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篇:【 內湖運動公園 】

   「內湖污水處理廠」位於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堤頂大道及舊宗路所圍之區域,原為基隆河截彎取直的新生地,其污水收集處理的服務範圍含蓋大直、內湖及東湖地區。為增加市民運動休憩之場所,台北市衛工處將其設計為國內第一座半地下化的污水處理廠,廠房屋頂上方則開闢為公園,並命名為「內湖運動公園」,面積廣達三點八公頃。「內湖運動公園」的設計理念是以營造自然舒適的休閒活動空間為訴求,將運動場公園化,初期設置有公共藝術作品、親水池、小型健身設施、遊客服務中心、兒童遊戲設施、迷宮花園、野餐區等。近年來為提供更多元化的設施以滿足民眾運動休閒之需求,再度施工新增部分設施,包括改善入口景觀、擴建親水池,增設極限運動場、攀岩場及環狀慢速跑道等,目前已成為辦理攀岩及極限運動競賽之絕佳場地。內湖運動公園以開放親切為設計概念的園區運動設施,對一般民眾日常休閒運動,或是從事專業運動的選手,提供了一個安全優良的訓練場所,為方便市民於夜間使用公園運動設施,相關設施裝置有夜間照明並開放至晚上十時,免費提供市民使用。

   「內湖運動公園」興建的規劃設計,係結合運動與休閒,將動與靜機能完整而獨立的分佈在寬闊的綠地間,以寓教於樂及著重自然生態為目的,突顯水、綠、健康為園區主題,將地形景觀、植物景觀、水流景觀及運動設施相結合,涵山水之勝景於園區中。由於完善的設計,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的天地,為市民建構出一個在水泥叢林夾縫中,彌足珍貴及資源共享的場所。近年來自行車運動已經成為民眾假日休閒活動之一,對於喜好自行車運動的朋友,衛工處也設置一座陸橋橫越堤頂大道,將運動公園與堤外彩虹河濱公園自行車道相銜接,讓騎車的朋友能進出來去自如。「彩虹河濱公園」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的新生地,為了防洪,這項工程改變了基隆河原有的地貌和自然環境,原本蜿蜒的地理風貌消失,成為筆直的河段,卻額外多出的兩百多公頃綠地,台北市政府將其分段闢建為河濱公園,廣大的親水性空間、創造出獨特的河濱景觀,而環繞園區長達數十公里的自行車道,現在更是最受台北市民鍾愛的運動休憩場所。


「內湖污水處理廠」為國內第一座半地下化的污水處理廠,廠房屋頂上方闢建為〈內湖運動公園〉,這是位於台北市舊宗路的入口。


第一次來到「內湖運動公園」的人,都會對佔地如此廣闊的綠地公園,竟然是建在廠房屋頂上方而感到十分驚訝與佩服。


「內湖運動公園」是以營造自然舒適的休閒活動空間為訴求,自行車道兼無障礙坡道設計,讓騎車及殘障的朋友都能進出方便。


宋璽德先生利用風為動力的機動藝術作品〈風中的水漂〉,迎風轉動的作品,將為寧靜的公園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與印象。


內湖運動公園以開放親切為設計概念的園區設施,對一般民眾日常休閒運動或是專業運動選手,提供了安全優良的訓練場所。


內湖運動公園是結合運動與休憩,以寓教於樂及著重自然生態為目的,將動與靜機能完整而獨立的分佈在寬闊的綠地間。


園區總共設置了二十座不同的彩色飲水機當成裝置藝術,取名為「飲水思源」,內部裝了防水喇叭和擴音器,會發出不同的水聲。


「親水遊戲區」佔地寬廣,以各項戲水設施為主,小朋友可在安全潔淨的人工戲水河道及噴泉廣場,充份享受與水親近的樂趣。


內湖運動公園為市民建構出一個在水泥叢林夾縫中,彌足珍貴及資源共享的場所,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天地。


兒童遊戲場永遠滿溢孩童歡樂嘻笑的聲音,這裡是孩童遊玩學習、成長體驗的場所,它必需安全舒適,並富有創造想像的風格。


公園隔著基隆河正對著台北松山機場跑道,因此於園區可近距離看到飛機起降,當抬頭仰望天際,可以感受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感覺。


這座攀岩場是目前台灣最大的戶外抱石場,面積達二百平方米,有多種不同曲面及變化角度,從初學體驗到高難度挑戰的路線皆有。


攀岩運動有其危險性,但只要裝備完善與嚴守安全規定,就能享受攀岩所帶來的健身與樂趣。


「極限運動場」是目前最流行的休閒運動設施,以滑板、直排輪、技術車等運動為主,提供青少年們一處從事正當休閒運動的場所。


設置「極限運動場」的目的,是希望青少年有勇於挑戰、冒險犯難的精神,但在從事極限運動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措施。


廣大的人造草坪營造出一片舒適、自然的氣氛,躺在在草地上嗅著泥土芳香、感受自然的擁抱,讓人很難想像這是處於廠房的屋頂。


內湖運動公園遍植草地且綠樹成蔭,雖是人造景觀,但卻顯得十分自然,無論動、靜皆美,是一處寓教於樂的休閒遊憩好去處。


內湖運動公園的景觀設計展現出獨特風格,可說是相當多元又極具變化,值得親自來感受這一大片綠色藝術結晶。


對於喜好自行車運動的朋友,運動公園也設置一座陸橋橫越堤頂大道,銜接堤外河濱公園自行車道,讓騎車的朋友能進出來去自如。


運動公園銜接堤外河濱公園的陸橋上,設有休息區可眺望對岸松山機場飛機起降,及河濱公園兩岸遼闊的綠地景觀。


「彩虹河濱公園」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的新生地,台北市政府將其闢建為河濱公園,廣大的親水性空間、創造出獨特的河濱景觀。


內湖運動公園規劃的自行車道銜接至河濱公園自行車道,現在更成為許多騎自行車至內湖科技園區的上班族,最便捷的路線。


每天利用自行車到內科園區的上班族,在河濱公園安全無慮的車道上奔馳,不用擔心汽機車的橫行霸道,還多了一份自在與優閒。


現在自行車運動已成為民眾假日休閒活動之一,各縣市皆積極闢建自行車步道,大台北地區目前總計已有將近三百公里的自行車道。


台北市沿著基隆河兩岸設立的自行車道,經過的幾處河濱公園各有不同的風貌,兼具了人文教育與自然生態景觀,別有一番風味。


台北市積極推動以自行車道串聯全市各區域,並與鄰近縣市自行車道接軌,打造綠色運動休閒網絡,讓民眾享有健全運動休閒環境。


台灣近年興起一股自行車運動風潮,台北市各河濱公園的自行車道已經完全串聯,可以從台北市區一路暢行至淡水河口的漁人碼頭。


台北市每座橫跨淡水河及基隆河的橋樑下方,幾乎都有整建及規劃,不怕日曬雨淋的優點,提供了河濱公園最佳的遊憩活動場所。


自行車道的規劃兼具運動休閒與城市景觀功能,透過自行車道的興設,還可拓展各地觀光旅遊活動,提供多元的旅遊行程。


著重在運動休閒使用的河濱自行車道,也是一種兼具節能、環保與健康有氧的道路系統,現在已經成為台北市民最熱門的去處。

更多資訊:《臺北市旅遊網》

Nikon D70 2008/06/09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