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篇:【 紅毛城 】

   「紅毛城」位於北台灣的淡水鎮,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國家頒訂的一級古蹟,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自從十六世紀新航路發現以後,西歐的航海強權國家逐漸由海路到東方尋求貿易利益,荷蘭與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遂在那時分別登陸了台灣,並各自劃定範圍佔領統治,荷蘭人控制南部,而西班牙人佔有北部,為了鞏固統治權力,他們都選擇港口要塞作為據點,建造了防衛性極高的城堡,荷蘭人於1624年在今天的台南市安平建造了「熱蘭遮城」,即現存的「安平古堡」,而西班牙人則在1628年在淡水建造了「聖多明哥城」。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逐了西班牙人,佔領了聖多明哥城並重建該城,加強主城結構,建造成堅固的石堡,成為紅毛城的主體建築,當時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因此「紅毛城」之名也沿用至今。到了十七世紀,原為航海強權的荷蘭及西班牙已被英國和法國所取代,英國尤其注意台灣的經濟利益,乃於1867年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將紅毛城改設為「英國領事館」,並大肆整修,在東側增建一棟紅磚洋房做為官邸,紅色的拱廊及綠瓶欄杆,與紅毛城相互輝映、增色不少。

    將近四百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全區分為紅毛城及領事館官邸兩部分。紅毛城當初原為軍事需求而建造,樓頂的巨型旗桿高十二公尺,外牆厚達兩公尺,城下的古砲則是清廷駐防淡水的水師守備營所留下的遺物,後為英國人搬運至此做為裝飾之用。至於現在所謂的領事館官邸,係建於1891年,是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主要建築材料的紅磚遠從廈門運來,是一種中國式的手工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屋內彩色地磚是爪哇產品。一樓使用弧形拱,曲度較緩,二樓迴廊使用半圓拱,曲度較大,上下有別,而且互相對齊,具有力學上的穩定感,是一棟施工考究、手法精雅的洋樓。「紅毛城」一直到1980年才由我國收回接管,現在內部規劃為文物陳列館,展示台灣開拓史料及圖片,豐富的文獻資料與傢俱擺設一併展出,讓遊客除了能認識紅毛城的變遷歷史外,更可瞭解台灣早期的對外關係,現在已是觀光客到淡水旅遊的必到景點。


位於園區入口處的「南門」,是紅毛城區唯一的中式建築,為清初修建紅毛城圍牆時的建物,當初有四座城門,現僅存「南門」。


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看上台灣優越的地理位置,強行登陸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即今日的「紅毛城」。


將近四百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全區分為紅毛城及領事館官邸兩部分,區內古樹蔥鬱、環境幽雅。


由於這裡的山坡陡峭,可供建造城堡的位置有限,因而可能從初建迄今城堡都在同一個地方,城堡基礎應為最早的西班牙人所奠立。


城堡呈正方形,以外石內磚的作法,非常堅實,在台灣所有古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厚牆。


淡水「紅毛城」主堡是一座方形城堡,最適合防衛,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


英國人進駐後,將紅毛城原來的尖形屋頂改成平台式,並在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二處,二樓南側外也增建露台。


露台上設有雉堞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而最具特色的是英國人將原先灰白色的紅毛城,粉刷成紅色的牆身。


英國副領事郇和在1863年租用紅毛城後,依「領事裁判權」之需,將一樓改為地牢四間,以收容在台灣有犯罪嫌疑之外國人。


用厚木板做成的牢門上設有送食口及監視孔 ,牢房只靠一扇鐵窗透進一絲微弱的光線。


牢房外面這處空地,四周圍繞高牆,作為囚犯放風的場所,定時讓犯人出來曬曬太陽及活動筋骨。


荷蘭人在台灣所建城堡都採四方形,紅毛城建在港邊的山丘上,具有很好的防衛與瞭望條件。


英國在1878年於紅毛城主堡東側增建領事官邸,紅磚迴廊及斜屋頂,散發出細緻溫暖的風格,也軟化了主堡軍事剛強的建物線條。


領事館官邸外牆主要建築材料的紅磚遠從廈門運來,是一種中國式的手工磚,灌漿則使用糖汁、糯米與石灰混合形成的三合土。


領事官邸正面外牆上共有磚雕十二幅,是以英格蘭國花「薔薇」及蘇格蘭國花「薊花」組合而成的圖案。


英國在台灣共建造了打狗領事館、安平領事館、及淡水領事館等三座,都使用紅磚砌建,有圓拱迴廊,屬於十九世紀殖民樣式建築。


迴廊天花板波浪鐵板拱的構造具有防火功能,在鋼筋水泥尚未普及前,這是最進步的建築技術,在台灣建築史上具有里程碑之價值。


領事館官邸的一樓使用弧形拱,曲度較緩,二樓迴廊使用半圓拱,曲度較大,上下有別,而且互相對齊,具有力學上的穩定感。


領事館官邸的紅磚外牆顏色橙紅、溫潤明亮,它的柱子也有大小之分,在轉角處使用匾型的大柱,在力學上較為穩固。


「錢紋」小石窗使透空的台基內可以通風,錢紋圖樣取其「大富大貴」的吉祥意義,為中式建築匠師常見的施作工法。


以前官邸前的院子植滿玫瑰花,迴廊則是喝下午茶的場所,屋後有許多僕役供呼喚差遣,體現英國領事優越生活的一面。


立於領事館官邸的迴廊,擁有絕佳的視野,整個淡水河流域及優美的觀音山盡收眼底,風光明媚、氣象萬千。


這座洋樓的牆壁厚度皆為零點五碼,當年採用英制度量單位建造,因此可以推證設計者應為英國建築師。


這座維多利亞式建築的官邸,並不以軍事為主要考量,而是以照顧英國領事生活起居為首要目的,華麗氣派,四周有大片綠地。


官邸 迴廊的欄杆使用「綠釉花瓶」,這是結合中國陶藝與西洋建築之形式,此法常見於十九世紀建於東方國家的洋樓。


「花瓶」運用在建築上是取其「平平安安」的吉祥意義,每組欄杆設十個花瓶更有「十全十美」的福氣。


為了展示而添購的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傢俱,擺設地點與方位係參考英國人的居家生活模式而規劃,呈現英國領事的生活樣貌。


英國的廚房通常分爐與廚兩種,爐是固定在牆上的設備,廚則為整組安裝的鐵製品,本廚房採用鑄鐵製「螢火蟲牌廚」。


一樓東側為餐廳,官邸內客、餐廳及主要臥室皆設有壁爐,雖然台灣的天氣用不上,但這棟建築仍承襲這項英國室內空間的特色。


舊荷蘭時期模型船「威廉王子號」,此船長達181荷尺(即 51.25 公尺),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時建造的最大甲板船型。


耀眼的陽光與紅磚牆色彩相互輝映,更顯出這棟洋樓施工考究、手法精雅的氣質。


現在安置在紅毛城的幾尊大砲,是後來才由附近的中國砲台移來的,其中砲身字跡較明顯者仍可看出「嘉慶十八年鑄造」的字樣。


這座洋樓為座北朝南方位,四周皆留空地,依照英國人的傳統習慣,以前周圍應為花圃,並種植玫瑰或薔薇花,稱為「玫瑰園」。


「紅毛城」現在已是觀光客到淡水旅遊的必到景點,官邸旁的花園現在設有咖啡雅座,在此停留小憩,可感受到幽雅浪漫的氣息。


「紅毛城」是一座將近四百年的古堡,歷經更迭,它的建築構造與外觀也遭到一些改變。


現在看到的紅毛城是荷蘭人所重建,當時除了挖深地基外,也使用穹窿式的構造,證明荷蘭人有決心要建造一座非常堅固的城堡。


如果說淡水見證了台灣與世界諸列強的近代交流史,那麼「紅毛城」就是這段歷史的重要縮影。


這座古堡在今天會成為觀光聖地,並讓人循其紅牆斑剝的痕跡引發歷史的沉思,相信也是當初建造的荷蘭人始料未及的事吧。


在黃昏時刻,倚坐在「紅毛城」露台看著夕陽西沉,有海口吞日之美景,這就是有名的「戍台夕照」。


清林逢源有題詩《戍台夕照》:「高台矗立水雲邊,有客登臨夕照天;書字一行斜去雁,布帆六幅認歸船;戰爭遺跡留孤壘,錯落新村下晚煙;山海於今烽火靖,白頭重話荷戈年。」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Nikon D70 2007/10/05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