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篇:【 麟山鼻遊憩區 】
「麟山鼻遊憩區」位於北海岸公路沿線的白沙灣附近,緊鄰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在八十萬年前的大屯火山群爆發後,炙熱的熔岩順應著山勢,成兩路奔流入海,形成了現今向外海延伸、兩兩相對的「富貴角」和「麟山鼻」海岬,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獨特性,有人形容鱗山鼻是台灣美麗的鼻尖。當年劇烈的火山活動雖已久遠,但那驚天動地的情景早已在瞬間留下清楚的烙印,走過麟山鼻的海濱,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從巧立於海崖間的岩石中,窺見大自然的力量。散佈在麟山鼻沿岸的岩石,大多呈現深黑色,正是當時直接由火山熔岩冷卻而成的安山岩,經過幾十萬年自然環境的侵蝕,逐漸形成平坦的風蝕面,然後再隨著風砂的吹襲帶來不同角度的琢磨而形成尖銳的稜角,因而被稱為「風稜石」,也正是今日鱗山鼻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在這裡佇足欣賞這些體積碩大且造形奇特的風稜石,就彷彿聽聞風與石的對話,令人驚訝於那份來自自然力量中,自始至終不曾改變的深刻與堅持。
除了風稜石,在麟山鼻岬角北端,當地居民在潮間帶區域堆砌袋形石牆築成的「石滬」,是一種傳統陷阱捕漁法,其原理係利用潮水的漲退及魚兒的迴游特性,於退潮時捕捉困於石滬內的魚蝦,是一種相當原始的捕魚方式。在石滬區觀賞潮間帶的小生物是遊憩麟山鼻的重點活動之一,透過事先查看潮汐及準備齊全的裝備,就能在岩縫石塊中,輕易發現難得的自然野趣。此外,堪稱麟山鼻瑰寶的「藻礁」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特殊地形景觀,有些藻類的生長條件需附著在穩固的岩石上,這裡遍佈的安山岩理所當然成為了最佳的選擇,隨著藻類的交替生長,進而形成了岩石表面上具有多層細薄石灰質的藻礁,這種需要配合適當環境方能生成的藻礁,目前僅能在台灣北部濱海一帶才能見到它的蹤跡。置身在麟山鼻除了能夠一睹岩岸地形的險峻與精彩的潮間帶生態,同時更能近身撫觸美麗潔白的細沙,緊臨麟山鼻的「白沙灣」是由麟山鼻與富貴角共同合抱而成的半月形天然海灣,絕美的海景不僅自日治時期即名聞遐邇,更是現今旅人行經北海岸時,不曾遺忘的賞景勝地。
除了風稜石,在麟山鼻岬角北端,當地居民在潮間帶區域堆砌袋形石牆築成的「石滬」,是一種傳統陷阱捕漁法,其原理係利用潮水的漲退及魚兒的迴游特性,於退潮時捕捉困於石滬內的魚蝦,是一種相當原始的捕魚方式。在石滬區觀賞潮間帶的小生物是遊憩麟山鼻的重點活動之一,透過事先查看潮汐及準備齊全的裝備,就能在岩縫石塊中,輕易發現難得的自然野趣。此外,堪稱麟山鼻瑰寶的「藻礁」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特殊地形景觀,有些藻類的生長條件需附著在穩固的岩石上,這裡遍佈的安山岩理所當然成為了最佳的選擇,隨著藻類的交替生長,進而形成了岩石表面上具有多層細薄石灰質的藻礁,這種需要配合適當環境方能生成的藻礁,目前僅能在台灣北部濱海一帶才能見到它的蹤跡。置身在麟山鼻除了能夠一睹岩岸地形的險峻與精彩的潮間帶生態,同時更能近身撫觸美麗潔白的細沙,緊臨麟山鼻的「白沙灣」是由麟山鼻與富貴角共同合抱而成的半月形天然海灣,絕美的海景不僅自日治時期即名聞遐邇,更是現今旅人行經北海岸時,不曾遺忘的賞景勝地。
台灣北海岸風景區以人文、地質地形及海岸景觀等特殊風貌著稱,蘊含特質與魅力,長久以來即為台灣著名的觀光勝地。
「麟山鼻」緊臨台灣北海岸公路的白沙灣風景區,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獨特性景觀,有人形容鱗山鼻是台灣最北的美麗鼻尖。
「麟山鼻」山翠海碧,沿岸巨石累累,在地質、海洋、植物等景觀上皆有其獨特性,這一帶的風稜石是全省規模最大的,頗負盛名。
當年劇烈的火山活動雖已久遠,但那驚天動地的情景早已在瞬間留下清楚的烙印,「風稜石」是今日鱗山鼻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
八十萬年前火山熔岩冷卻之後,變成了質地堅硬的安山岩,面對海浪、風沙、暴雨等的侵蝕與風化,逐漸被形塑成不一樣的面貌。
「風稜石」是北海岸的一大景觀,這些奇形怪狀、饒富趣味的風稜石,也讓靜謐絕美的蔚藍海洋,加添更多的想像力與生命力。
強勁的東北季風夾帶岸邊的細沙,日日夜夜地磨蝕岩石,逐漸把質地堅硬的安山岩,雕琢出許多不規則尖銳稜角的「風稜石」。
北海岸擁有景色宜人的海濱及遠近馳名的海鮮等資源,透過海岸的改造及四季觀光活動的推廣,已成為假日旅遊的最佳選擇。
走過「麟山鼻」的海濱,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從巧立於海崖間的風稜石中,窺見大自然的力量。
欣賞這些體積碩大且造形奇特的風稜石時,就彷彿聽聞風與石的對話,令人驚訝自大自然力量自始至終不曾改變的深刻與堅持。
孤立大海的岬角,是最容易受到海水與風力侵蝕而形成獨特地景的地方,麟山鼻沿岸處處可見的風稜石,正是長期受到侵蝕的結果。
「石滬」是一種傳統陷阱捕漁法,在潮間帶堆砌袋形石牆,以補捉退潮時被困在石牆內的魚兒,這是一種相當原始的捕魚方式。
「麟山鼻」北面海岸的〈石滬〉目前仍存在,但由於近海魚源枯竭,石滬不容易捕到魚獲,附近居民已廢棄不用。
「藻礁」是麟山鼻的另一項瑰寶,有些藻類的生長條件需附著在穩固的岩石上,此地遍佈的安山岩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生長了幾萬年才有今天這片規模的藻礁,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生命節奏在這裡上演,可說是這片海岸最令人動容的風景。
「藻礁」是生物礁的一種,任何生物只要可以堆積碳酸鈣的骨骼,骨骼堆積又夠大,能夠抵抗波浪的侵襲,就被歸類為生物礁。
「藻礁」在生態面有很重要的功能,藻礁的存在,是讓我們海洋環境更多樣化,保存藻礁,事實上也保存了台灣生物的多樣性。
要觀賞潮間帶的小生物,只要事先查看潮汐及準備簡單的裝備,就能一享弄潮的樂趣,在藻礁岩縫中,輕易發現難得的自然野趣。
風稜石除了迎著強烈的東北風,還必須長期固定在某處,否則無法磨蝕,散落在麟山鼻沿岸的風稜石,形成各種饒富趣味的形狀。
貝殼、孔蟲、珊瑚長期被海浪侵蝕、擊碎研磨成晶瑩明亮的細砂,被海浪衝擊堆積於灣內形成的貝殼砂灘,是相當珍貴的景觀資源。
海浪將自淺海處打捲帶上岸的貝殼碎屑及有孔蟲等生物殼体,在歷經長期不斷的沖刷擊碎之後,終成人們握在手中的浪漫與眷戀。
除了風稜石景觀外,在這荒涼乾燥的地方,還可觀察到許多適應海濱的特殊植物,在惡劣的環境下仍然不屈不饒的綻放生機。
向海延伸的麟山鼻與富貴角兩個岬角,是臺灣本島的最北端,形成在八十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噴發的熔岩。
藻礁的建造,是海藻用生命來沈積碳酸鈣,以世代交替的方式,緩慢的向大海擴張它的版圖,為海洋生物建構一座座穩固的王國。
藻礁所建造的礁體能保護海岸及陸地,在藻礁四周的海底,就是海洋生物聚集、生息繁衍的重要棲地,與珊瑚礁同屬重要礁體。
翠綠的海藻,每年冬季肆意地生長在這一大片岩石之上,一生一死不停循環,所構成的生態系,逐漸堆疊出這些美麗的藻礁。
地質景觀是北海岸最重要的天然資源,在台灣海岸分區上稱為「金山火山海岸」,經幾十萬年大自然雕琢而蛻變為現在的特殊地貌。
「麟山鼻步道」曲徑通幽,盤根交錯的老榕,在細碎的浪濤聲中,顯得格外沉靜。
長期侵蝕所造成的岩石凹槽,造型獨特有趣,這裡的每一塊岩石,皆記載著地質作用和地形之美。
「麟山鼻步道」極適合親子同享自然體驗之趣,春夏秋冬各不同主題之遊憩活動,讓北海岸成為一處四季皆可遊觀的風景區。
外觀質樸的漁村石頭厝,是就地取材的最佳典範,石材來自海岸的岩石,牆面以大小相近打鑿過的石塊組砌而成。
「麟山鼻」海岸線景觀饒富變化,各種奇形怪狀的地形及處處可見黑色的風稜石地質景觀,絕對是一趟豐富的自然之旅。
有稜有角的岩石,散落在海岸沙灘上,形成特殊的壯闊景觀,為海天一色、蔚藍景緻的北海岸,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
「麟山鼻步道」沿線強烈東北季風造成的沙丘地區也是一特殊景象,多變的地貌及有趣的自然生態,靜待人們的到來與探索。
「麟山鼻漁港」,台灣北海岸的漁港曲折多灣,且多為岩礁地形,少有漂砂顧慮,而外海為寒暖流交會水域,因而成為良好的漁場。
更多資訊:《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
Nikon D70 2008/03/1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