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篇:【 單車環島.第三天 】

    「雄鷹搏擊雲天,你會驚異於它騰飛的英勇;孤帆穿越海濤,你會讚嘆它奮進的豪邁!」

    我和 Rock 這次單車環島,可要好好記住這句座右銘,時時鞭策要堅持下去,因為今天是傳說中最難捱的第三天。

    不過今天卻也是最充滿希望的一天,因為今天我們將要騎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北港」。

2008年 8月30日,我和 Rock單車環島的第三天。


早上整裝待發後,才發現昨晚住的旅館隔壁就是警察局,難怪旅社老板娘堅持不讓我們把車子推到房間,只要停在大廳即可,還一再保證安全無虞,原來旁邊有警察幫忙看著。

騎車環島單車是我們的第二生命,車子永遠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之內,最怕被偷,我的還好,Rock 的車可是價值不菲啊!


這是今天的早餐,鹿港小吃之一的「麵線糊」,家鄉北港也有這一道名稱相同,我從小吃到大的點心,不過兩地的做法跟材料完全不同,鹿港的麵線糊有點類似台灣另一樣著名小吃蚵仔麵線,只不過蚵仔改成碎魯肉,北港的麵線糊則比較名符其實,長得怎麼樣,下一篇告訴你。


來到鹿港這個古城,如果只是過個夜就走人,實在是入寶山而空回,算算今天由鹿港騎回北港的里程比前兩天短一些,因此還有時間在鹿港轉兩圈,對媽祖信仰虔誠的 Rock 第一要務當然是先到「鹿港天后宮」來膜拜祈福一下。

鹿港街鎮的發展中,鹿港天后宮與龍山寺分別位於街鎮的南北,由於天后宮的主神媽祖是航海的守護神,所以廟宇選擇靠近港口興建,以期保佑往來的船隻。天后宮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兩旁為八卦門,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形成一凹壽的格局,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


「鹿港天后宮」初創年代已不可考,但被公認為全台灣少數清初即已存在的媽祖廟,廟宇歷經嘉慶及同治時期數次修葺,現貌則為一九二二年大修後的結果,與鹿港龍山寺、文武廟,並列為鹿港三大古蹟。

俗話說「入廟看廟門」,廟門是寺廟雕刻的重心,也是寺廟對外的門面象徵,「鹿港天后宮」三川殿的石窗透雕、龍虎石雕,以及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皆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匠師工藝。


鹿港「天后宮」雕刻精緻華麗、古色古香,天后宮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為大木匠師〈王樹發〉的作品,「藻井」是中式古典建築物中最尊貴的做法,能塑造出廟宇富麗堂皇的效果。

「薄海蒙庥」匾為道光十年由鹿港理番同知「王蘭佩」所書,〈薄海〉意指台灣海峽,〈蒙庥〉指受恩澤與庇護,早年先民從大陸渡海來台,需經過凶險的台灣海峽,先民皆蒙媽祖的庇佑平安抵台,對媽祖的信仰益加虔誠。


鹿港「天后宮」正殿為重簷歇山頂,樑柱碩大,殿宇面寬為三開間格局,高敞雄偉。由於天后宮的香火鼎盛,正殿的木雕及彩繪皆因長期香煙而燻黑,正殿挑高的空間與燻黑的木雕與神像,在裊裊香煙中更顯莊嚴。


剛剛天后宮前站的是帥氣的Rock,但在國家一級古蹟的鹿港「龍山寺」前換我來露臉,我對這間廟宇特別有偏愛,因為幾十年前曾因工作需要下過一番功夫研究過它。

鹿港「龍山寺」在九二一地震時受創嚴重,後來由鹿港出身的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蔡其建兄弟,全額捐資一億五千萬元修護,今天再度重逢,看它已經大部份恢復原狀,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鹿港「龍山寺」號稱為台灣佛教開山寺,根據民間相傳是在明永曆七年由〈肇善禪師〉所創建,後於乾隆五十一年由鹿港八郊士紳於現址重建。

佔地一千六百坪的龍山寺共分三進,格局十分方正,中門左右邊各有抱鼓石,整體外貌簡潔明朗、結構樸實,宏偉典雅而莊嚴肅穆,是鹿港八景之首,被譽為建築學的瑰寶。


鹿港「龍山寺」是從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的龍山寺分靈而來,清初時的閩南移民多從泉州出海,安海龍山寺的香火便隨移民來到台灣,而龍山寺也成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因此在台灣的寺名也都取名為「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的建材如磚石、福州杉皆由泉州遠渡重洋而來,並以鉅資延聘閩粵名匠來台興建,格式規模仿照泉州開元寺,可說是深具中國泉州建築藝術之精華。


結構之細,冠蓋全台的「藻井」,是鹿港「龍山寺」最值得觀賞研究的地方。

「藻井」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中式木造建築一項最繁複的裝飾技術,匠人不用一釘一鐵就能鑲嵌出有深度感的藻井。在傳統的觀念上藻井是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象徵,只能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的部位。


鹿港「龍山寺」是公認台灣現存最完整、最美的清代建築,其建築之精良、雕刻之巧妙居全台寺廟之冠,廟宇又特別寬敞寧靜,兼具祭祀與潛修之用,有別於一般以香火為導向的寺廟,龍山寺無論在歷史、空間格局或建築藝術上,都值得用心靈去感受。


和龍山寺相比,鹿港的這處古蹟「文武廟」卻讓人大失所望,猛一看,我還以為是一座新蓋的廟宇。幾十年前我曾因為工作需要對鹿港的古蹟做過很詳細的堪察,當時的文武廟給我的印象和現在完全不同,非常古樸而充滿歷史的滄桑感,古蹟的修復如果修成這般模樣,真是大大的敗筆。

鹿港文武廟是以文開書院、文昌祠、武廟三個體組成,故統稱為「文武廟」或「文祠」,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這點相當特別。


這是建於道光四年的文開書院,取名「文開」,乃是為了紀念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開﹞,沈氏在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期來台,教導人民讀書識字,有「台灣漢文化之祖」的美譽。

「文開書院」是清代彰化縣地區八座書院中,第六座興建的書院,由地方紳商與鹿港同知〈鄧傳安〉共同奔走創建,文開書院的存在代表著鹿港對地方教育事業的重視,也代表著鹿港地區文風的鼎盛。


「文開書院」正殿為祭祀的空間,後方是老師授課的講堂,書院建成後,曾購書三十餘萬冊,以供生員研讀,並延聘進士〈蔡文芳〉等當代名儒執掌教席,道光至光緒年間,鹿港共出了六位進士、九位舉人以及一百多名的秀才,實是鹿港文化的搖籃。

「文開書院」在一九七五年的一場大火,正殿及後殿受損,使書院一度荒廢,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再度受損,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把火重新燃起了鹿港人對書院的重視,政府才撥款重建,始恢復舊貌。


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遠離商業街道,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

文祠又稱文昌祠,與武廟、文開書院三座之建築一字排開文武並肩,奉祀文昌帝君,為鹿港詩學發源地,也是讀書人精神信仰中心,凡應試及第之人,必定會到此敬拜謝恩。


參觀完鹿港最具代表性的三處古蹟後,上午九點三十分離開鹿港,踏往回鄉之路。

照樣沿著〈台17〉公路南下,所幸這段路已經沒有工業區,沿途車輛稀少,恢復了鄉村應有的寧靜,半小時後來到「福寶生態園區」。

福寶地區早期以水產養殖及水稻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然由於養殖業的過度發展,造成地下水嚴重超抽,農地明顯鹽化並伴隨地層下陷,致土地難以耕作而成為荒地,這幾年來鄉公所和保育界人士投入「福寶濕地」的生態園區計劃,才讓無情荒地變成有情天。


「福寶溼地」潮間灘地寬廣,內陸棲地環境多樣,包括農地、漁塭、草澤、水道溝渠等,適合野鳥生存,主要的鳥類有鷺科、鷸科、和秧雞科為主,近年來,棲地復育的工作已略見成效,現有賞鳥小木屋及平台,區中水鳥生態豐富,常有水鳥群飛的壯觀場面,已成為中部地區新興的賞鳥新樂園。


幾年前園區利用漂流木所建構的景觀裝置藝術,已成為福寶濕地的地標,並成為許多人像攝影所鍾愛的景點。睽違四年,再度來到這裡,所見到的漂流木造景卻已經深陷水中,附近地景地貌完全改變,可見地層下陷的問題並沒有獲得改善,真是令人痛心。


上午十點四十五分來到「芳苑鄉」。

「芳苑鄉」位於台灣彰化縣西南隅,西濱台灣海峽,屬濁水溪沖積扇之扇端地帶,彰化縣沿海六大鄉鎮之一。芳苑鄉因為農業的轉型,近年來漸漸成為一個休閒觀光的地方,最有名的是以養蚵業為主的「王功漁港」。


「王功漁港」位於芳苑鄉王功海埔地西南角,是彰化地區唯一的漁港,由於港內容易淤積泥沙,漁船退潮時不能航行,只有滿潮時才能進出漁港,使得大型漁船漸漸減少,漁港功能也漸漸退去,港內現停靠的塑膠漁筏,多為養蚵漁民採收時,隨潮汐漲退進出漁港載運蚵的交通工具。


「王功漁港」以盛產珍珠蚵聞名全台,在台灣養蚵業佔有穩穩一席之地,這個台灣首屈一指的產蚵重鎮,最讓人印象鮮明的就是臉上綁著布巾、雙手帶著防曬袖套、頭頂戴斗笠、腳上拖著雨靴的青蚵嫂,漁港巷道到處可見婦女老少在挖蚵仔的場景。

「王功漁港」海堤旁有多家餐廳及小吃攤可吃到有名的「蚵嗲」,外皮香脆,蚵仔粒粒肥美飽滿,新鮮的品質,嚐起來格外滑嫩甜美。


「芳苑燈塔」位於王功漁港內,是一座國際級燈塔,屬於基隆海關管轄,八角形黑白直條紋相間的造型相當醒目,高達三十七點四公尺,為東南亞最高的燈塔,每於日落時分,伴隨著二萬八千燭光的亮度,是西海岸航行船隻的海上明燈,也是王功漁港最重要的地標。


「王者之弓橋」位於王功漁港出海口,為一座跨港景觀橋,造型係以本地地名「王功」引申「王者之弓」構思,橋樑材質採用最容易塑形之鋼料,呈現幾何之美,塑造彰化海岸地區性景觀為意象。

每當夕陽西下,映照在這全彰化唯一的漁港,等到夜幕低垂,四處一片漆黑時分,波濤起伏的海面上,漁火閃爍、蔚為奇觀,「王功漁火」因此被列為彰化縣八景之一。


屬潮汐灘地的「王功漁港」,過去也曾有船螺交響、大船入港的風光景象,但隨著泥沙淤塞影響,這種情況已不復見,只好利用風大、潮差也大的潮間帶從事養蚵業。

現在王功漁港最具特色的觀光項目,是用採蚵車帶遊客參觀蚵田路線及體驗潮間帶生態,但是搭乘採蚵車必須配合潮汐時間,來的時間不對,因此並沒有看到。


「王功漁港」的淺灘、潮間帶,有活蹦亂跳的彈塗魚及成群的招潮蟹,一公尺高的紅樹林裡有白鷺鷥等水鳥棲息,保持著原始生態,是很棒的親子教室。

王功漁港旅客服務中心規劃有完整的生態之旅,例如蚵田、潮間帶的探索,資深的蚵農解說員親自帶您下海,體驗採蚵,老蚵農現場表演剝蚵秀、珍珠蚵養殖作業解說,教您抓螃蟹、摸貝類,認識紅樹林及濕地生態等,漁鄉風情盡在這裡。


正值午餐時間,來到王功漁港當然要吃這裡最有名的炸〈蚵嗲〉,抱歉肚子實在太餓,吃完二個蚵嗲後才想到還沒拍照存證,要拍還得再吃一個,如果加上這碗芋圓冰可能又會太撐,想要知道王功漁港的蚵嗲長得怎麼樣,只好請自己來一趟。


由於天氣實在太熱,在王功漁港泡磨菇到下午兩點十五分才繼續上路,想到離家鄉越來越近,鬥志再度昂揚。

Rock 喝口水,渾身又是充滿無比的衝勁,真是奇怪,人的強壯和薄弱,有時會在那麼一瞬間就改變。


下午三點零五分,即將越過橫跨濁水溪的「西濱大橋」,這裡是彰化縣與雲林縣的交界,過橋即是雲林縣「麥寮鄉」,家鄉已經遙遙在望。


遠方那些一根根冒著白煙的煙囪是「台塑六輕廠」,台塑六輕當初要興建的時候原來選定宜蘭利澤,經抗爭後轉至桃園觀音,最後才落腳在雲林麥寮。

今年中秋節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政府為了響應節能減碳運動,呼籲台灣民眾停止中秋烤肉活動,不過有人故意找一些數據來吐嘈:「以一家四口烤肉使用一點二公斤木炭估算,約排出四點四四公斤二氧化碳,國人一年僅一次的中秋烤肉排碳量總計約六千多公噸,而以六輕一年排放六千七百萬公噸二氧化碳來算,等同一萬零四百九十八個中秋節烤肉的排碳量。」

哈哈!今年中秋剛好碰上颱風來搗蛋,明年要不要烤大家自己看著辦。


下午四點五十分,終於到達「北港鎮」,不過這只是轄區標誌,距離市區還有一大段路程。

「北港鎮」地處雲林縣與嘉義縣交界,為一農業型鄉鎮,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合各種作物生長,農產品以稻米為主,其次有花生、蒜頭、蠶豆及原料甘蔗等。北港朝天宮媽祖廟名聞中外,為國家二級古蹟,每年來此進香遊客達五百萬人次以上,尤以媽祖聖誕前後大量湧進的陣頭及進香客,將鎮內擠得水洩不通,形成萬頭鑽動的景像。


我真是都市「俗」了,連看到這隻黃牛都要停下來拍一張,不過這頭黃牛的毛皮真是漂亮,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如果對台灣地方民俗活動有興趣研究的人,就會知道北港還有一處非常有名的「牛墟」。所謂「牛墟」,就是農業社會耕牛買賣的市集,目前全台灣僅存兩處,分別在台南善化和雲林北港,而位於北港大橋右側的北港牛墟,是昔日台灣規模最大的牛隻市集,固定每月逢三、六、九日的大清早開市,到中午才散去,在民國四、五十年代的鼎盛時期,每個月牛隻交易量曾高達一千頭以上,然而隨著農業高度機械化,耕牛已經逐漸成了鄉間的稀有動物,現在北港牛墟已少有牛隻買賣,並淪為各種流動攤販的市集,但依舊是雲嘉平原,老農民和遊客最愛閒逛的大市集。


看到這一大片花生田,就不免要為家鄉北港吹噓幾句,北港是花生王國,大約佔全國百分之七十的產量,台灣地區的花生漲跌全以北港報價為主,花生油和麻油也是北港最著名的土產。

「本草綱目」記載:「落花生炒熟辛香,能潤肺,香能舒脾進食,為人所好,誠果中之佳品也。」


看到這些農婦正在播種大蒜的農村景象,記憶一下子拉回了幾十年。

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每當花生收成的時刻,拿著籮筐緊跟在採收農婦身後撿拾殘餘掉落的花生,是最深刻的記憶,雖然這些殘餘掉落的花生都是一些品質不佳、顆粒較小而被丟棄的產品,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撿食這些花生除了對生活有所補益,也是珍惜物資的良好美德。


下午五點二十五分,到達進入北港市區前的「北港觀光大橋」。

騎了三天終於回到了北港,Rock 比出勝利的手勢,得意寫在臉上,不是說單車環島最難熬的是前三天嗎?怎麼覺得輕而易舉就辦到了?既然通過了前三天的考驗,看來環島之旅已經成功在望。


雲林縣除了「西螺大橋」之外,這座「北港觀光大橋」也頗富盛名,主體採尼爾森式鋼拱橋型式,共三個橋環,整體橋身則採龍型鋼拱,強調橋拱之龍的造型,南北總長度約為四百五十公尺,寬度約六公尺,色彩則以紅色、金色為主系列,近年來吸引了許多攝影人前來爭相取景。


這是朝天宮前的中山路,北港人都稱為〈宮口街〉,從古迄今,都是北港最繁華的街道,宮口老街每一家商店都有美麗的建築與故事,值得來悠遊體會老街獨特的魅力與美食小吃。


這就是聲威遠播的「北港朝天宮」,名列國家二級古蹟,不過現在外觀看起來真醜陋,因為正在花大錢整修中。

「北港朝天宮」是台灣本島三百餘座媽祖廟中,歷史最悠久,香火最盛的廟宇,每年農曆春節開始至三月底媽祖誕辰這段期間,是北港人所謂的「香客期」,這段期間幾乎全台的大小廟宇都會前來北港進香,鎮上天天鑼鼓喧天,人潮洶湧。

到達北港之前早就有人在廟前恭候多時,那位駝著背在和 Rock 談話的老爹,就是明天要嫁女的蔡兄,我和 Rock 跟他的交情,就是類似台灣人俗稱的所謂「換貼」兄弟,稱他蔡兄實在便宜了他,因為才比我早出生八天而已。


回到自己的老家,真有說不出的親切感,對這個從小生長的地方,有著滿懷童年及青春年代的回憶,這麼多年來雖然每年至少都會返鄉一次,但從台北騎單車回家還是頭一遭,以我和 Rock 這把年紀,是值得驕傲的記錄,非得拍照存證不可。


回到老家絕對不怕晚餐沒著落,為著吃頓喜酒連騎三天到北港,衝著這份盛情,我們尊敬的蔡兄早已擺上一桌等著接風,對著再熟悉不過的家鄉風味,哪有不杯盤狼藉的道理?

雖然老友相聚,但今晚不能多喝,要好好養精蓄銳應付明天的挑戰,不是要騎車,有一批酒鬼已經放話等著明天要較量。啊!我沒醉,八分而已.............

明天不騎車,明天是喝喜酒的日子。

環島第三天路徑軌跡圖

今日里程:90.2公里  最高時速:30.3公里  平均時速:19.2公里  合計里程:320.3公里


Nikon D70 2008/09/23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