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篇:【 軍艦岩步道 】

   「軍艦岩」位在台北市石牌榮民總醫院後山,是大屯山系最南端的一個山嶺,海拔一百九十二公尺,山勢雖不高,但風景優美,是適合闔家同遊的好地方。軍艦岩的步道路程不長,其中有幾段步道利用原地的砂岩直接鑿砌成登山石階,走來別有一番風味。軍艦岩在遠古時期原本是濱海地區,因為地殼造山運動使得地形隆起而成為山丘,山形是略呈烙鐵峰形的單面山,沿著裸露的白色砂岩階梯,可看出地層中所富含的雪白砂岩,這也是曾經濱海的最佳證據。雪白色的巨岩,佇立在層層疊疊的山巒樹影之間,遠看有如一艘艦艇乘風破浪航行於綠海之上,因而得名。軍艦岩地層為二千二百萬左右年間,以「濱海相」地層「木山層」的露頭為主,在這裡不但可以觀察到濱海相交的痕跡,岩頂還可以觀察到白色的烙鐵峰、彩色的風化紋、褐鐵礦及砂、頁岩交錯的岩層 ,是一處豐富的自然地質教室。上抵軍艦岩主峰時,由北面仰望,它是一塊壯觀的裸岩,鶴立山頂,常讓登山者有一覽天下的興奮。此外,台北盆地及其環山景觀也盡收眼底,到了傍晚,還可以坐下來欣賞媲美淡水的觀音山夕照。

   「軍艦岩」西側為斷崖,非常陡峭,為台北市著名的攀岩勝地,是初學攀岩者的最佳練習場所,其地勢雖陡高但卻無危險性,因此白天來此運動的人不少。登上軍艦岩頂, 有三百六十度的展望視野可將台北盆地和環山景觀盡收眼底,往東可看到五指山、天母等地區,往西望可見觀音山、關渡平原及淡水河出海口,從北面眺望,可見大屯山群峰、文化大學及沿翠綠山坡興建的威靈頓山莊,向南面望則是廣闊的台北盆地及聳立的高低大樓,蜿蜒環繞市區的基隆河、淡水河及捷運系統,彷彿海市蜃樓般飄邈,若隱若現。由於地質上的特殊性,再加上位於東北季風入口,步道旁的植物也因環境的變異,有著相當的特殊林相,一些原本生存於中海拔及海濱常見的植物,在這裡都可覓得蹤跡。軍艦岩步道四通八達,可分別通往北投丹鳳山及磺溪山步徑,並接續北投泉源路、行義路溫泉區,可順道到新北投風景區泡溫泉。


到「軍艦岩」踏青,可搭乘捷運淡水線在石牌站下車,再步行至附近的陽明醫學院或榮民總醫院登山口,沿途有親山步道指標。


矗立在台北捷運淡水線石牌站前的「漢番分界」古碑,它即是「石牌」地名的由來。


位於陽明醫學院區內的「軍艦岩」登山口,從這裡登頂大約只需二十分鐘,步道沿途有非常豐富的自然地質景觀。


「軍艦岩」是大屯山系最南端的一個山嶺,海拔高度約一百九十二公尺,是台北郊區假日休閒的熱門景點。


「軍艦岩」山勢雖然不高,但是風景優美,步道涼亭修築完整,是適合闔家同遊的好地方,步道旁完全是蕨類「芒萁」的天下。


「軍艦岩」西側為斷崖,地勢雖陡高但無危險性,因此來此運動建身的人很多。


「軍艦岩」步道處處可見砂、頁岩交互地層,大都是鬆軟凹陷的砂岩和堅硬凸出的頁岩,形成上下有序的波狀交互層。


「軍艦岩」由於位置特殊,不僅低海拔蕨類處處可見,一些原本生存在較高海拔的植物也在此落腳。


「軍艦岩」地處東北季風入口,山脊線受到風衝壓力,高大植物在此難以成長,因此稜線上大都是海濱常見的低矮抗風植物。


走在「軍艦岩」自然步道上,不僅可觀賞沿途奇特的地質及植被景觀,還可以眺望台北盆地四周景觀及觀音山全景。


由步道向下眺望,有開闊的景緻,遠方關渡平原及蜿蜒的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景象一一呈現在眼前,真是美不勝收。


矗立在前方的「軍艦岩」,是一座孤立的單面山形岩體,後面陽明山的華岡和坐擁山間的文化大學是天然的襯景。


「軍艦岩」因位處地殼斷層的重要地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別在山頂設立了「地殼變動基準點」做為研究之用。


「地殼變動基準點」係GPS衛星導航測量的基準,銅蓋內的不繡鋼標頭正中刻有十字號,鋼棒則打入地下至結構穩定處為止。


「軍艦岩」是兩千多萬年前沉積的古老地層,山頂地區大都是雪白的砂岩、砂頁岩交錯層及彩色風化紋等地質景觀。


「風化紋」是岩層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岩石受到風的侵襲,逐漸裸露出來,再經過氧化作用後,便產生了深淺不同的鐵褐色花紋。


「軍艦岩」步道可說是完全築基於岩層上,由於是熱門登山路線,地面岩層已被登山客足跡磨得光滑無比。


「軍艦岩」是因地殼造山運動使得地形隆起而成為山丘的頂端,屬於單面山地形景觀,山的一翼坡度平緩且坡面完整。


登上軍艦岩頂,可恣意享受乘風滋味,欣賞四周美景,三百六十度展望視野將台北盆地和環山景觀盡收眼底。


山頂一座巨岩獨自佇立在山巒樹影之間,遠看有如一艘艦艇乘風破浪航行於海上,「軍艦岩」因而得名。


「軍艦岩」是雪白的砂岩,由於含砂量高,岩體並不堅硬,因此被沒有公德心的遊客,鑿刻了密密麻麻「到此一遊」的文字。


「軍艦岩」最高點的北市編號481測量基點,以前山頂測量用的三角點通常是埋設方型岩柱體,現在逐漸改為不繡鋼牌。


「軍艦岩」的地質是兩千多萬年前沈積的木山層,經過海水長期沖刷沈積之後成為雪白的砂岩。


大屯火山群週邊地帶也會出現「沈積岩」,如北投的軍艦岩及貴子坑一帶,在台北盆地、林口台地及鄰近台灣海峽的地下都有。


蕨類「芒萁」藉匍匐狀的根莖攻佔乾燥、向陽的環境,數量多且生長茂密,其他植物很難侵入其地盤,是綠化軍艦岩的最大功臣。


「軍艦岩」下方的這條小徑,可通往北投情人廟及威靈頓山莊,因屬背風面,故植被較為茂密。


看到這裡風化凹陷的岩石,會讓人有來到東北角海岸的錯覺,地層中所含的雪白砂岩,是這裡千百萬年前曾經濱海的最佳證據。


「軍艦岩」的砂岩地形使土壤層較薄,不易涵養水份,所以環境較為乾燥,空曠的稜線和山坡只長出三兩成群的低矮灌樹叢。


「軍艦岩」形似一艘航行於海上的艦艇,它是歲月累積加上造山運動才形成的奇特地質景觀。


由於千萬年前海平面的不斷上升、下降,這裡的地層當時是在海裡沈積,因此形成「海相」和「濱海相」兩種地層。


這裡從三千萬年前到距今四百萬年前,海平面下降三次,上升二次,共堆積出七種地層。


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三千萬年前才開始形成,是從大陸華南古陸塊上的河流所沖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堆積而成。


由於岩層是一層層往上堆積的,層理平坦而連續,後來再經造山運動強力推擠,因此岩層整體一致的傾斜,層理清晰可辨。


「木山層」是海底的老地層,經過劇烈造山運動而推擠出來,屬中新世早期所產生之地層,以黑色頁岩為主,下部常常夾有煤層。


砂岩含砂量高,風化速度快,被鑿刻在岩體上的這個小佛像,雖然是近代人所為,面目卻已經模糊不清。


「濱海相地層」是由河流沖刷下來的泥沙,在河口及濱海地帶所堆積而成的地層,常會長出大量的植物。


「軍艦岩」步道自然原始,很多路段就利用堅硬、粗獷的岩塊將之鑿砌成登山石階,走來別有一番風味,不過雨天要注意防滑。


「軍艦岩」臨近台北市區,更由於特殊的地質及植物景觀,而成為自然生態戶外教學的絕佳場所。


「軍艦岩」步道呈放射狀網路,頂峰附近岔路四通八達,往下可通往榮總院區,登山客也可順道至北投行義路溫泉區泡溫泉。


軍艦岩步道穿越「榮民總醫院」院區,榮總在台灣是僅次於台大醫院的大型教學醫院。

更多資訊:《臺北市旅遊網》

Nikon D70 2007/11/0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