及「吳大猷」紀念碑,因此有「學人墓園」的美譽。


沿階梯迤邐而上,在墓區左側的平台上,矗立著胡適先生的銅像,為中國公學在台灣的校友會所獻贈,當年由王雲五先生揭幕。


「胡適」先生的塑像是由藝術大師楊英風所雕塑,哲人雖已遠,典範則長存。


「胡適墓園」最醒目的是這座大型墓誌銘石刻,簡短的碑文,把胡適一生的精神、貢獻及對近代中國影響的深遠,概括的表達出來。


大理石鐫刻的墓誌銘由學者毛子水用白話文撰述,胡適是五四時代提倡白話文學的先導,畢生致力於提倡白話文學而不遺餘力。


「胡適墓園」白色的廊亭簇擁著主墓碑牆,墓旁松柏成雙,白色鵝卵石鋪在地上,寧靜樸實,如先生的行事風格,令人緬懷。


當年老蔣總統的「智德兼隆」輓額高掛在後方牆上,胡適曾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1958年回台接任中央研究院第三任院長。


「胡適」是於1962年2月24日,在參與中央研究院相關會議時,突然心臟病發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胡適」二十六歲時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致力白話文學,促進中國新文化,開創時代新思維,影響後來的五四運動風潮深遠。


從墓牆垣邊探出頭來的野花,凡是登臨到此的人,緬懷胡適先生的一生功蹟,慨歎老成凋謝,而山丘依然,不免憑添幾分惆悵。


胡適在世時,總共獲得世界著名學術機構,如牛津、哈佛、耶魯等大學贈予的名譽學位有三十五個。


「胡適公園」是墓園公園化的一個獨特典範,環境不同於傳統墓園,有山林的深遂、清幽與雅緻,得以讓人追思一代哲人的風範。


公園對面的中央研究院,來此瞻仰胡適先生的人士,於墓前憑弔之餘,還有遊觀登臨之勝,胡適公園已成為永恒紀念的勝地。


「胡適公園」分前山公園與後山墓園,花木扶疏,鳥類與昆蟲的種類也很多,是自然教學相當合適的場所。


園區內栽植了各種花木藤架,頗有森林公園之清幽,園藝植物和原生植物混雜,低海拔常見的樹種,在此都可見到。


園內的「吳大猷紀念碑」,異於傳統的碑體形式,而是藉由兩道弧形牆來塑造空間的方向性,隱喻「傳承的肩膀、擁抱的意念」。


「吳大猷紀念碑」有著現代極簡主義風格,象徵他的樸實風華,僅正中央地上一塊小型碑石,簡單介紹吳大猷先生的風範及貢獻。


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的吳大猷先生,1983至1994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第六任院長,一生誠懇、質樸,從未離開過他的學術崗位。


「吳大猷」先生對於台灣科學發展的最大貢獻,是培養了相當多的科技人才,為今日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奠定了最豐厚的基礎。


這個寧靜無華的公園,林蔭蓊鬱、清幽靜謐,少一些人工造作味,多了許多樸素、幽靜的山野風味。


公園內的「董作賓」墓,董作賓先生是中國最著名的考古及文字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文研究室主任一職。


「董作賓」先生對中國甲骨文的研究有卓然貢獻,並顯赭於國際間,學界把他與羅振玉、王國維及郭沫若合稱為「甲骨四堂」。


如果能深入瞭解長眠在這裡的幾位哲人的事蹟典故後,在遊覽胡適公園時,除了遊憩休閒外,就會有多一份心靈的感動。


園區內除墓園外,最讓人留連的是園內翁鬱的林木,與豐富的鳥類與昆蟲資源,不論是休閒散步或從事自然教學,都非常適合。


「胡適公園」花木扶疏、林蔭蓊鬱,也是一座社區公園,是中研院附近居民最鍾意的休閒場所。


愈往公園深處探訪,愈發能感受到寂靜中的安詳,只聞鳥唱蟲鳴,公園後方有石階步道連結南港山九五峰的登山林徑。


「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市南港區,是全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兼負著提昇人文及科學研究與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的使命。


「胡適紀念館」是胡適先生晚年回台灣出任中研院院長時的宿舍,即台北胡適故居,就位於南港中央研究院區內。


「胡適」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政論家、外交家、自由民主和人權的鬥士。


故居旁的這間陳列室係1964年美國美亞保險公司負責人史帶先生捐贈建造,展示胡適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物等。


陳列室就遺著、手蹟、紀念物等,作系統陳列,定期更換,每一陳列品附加文字說明,標明品名、經歷及胡適先生生前使用情形。


紀念館亦藏有數千冊的中、日、英文胡適藏書,其最大的特色在於胡適先生的眉批、註記,是研究近代學術史的重要文獻。


胡適一生最重視保存資料,其有關檔案,除早期留在大陸上的檔卷現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其餘大都集中在胡適紀念館內。



一般人多推尊胡適為中國近代新文學的祖師爺,歷年來的白話詩作〈嘗試集〉出版後,胡適更被人們譽為「白話詩的通天教主」。


「胡適」幾乎是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新思潮的總匯,因此,新文化運動所引起的種種結果,都或多或少的歸結到了胡適的身上。


館藏檔案包括胡適先生的遺著、遺稿、遺札、藏書,以及照片、器物、影音等檔案,大部分承續南港胡適故居的遺物。


在充斥著殺伐革命的中國現代史上,胡適代表的是清流和理性,他對政治上最大的願望則為自由,尤其是思想和言論的自由。


館藏文件檔最大的特色在於書信的部分,其數量佔檔案的一半以上,親筆字跡真是漂亮。


「胡適紀念館」最重要的是為永存的社會保留一份有價值的文化資產,這批珍貴的文獻,將可提供後人一些難得的研究材料。


故居花圃,「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民歌「蘭花草」的詞,就是胡適先生所作的新詩〈希望〉。


「胡適故居」佔地約五十坪,是一座磚造平房,內部格局有書房一間、臥室兩間、盥洗室一間、客房一間、客廳連餐廳一間。


「胡適故居」的建築、廊道、擺設等格局,仍保持先生生前生活起居的原有風貌,以前客廳外的遊廊有時還作為第二個會客室。


「胡適的臥房」,胡適著名的句子有:「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胡適的書房」雅靜樸素,就學術研究而言,胡適的影響及於中國哲學、史學、文學各個層面,是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夫人的臥房」,胡適先生屬兔,他的夫人江冬秀屬虎,胡適經常開玩笑說:「兔子怕老虎」,因此就流傳了胡適怕老婆的笑話。


「餐廳」只有一小方桌及四張椅子,靠牆的書櫃裡面,擺滿了胡適先生所珍藏的圖書。


Nikon D70 2007/09/2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