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篇:【 八里左岸 】

   「八里鄉」位在北臺灣淡水河出海口之西側,隔淡水河與「淡水鎮」相望,西北濱臨臺灣海峽,鉗制臺北盆地淡水河出口,地理形勢非常優越,早期為臺灣重要的河港之一。清朝年間八里曾是重要的貿易商港,然而一次河水氾濫之後,水岸重鎮從八里轉移到淡水,八里和淡水的興衰一夕之間物換星移。「八里鄉」有好山好水,自然景緻十分優美,但由於沒有像淡水一樣有捷運交通的便利,無法吸引人潮前來觀賞遊玩,因此2002年臺北縣政府為配合「十三行博物館」的開館 ,同時推動「八里左岸」景觀地貌改造工程,大規模的整治範圍由關渡大橋至台北商港,分成四段規劃不同主題內容、創造兼具地標性及符合交通遊憩功能之水岸地標公園,包括有左岸公園、左岸劇場、景觀木棧道、河岸沙灘、單車道、馬車道、觀海亭、挖仔尾生態園區、古漁村、觀海長堤等,無論步行或騎自行車皆宜,除了休閒與教育設施,還特別設有全台第一支騎警隊巡行其中,再加上北台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不僅為民眾提供全新概念的觀光休閒教育場所,也塑造了八里獨特的魅力。

    明媚的風光、夕陽,以及豐富的歷史和人文資源,都是「八里左岸」觀光遊憩的重點。位於淡水河左、右兩岸的淡水鎮和八里鄉,在臺北縣政府以尊重自然及重現淡水河、海景觀的概念下,自關渡大橋兩側延伸至淡水河左、右兩岸出海口,以藍色公路結合自行車道,構築出方便又多變化的水路交通網,打造淡水河口文化、生態觀光遊憩園區,並將淡水暮色著稱的淡水河右岸命名為「金色水岸」,以人文景觀、自然意象為主的淡水河左岸命名為「八里左岸」,不但創造出八里新風情,讓八里的旅遊觀光發展和對岸的淡水鎮並駕齊趨,大台北地區也多了一處假日戶外踏青、呼吸大自然空氣的絕佳地點。「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從觀音坑溪橋起,沿著淡水河左岸延伸至十三行博物館止,全長約十公里,沿線以人車分道概念所設計的自行車道與木棧步道,可以讓遊客充分享受沿途美麗的河海風光,遊遍八里左岸各景點,以及悠閒地徜徉於觀音山與淡水河的擁抱之中。


「觀音坑溪橋」是八里左岸腳踏車道的起點,往河口延伸至十三行博物館止,全長約十公里,如果往蘆洲方向,則串連了二重疏洪道環狀自行車道。


途經的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棧橋觀景台與基隆河對岸的關渡、淡水河對岸的社子島遙遙相對,這裡是台灣的一處重要戰略地理位置。


淡水河兩岸具有文化歷史古蹟及自然山水等優勢條件,隨著淡水河的曲折,台北文明的背後也不斷上演著一段段令人動容的故事。


淡水河的河運功能雖然沒落了,但是河域兩旁的人們對她的點滴卻始終無法忘懷,其所刻畫的水岸風情也始終是人們最深的依戀。


「八里左岸」沿線以人車分道概念所設計的自行車道與木棧步道,可以讓遊客充分享受沿途美麗的河海風光,也塑造了八里獨特的觀光魅力。


「關渡大橋」長五百三十九公尺,寬二十一公尺,係一座連續性鋼構橋樑,為往來八里、淡水、台北等地之重要橋樑,亦為淡水河上的觀光景點。


早期居住在八里一帶的原住民,在今關渡一帶搭建了藤橋,史稱「關渡藤橋」,1980年動工興建新的鋼骨結構「關渡大橋」,三年完工通車。


這裡清晨及傍晚是居民運動的好地方,或慢跑、散步、騎車,享受寧靜舒適的風光,而假日眾多的遊客,更加襯托出這裡活潑熱鬧的好景緻。


巴黎有聞名的左岸,八里也有美麗的左岸,台北縣政府將八里勾勒成一個人文藝術與自然景觀交織的浪漫聖地。


「地中海社區」是八里水岸邊的高級公寓,新穎的現代建築是明顯的地標物,草坪上由八里遊艇造船廠捐獻出的船隻,造就了河岸特殊的裝置藝術。


八里鄉相對於對岸的淡水,發展較緩,但近幾年來大型高樓建案已經陸續發展到這裡,希望建商要注意妥善維護這裡的人文資源及自然景觀。


「紅樹林」屬一複雜的沼澤生態體系,水底食物鏈更是豐富,因而吸引許多螃蟹、鷺鷥、水鳥等各種動物來此棲息,經政府劃定為自然生態保育區。


沒有單車的民眾也可在此租借公共自行車,並提供甲地租乙地還的服務,可用最悠閒的心情,一起體會屬於人與單車、土地交會的感受。


淡水河的生態、環保與自然環境發展,關係著八里和淡水兩地水岸遊憩及文化產業,如何兼顧環保及商業利益,是有關當局應當嚴肅思考的課題。


這座造型奇特的船型屋是利用廢棄的船殼改建而成,除了當成河岸的裝置藝術,也做為生態解說站,由荒野保護協會認養維護。


台北縣政府將以人文景觀、自然意象為主的淡水河左岸命名為「八里左岸」,創造出八里新風情,讓八里的旅遊觀光發展和對岸的淡水鎮並駕齊趨。


八里擁有最天然的美景與人文資源,諸如山形優美的觀音山、河海交接處的豐富生態、珍貴沼澤生態的紅樹林與天然海岸地形等,美不勝收。


河海口地形的獨特景緻、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在短短的距離中就能體驗到不同樣貌的美景,這些都是「八里左岸」觀光遊憩的重點。


「石雕愛物園」擺滿各類石雕造型及石桌石椅,吸引不少遊客利用這裡休憩野餐,其實這些物品都是車道旁一家石雕工廠用來展示販賣的產品。


「愛物園」的石雕作品花樣繁多,造型栩栩如生,轉型的石材行,無形中將八里點綴成大型石雕公園,也給人一種石材新商圈的視覺形象。


這座石雕中間之刻痕係摹仿淡水河之形狀,橫跨上方之橋樑為〈關渡大橋〉,正面字體代表八里左岸,另一面代表八里右岸。


淡水河受潮汐影響,無論何時來都有不同的景觀,閒暇時不妨來這裡聆聽潮水的聲音,體會大自然的美好聲音、拋開壓力,達到身心舒暢的目的。


有請土地公護衛這好山好水的地方,也要請所有的居民及遊客都能愛護這片樂土,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在這塊美麗的土地永續生存。


清晨的「八里渡船頭」沒有洶湧的觀光人潮,關渡大橋通車前,渡船仍是八里和淡水之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現在則成了觀光客的最愛。


「八里」最有名的海鮮特產就是〈孔雀蛤〉,又稱為淡菜,其學名為綠貽貝,屬蜆類,外形有綠寶石般的美麗色澤,很多人慕名而來大快朵頤。


「渡船頭老街」清晨的時候安靜悠閒,重新整建的老街與廣場,已經蛻變為紅瓦白牆的小店家,襯出台灣鄉村渡口的奇特風味。


平底舢舨是現在淡水河最常見的捕魚船,現在都已在船尾加裝動力引擎,這裡可以令人遙想帆船處處的河港風華,盡收人文自然之趣。


淡水河口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產,在臺灣開拓史上一直扮演著北臺灣對外交流的門戶,在加以運用後創造八里特色,形塑北台灣文化遊憩新樂園。


「老榕碉堡」是一處廢棄的軍事碉堡改造成的藝文小站,區內有多棵老榕樹庇蔭,並保留當年的營房、砲台、碉堡與建身的單槓,別有一番情趣。


最原始的「土地公廟」多以石頭砌成,常位於漢人拓墾的原始地,並與大樹相伴,祈求墾殖順利與農作豐收。


「大眾爺廟」原建於1796 年,經過全面整修,已失去古味,不過外觀看起來還算典雅,大眾爺為鬼中大哥大,負責陰間刑事偵探職務。


老榕碉堡前,越過木棧道,設有階梯護堤及約百公尺寬的沙灘,是兒童玩沙的樂園,另沿岸草地設有數座沖洗台,方便家長為玩沙小孩清洗泥沙。


從八里左岸眺望對岸的淡水「漁人碼頭」,明媚的風光以及豐富的歷史和人文資源,淡水河兩岸將會是生態、休閒、文化、歷史結合的美麗城市。


「左岸公園」包含左岸碼頭、左岸會館、自行車租借處等設施,還有一座水泥溜滑梯及兒童遊戲屋,及大片的綠地,適合大小朋友來踏青遊玩。


這隻巨大的太空猴原是2004年元宵節台北縣燈會的主燈,燈會結束後移置此地,並結合科技意涵,在周邊沿線架設了無線網路系統。


「左岸會館」前是八里左岸景點的精華區,周邊的木棧平台及公園綠地幅員遼闊,與「左岸公園」連成帶狀景區,是漫步賞景及約會的最佳地點。


「左岸劇場」沿岸設有階梯護堤及草皮,遇退潮時,可以下去捉螃蟹、摸蛤仔、挖蚵仔,或玩沙,沿岸也設有沖洗台,方便您清洗泥沙。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以保護水筆仔純林及其伴生之動物為主,這裡是全球緯度最高的紅樹林生長區域,與竹圍、關渡同為淡水河系三大紅樹林區。


「挖子尾自然保護區」有許多耐乾旱耐鹽份的海濱植物與各式的招潮蟹,這裡的感覺讓人很親近,適合全家出遊,來趟自然生態之旅。


觀海長堤」位於挖仔尾潟湖最頂端,是最接近淡水河出海口的地方,在長堤觀賞兩岸山巒景緻,使人心曠神怡,在此觀賞黃昏夕陽更是讓人感動。


挖子尾聚落內這棟張家大宅,是庄內年代最老的三合院古厝,也是祖先們留給後代人的寶藏,雖然已經破舊,仍宛如是屹立在八里水岸的一顆明珠。


清朝時漢人陸續移民來到這塊土地落地生根,挖子尾因保留區之設立,「挖子尾聚落」得以保有傳統建築特色及文化,值得細心的品味。


位於挖子尾聚落的「大營公廟」,1884年法軍侵台,被稱為〈湖南勇〉的劉銘傳部隊駐防八里一帶,當時病死者頗多,廟中奉祀的是這些兵勇遺骸。


日治時期大營公廟發生靈異現象,造成日軍不安而將小祠擴建,目前廟旁還有軍隊營區駐守,阿兵哥每天守護著大營公廟,國軍弟兄皆平平安安。


隨著淡水河流域的人口迅速增加,家庭污水成為淡水河的主要污染源,「八里污水處理廠」蛋型的外觀,為八里有名的地標。


「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首座考古博物館,這裡發現史前人類煉鐵的遺跡,在參觀時可深入了解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及留下的文化資產。


「十三行博物館」後方的原住民意象公園,徜徉於廣場上,穿梭於南島語族的神話傳說中,一探人類智慧的極致,盡情歌詠宇宙世界與生命的奧妙。


「射日勇士的英影,如風中枯木般,屹立不搖地指向落日。」

「射日高台」係採台灣原住民石板屋的建築技法推疊而成,傳說泰雅族勇士自年少時終日追逐太陽,直至老去,留下的孩子繼續追逐,終將第二顆太陽射下,成為冰冷的月亮,從此晝夜分明,人民得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Nikon D70 2008/07/2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