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篇:【 石岡水壩 】

   「石岡水壩」位於台中縣石岡鄉,在豐原往東勢之公路旁,壩體橫跨大甲溪上,是一座由國人自資自建、自行設計的多目標水庫。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流路長度一百四十公里,石岡水壩則位於大甲溪最下游,壩高二十五公尺,壩長三百五十七公尺,有效蓄水量為八十萬立方公尺,為大甲溪上唯一不具發電功能的水庫,主要功能在於調節上游水庫發電尾水,以充分利用大甲溪的水資源,供應大台中地區的民生、工業和灌溉用水。「石岡水壩」攔截大甲溪水成為一個大湖,每當豐水時節,青山綠水的美景和下游礫石成堆的風光是石岡水壩迷人的所在,由於水壩附近的自然景觀保持相當完整,可在水域四周的林間中觀察到大量的鷺科鳥類在此地築巢繁殖,是中部地區極佳的賞鳥所在,也是一處適合全家人出遊的景點。「石岡水壩」設有佔地二百多坪的遊客服務中心,以大型幻燈片燈箱、立體浮雕模型、活體養殖展示等方式,介紹大甲溪流域的魚類、鳥類生態等導覽。

    臺灣於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一日一時四十七分十二點六秒,發生芮氏七點三的地震,規模相當於三十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震央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78度,震中附近石岡水壩右岸的「車籠埔斷層帶」在地震中發生垂直錯動達八公尺多,致使石岡水壩北側三道溢洪道閘門結構嚴重毀損,石崗水壩的損壞,使當時蓄水調節及引水功能喪失,影響到中部地區兩百萬人口的用水。其實如果沒有九二一大地震,知道石岡的人並不多,但九二一地震卻意外讓它躍上國際舞台版面,加上近年來中部地區名氣頗盛的〈東豐綠色走廊〉自行車道剛好途經中點,讓石岡水壩的名氣更為響亮。為了記取921地震災害的教訓,水利局決定因地震導致堰體錯動閘門處不再修復,壩體損壞部份保留作為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園區,並設置地震相關解說牌,說明石岡水壩當時的受損情形、地震強度、斷層帶位置圖等,讓來訪遊客更瞭解地震當時對本地所造成的影響,另外為了生態保育,斷壩旁也設置了魚道,讓石岡水壩成為兼具地震遺址與生態保育的國家級景點。


「石岡水壩」位於台中縣石岡鄉,壩體橫跨大甲溪上,是由國人自行設計的水庫,主要供應中部地區的民生、工業和灌溉用水。


「石岡水壩」壩高二十五公尺,壩長三百五十七公尺,有效蓄水量為八十萬立方公尺,為大甲溪上唯一不具發電功能的水庫。


水庫是人與大自然相互調適的工程結構物,台灣山水名勝比比皆是,不僅天然湖泊誘人駐足,人工建造的水庫,也常是遊人如織。


水庫雖然提供了蓄水、發電、旅遊等資源,但也改變了大地自然環境,截住向海搬運的泥沙、改變水中生物的棲地等不利的影響。


台灣因受到造山地形的影響,河川短促,可利用的水資源有限,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成長,對水資源的需求更形迫切。


興建水庫是不得已的選擇,應力求延長水庫壽命,提升水庫的利用率,使其達到更大經濟效益,減輕對自然環境的衝擊。


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石岡水壩」攔截大甲溪水成為一個大湖,每當豐水時節,青山綠水的美景是石岡水壩最迷人的所在。


「水庫」是人類用以調節河川流量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構造物,但一個水庫的誕生,卻也是對一個既存的生態系統的破壞。


水庫兼有防患洪水、涵養水源、農業灌溉、供應水力發電及提供人們遊憩等功用,但水庫的建設也應兼顧自然環境與生態的平衡。


「石岡水壩」附近的自然景觀保持還算完整,水域四周的林間有大量的鷺科鳥類在此地築巢繁殖,是中部地區極佳的賞鳥所在。


「石岡水壩」北側經過〈車籠埔斷層帶〉的地方闢建成地震紀念園區,其設立的目的,是要提醒我們不能再對地震忽略與漠視。


中間劈開巨石的走道,即是九二一地震的原兇車籠埔斷層帶,這次地震讓台灣人民體驗到地震的威力,並開始深思防震的重要性。


臺灣於民國88年09月21日01時47分12秒,發生芮氏7.3的地震,規模相當於30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為臺灣百年來最大的地震。


921地震震央位於東經120.78度,北緯23.85度的「車籠埔斷層帶」上,台灣因這次地震遭受的財物損失估計高達新臺幣三千億元。


臺灣處於多震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也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我們不是大自然的主人,而是大自然主宰著我們,大地一震撼,人的生命顯得如此的脆弱,無論誰都不能與神奇的大自然抗爭。


地震引起地層滑動及震波作用造成地表隆起,石岡壩頂的橋樑在中間段因而拱起斷裂,保留現場,為這段慘痛的經歷留下見證。


「石岡水壩」經由保存地震損害原貌,以紀錄地震史實,提供國人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


地震往往都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發生,對於人民的生命財產威脅相當嚴重,正視防震教育,加強防震、防災的宣導極其重要。


石岡水壩地震紀念園區刻意保留這些災害現場,希望觀眾能認識地震的威力及可怕,加強地震防災的觀念,並且記取這個教訓。


九二一地震導致石岡水壩三道溢洪閘門結構嚴重毀損,壩體斷裂、操作系統破壞,蓄水調節及引水功能喪失。( 翻拍自資料圖片)


支離破碎的橋墩及水泥護欄被沖刷至河道中,大自然的威力實在不可小覬,地震只要短短幾秒鐘,就能給人類帶來無盡的傷痛。


「車籠埔斷層」位於台中盆地東邊,為一條東傾的逆衝斷層,此斷層在1999年9月21日的錯動,是造成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主因。


「車籠埔斷層」在石岡鄉埤豐橋以北,分叉成數條平行的小斷層,在九二一地震中,車籠埔斷層在地表產生了達百公里的破裂面。


九二一地震引發車籠埔斷層破裂,在北段豐原至大坑之間,錯動高達八公尺,地下破裂甚至更高達十四公尺。


地震是活動斷層發生快速錯動的產物,因而對台灣活動斷層進行調查和研究,也是地震危險性預測和防震減災的最基礎性工作。


台灣地震強烈頻繁,「地震紀念園區」的設立,是希望國人能在付出慘痛的代價之後有所警惕與省思,重新檢討再出發。


水庫的興建對環境影響相當巨大,加上近年來民眾環保意識高漲,對現有的水庫作更有效的利用與管理,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水庫的興建工程浩大,事先若末加以週詳的計劃和環境評估,興建後的水庫,必會造成多方面的問題並降低水庫的壽命和功用。


石岡水壩區域衛星空拍圖,如果沒有九二一大地震,原來知道石岡的人並不多,但九二一地震卻意外讓石岡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Nikon D70 2008/06/23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