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篇:【 臺灣大學.醉月湖 】

   「醉月湖」是國立臺灣大學校區內最著名景點之一,過去稱為牛湳池,原是瑠公圳的調節水塘。由臺大正門進入,順著椰林大道往籃球場及體育館方向走去,往右邊的方向就可以看到醉月湖。「醉月湖」可說是臺大校園內最詩情畫意的地方,湖中有一座沒有橋可以連結的湖心亭,平時能接近湖心亭的只有在湖中悠遊的水鴨,因此在醉月湖就成為了水鳥們最不受打擾的地方,也形成一個相當特別的生態區域。醉月湖的有一條環湖步道,以石板舖成,來此散步可遊賞醉月湖的湖光水色。另外,旁邊也設有較為平坦的腳踏車步道,路面平坦好走。楊柳低垂的醉月湖到了夜晚更是情調十足,明亮的月色,照映著醉月湖水波潾潾、湖光蕩漾的美景,讓迎著夏夜的晚風、靜靜的坐在湖畔的情侶們,能夠私密的享受著月光輕拂的湖景,因此這裡成為了情侶們最喜愛的約會場所。

   「醉月湖」面積廣大,湖岸棲地的型態變化也很多,使得湖畔的生物種類繁多。湖旁夾岸低垂的楊柳,搖曳生姿的身影映櫬著湖裡慵懶嫵媚的睡蓮,再加上在湖邊恣意悠游的野鴨,有如一幅絕美的風景畫,讓人不禁想穿梭其中,體會一下 湖畔的優雅閒情。此外,許多學子及遊客也經常在醉月湖畔看書、沈思,如此恬靜悠然的氣氛,彷佛遺世獨立,讓人擁有屬於自我的小空間。在陽光投射的醉月湖面上,也不時可看見成群結隊的烏龜家族在曬太陽;甚至有可能在路上遇見散步覓食的鴿子、鴨子;除此之外,還有由青蛙們所組成的夏夜樂團,隨時表演著即興演奏,讓來此遊賞的人們可以聆聽大自然的樂章。醉月湖畔綠樹成蔭,季節花卉叢生,湖中的動、植物也十分豐富,置身其中有如身在一座自然生態教室裡。


台北捷運「公館站」,公館地區因有臺大而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此區域屬北市南區的交通樞紐,因此成為人潮湧聚的商圈。


臺大校園幅員遼闊,因此臺大學生幾乎人手一輛腳踏車,校園四周到處車滿為患,捷運站設計的雙層停車位,也算開了眼界。


「臺灣大學」是臺灣最高學府,前身為日據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校門從日據時期至今沒有改變,已被列為市定古蹟保護。


「臺大」校園就像一個廣大的花園,椰林大道、杜鵑花城、紅磚學院等建築景觀和空間,是臺大校園給人美好印象的重要地景。


著名的「傅鐘」,第四任校長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雖然距離畢業還有半學期,但是臺大學生已經開始在校園籌拍畢業學士照,驕傲與興奮寫在每個莘莘學子的臉上。


「臺大」共有五十一個學系,八十一個研究所,臺大學生個個都是臺灣的菁英,畢業以後將投入各個領域,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醉月湖」是臺大校園最著名的地景,彷彿是一顆碧綠的明珠,一派水鄉悠閒的浪漫 景色。


「醉月湖」有如一幅絕美的風景畫,恬靜悠然的氣氛,彷佛遺世獨立,讓人不禁想穿梭其中,體會一下湖畔的優雅閒情。


「醉月湖」原是早年瑠公圳的調節水塘,湖岸棲地的型態多變,使得湖畔的生物種類繁多。


「醉月湖」最奇特的是有一座湖心亭,孤零零的懸在湖中,為何沒有橋聯結湖岸,有很多不同的傳說,眾說紛紜、只能各憑想像。


「醉月湖」是台大學生取的名字,但至今無法知道是哪一年,哪一位同學,在什麼情況下命名的。


「醉月湖」畔綠樹成蔭,四季花卉叢生,湖中的動、植物生態十分的豐富,置身其中,有如身在一座自然的生態教室。


「醉月湖」畔種有很多「軟枝黃蟬」,每到花開時節,金黃色的花在湖畔盛開,十分美麗。


由於大學校園往往是附近居民 喜愛休閒活動的場所,位於市中心,佔地面積廣大的臺大校園更是民間各種活動的重要空間。


「醉月湖」四周有一條環湖步道,以石板舖成,來此散步可遊賞醉月湖的湖光水色。


如果從整個台北自然環境的演變角度來看醉月湖, 最迷人的條件或許是溼地的身份,醉月湖原是 一個蓄水塘,早期這裡都是稻田 。


據調查,台大校園的蛙類共有六種,數量不少,夏夜的醉月湖畔,是台北市區賞蛙的最佳地點。


陽光投射的醉月湖面上,不時可看見烏龜出現在池邊曬太陽,這種巴西烏龜屬外來種,應是民眾棄養的寵物被放生在這裡。


松鼠雖然對樹木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可愛的模樣卻讓人們喜歡接近,這裡的松鼠已經被餵養得不怕人。


「醉月湖」可算是台大最有名的生態景點,但目前醉月湖已失去溼地淺灘環境的內容,只能依憑想像早年瑠公圳調節水塘的景觀。


「醉月湖」的美景可說是情侶最喜愛的約會場所,靜靜的坐在湖畔,享受倆人甜蜜時光。


睡蓮是埃及的國花,在古埃及神殿都會看到她的圖案,睡蓮除了晚上會閉合外,白天天氣過熱時也會合起花辦,故名為「睡蓮」。


水波隨風靜靜擺盪,一對鴨子嘻游滑行,游入詩中的境界,這是全臺大最詩情畫意的地方。


「睡蓮」其翠綠的葉子,是一個溫暖的搖籃,提供水裡魚兒極佳的藏身處,到了夜晚,涼涼的葉面則是青蛙們最愛棲息的地方。


根據台大學生的調查,目前池裡夜晚最常聽到的蛙鳴有黑眶蟾蜍、貢德氏赤蛙、澤蛙和牛蛙的叫聲。


來到臺大不妨同時參觀位於原舊總圖書館的「校史館」,這棟建築興建於一九二九年,現在已被台北市政府列入市定古蹟保護。


臺大新圖書館落成後,這棟舊建築曾經做為日文系、戲劇系、國科會人文中心等之教學空間與古蹟劇場,現在改為臺大「校史館」。


在「校史館」中可以閱讀臺大簡史,瞻仰歷任校長肖像,聆聽從未曝光的臺大舊校歌,探索臺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校史館中「傅斯年」校長的塑像,國民政府遷台後,他被任命為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受命於危亂之際,積極替臺大「脫胎換骨」。


臺大自1928年創建以來,逐漸茁壯而為國際名校,至今培育學子多達二十萬人,對增進臺灣社會之進步、國家之建設,貢獻深遠。


「校史館」展示主題包含臺大精神、大事紀要、學院榮耀與成就、追求卓越、社會關懷、校園生活、地貌與變遷、博物館視窗等等。


臺灣光復後,「羅宗洛」先生為臺大首任校長,他於1945年11月15日與日本完成校務交接後,正式開啟國立臺灣大學運作之門。


臺大「校史館」展示陳列該校發展軌跡、精英貢獻等資訊,供各界人士認識並進而認同臺大。


臺灣大學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臺大人,成就出一樁又一樁的故事,這些歷史記憶都在校史館中被拼湊出來,成為臺大精神的支柱。


大氣系飛毛腿飛機,是一架無人飛機模型,曾經從追逐颱風眼,用衛星把氣象資訊傳回幾千里外的台灣,是世界第一次成功飛行。


有人說臺大人的精神是「大家都想做老大」,有這樣的豪情壯志,應該也不是壞事。


臺灣自民選總統以來,迄今共選出六位正副總統,全都是臺大畢業,目前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李遠哲博士,亦畢業於臺大化學系。


1949年臺大發生「四六事件」,爆發軍隊闖入校園,傅斯年校長對當局不經法律程序逕行進入臺大校園逮捕師生極度不滿。


校史館不僅呈現臺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校方也期許師生校友在緬懷往昔功業之餘,亦能激發宏偉願景,達成追求卓越之理想。


臺大「校史館」的設立,不僅讓臺大人記憶過往的校園生活,也見證了臺大的茁壯,更持續向前推動時間的滾軸,邁向卓越。


「臺大博物館群」是把臺大原有的八個博物館的學術藏品全數納入,對社區及大眾開放臺大的學術藏品,以發揮社會教育功能。


台大校門口旁邊的「傅園」,是一處林木相當蓊鬱的林園 , 仿雅典帕德嫩神廟的建築形式,前校長傅斯年的骨灰即安葬於此。


「傅斯年」校長在其任期中,以開朗而認真的辦學態度,影響了全體師生,也為臺大樹立非常重要的學術典範和自由風氣。


「傅園」除了紀念傅斯年校長對臺大的貢獻,也是珍貴的熱帶植物標本園,為臺大校園內的著名景點。

更多資訊:《維基百科》

Nikon D70 2007/12/03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