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篇:【 冬山河自行車道 】

    美國音樂大師 Quincy Jones 有一句名言:「我的夢想永遠在路上。」

    生命不止,夢想不息!森情六人車隊永遠心懷夢想,並為夢想而奮鬥,這次行程選擇到宜蘭縣的「冬山河自行車道」,用足跡丈量生命,體驗這個世界的精彩。

    「冬山河」是宜蘭縣的第五大河,全長約二十四公里,發源自標高九百八十公尺的新寮山,流經羅東、冬山、五結等三個鄉鎮,最後與蘭陽溪匯流注入太平洋。冬山河是一條頗富傳奇性的河川,早年水患不斷,歷經宜蘭縣政府長期整治,將河道截彎取直,現在已成為一條水位平穩、水流和緩的人工河流,不僅解決了嚴重水患,且因流域四週景觀豐富,而成為宜蘭人引以為傲的觀光旅遊勝地,被稱為「希望之河」。

    最近看了幽默大師「林語堂」所寫的《我的願望》,其中一條提到希望能有:「幾位可與深談的知心友人,肯向我盡情吐露他們的苦衷,不必拘守成法,同時能尊重我的癖好與我的主張。」

    志同道合、興趣一致的知心好友,是人生旅途中心靈的良伴,林大師不知是否也會羨慕起森情六人組?


今天騎乘起點在宜蘭縣冬山鄉的「冬山火車站」,冬山鄉位於宜蘭縣中部,舊名「冬瓜山」,境內有廣興溪及冬山河二大河川由西南朝東北貫穿鄉境,匯流至蘭陽溪出海。

「冬山火車站」是台灣第一個以休閒觀光為目的改建的鐵路車站,耗資二十八億元的高架化工程,主要為配合由冬山河森林公園出發的遊艇及帆船,可一路暢行冬山河上、下游,不會受限於鐵路的阻隔。

冬山站設計成連續圓弧型的棚架,不但像一座大型絲瓜棚,還兼有現代科技的流線感,目前棚架上種植的爬藤植物,在數年後會讓車站月台成為一座綠色隧道,現在的冬山站不僅僅是一個交通轉運站,已是宜蘭縣一處著名的觀光景點。


宜蘭的天空蔚藍,站前廣場的風箏意象裝置昂首穹蒼、飄逸挺拔,盡顯浪漫風情,冬山鄉有「風箏的故鄉」之稱,一年一度的冬山鄉「風箏節」是當地的盛事之一。作者:《 簡明輝 》

台灣有俗諺:「九月九,風吹滿天哮」,每年農曆九月宜蘭吹起著名的「九降風」,在那秋收冬藏的農閒時節,鄉親們以放風箏為娛樂,漫天飛舞的大小風箏,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景致,這種往日農村生活的閒情意致,在風箏節活動期間來到宜蘭冬山鄉就能輕易享受得到。


「冬山火車站」整體空間表現有著極簡的現代風格,明亮開放的空間,具有寬廣無拘的視覺效果,月台上這座風箏意象座椅,色彩鮮豔、造型新潮,強烈的風格表現,讓人一見就很難對它忘情,許多遊客購買月台票就是為了一睹它的風采。


冬山車站的設計新穎而富創意,開放式鋼架造型能遠眺到蘭陽平原的美景,生活環境的進步,台灣人對於建築空間美感的品味也大為提升,電氣化列車在湛藍的天空下經過,真是媲美歐美國家景色。

宜蘭縣希望讓冬山站成為冬山河流域的旅遊門戶,包括現在由羅東站上下車的童玩節,或是到冬山站南側武荖坑風景區的綠色博覽會,還有到冬山河划船或自行車道騎車,旅客往後都能利用冬山站進出或接駁。


出發前照例要來張大合照,今天全員到齊,沒有人落單,真是幸福滿分,三對夫妻有的是一分相知相屬的自在自得,沒有什麽能阻擋我們一起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


上午九點半,一行人帶著愉快的心情出發,「冬山河自行車道」起點在冬山火車站右側,從站體下面穿越後,車道即沿著冬山河兩岸開闢,至出海口附近的五結大閘門之間,環河一圈約十八公里,沿途會經過珍珠休閒農業區、五十二甲濕地、冬山河親水公園、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熱門景點,騎乘的安全性十分良好,相當適合親子同遊。


又是一個晴朗的太陽天,離開冬山車站,在一個大轉彎後,眼前景致丕變,滿目蒼翠,散發著鄉野的濃郁氣息,陽光灑滿大地,樹影婆娑、伴隨路徑,天空上飄浮的朵朵白雲,有著溫柔、詩情與生動的美感,微涼的風拂在身上,似乎在告訴我們,秋天的腳步已經悄悄的來到了。

一開始騎經的這段自行車道,涵蓋在最近才闢建完成的「冬山河森林公園」範圍內,森林公園位於冬山河中、上游處,係利用冬山河地勢坡面加以整治及綠美化,並且以森林主題為主,與冬山河融為一體成自然形態的森林公園,藉由林木的栽植達到涵養環境土地的目的,公園內視野相當遼闊,也是一處絕佳的賞鳥處所。


騎經這段冬山河舊河道,前方藍色鐵橋後方緊臨著一座鐵路舊橋,因配合冬山車站站場提高而停用,現在改為森林公園區內之人行步道橋,而前方新設之新鐵路橋,設計成象徵龜山島的造型,是森林公園內之重要地標。


這是冬山河及支流泰河匯流口,兩股清水融合得了無痕跡,碧水柔波、充滿野趣,在這裡可觀察森林公園沼澤區之自然生態變化,沿河兩岸皆有小型親水平台,提供遊客賞景、釣魚等休閒活動。


冬山河經山區流入平原,過了冬山河橋即進入冬山河遊憩區,沿河不設堤防,長約十八公里的河岸自行車道,安全舒適、視野開朗,兩旁以栽種風箱樹為主,今天陽光溫暖而不燥熱,藍天高遠、白雲飄逸,沿岸綠野流水,處處生機盎然。


這座「高速公路冬山河橋」,為宜蘭縣境內最大跨距的加勁式混凝土拱橋,全長三百七十五公尺,主跨一百八十七公尺,採三孔拱形橋身設計,橫越冬山河碧綠河面,具有懷古風格,外觀用造型模板及曲面營造出線條和陰影,以美化墩柱與拱體,每當夜晚橋體在燈光烘托下,益發張顯橋樑造型及工程細膩與層次感,呈現宛如彩虹般美景,增添冬山河風景區秀麗的景致,為宜蘭地區重要景觀橋與新地標。


車道視野廣袤無邊,沿途山容水貌盡收眼底,遼遠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和遠方綿延的山巒,構成了一幅山、河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山川靈氣滋潤我們的心靈,置身美景之中,呼吸著清新空氣,心情愉悅,不言而喻。

台灣的河岸皆以面海的方向做為左、右之分,我們今天的行程是由冬山火車站出發,先朝出海口的方向騎乘,因此現在騎乘的車道為冬山河右岸,繞經盡頭的五結防潮閘門後,再由左岸騎回原出發點。


途經的這座「飛虹橋」,可以緬懷先人的前塵舊夢,它係仿自中國河北省最古老的「趙州橋」,有著歷史的厚重美感。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為隋朝工程師「李春之」的作品,橋寬九公尺、長約三十七公尺,橋面呈緩和的弧形,兩旁欄杆雕刻有形狀各異的蛟龍,寓神話傳說與當地文化於一體,雕工精美,充分顯示了當時人文風俗與技術水平,被視為古代藝術珍品。


「飛虹橋」全長四十四點五公尺,以現代預力構造的方式興建,橫跨林和源圳連接冬山河青龍岸提頂,拱弧形的橋身倒映在河面上,襯著碧水綠草,雖是仿建,倒也繞富古味。


全年有雨的氣候,使蘭陽平原成為全臺灣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以傳統水稻農業為主要謀生技能的漢族,於嘉慶元年大規模進入蘭陽平原後,先選擇帶有足夠灌溉水源的冬山河沿岸開闢成適耕的良田,作為其最早的生活據點,並自此地帶逐漸擴張生活領域,最後不但打破原先族群的分布界限,並且將整個蘭陽平原徹底改造成以集約水稻耕作為主的農業景觀。


水是貫穿大地的血液,冬山河水以一種超然的淡定,汩汩流淌、長年不竭,兩岸景觀青翠秀麗,展示了一幅自然深邃的意境,這片土地因冬山河而顯得豐盈靈動,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美麗芳華。


這座色彩鮮紅的鋼拱「利澤簡橋」原名為「捷徑橋」,昔日利澤村民要通往羅東鎮,因有冬山河阻隔,需遠繞其他道路通行,村民深感不便,經闢建一座混凝土橋後,縮短民眾交通上之距離,故而得名「捷徑橋」。

宜蘭縣政府闢建冬山河親水公園後,鑑於舊有的混凝土橋勢必無法負荷龐大的觀光車潮,公路局遂將捷徑橋打除闊建為鋼拱橋型式,完成後由於氣派宏偉,成為利澤簡地區的地標,經地方人士要求以地名為橋名,從此更名為「利澤簡橋」。

這處河段兩岸包含親水公園及青、黃龍階梯式護岸,其「臥龍坡」景點就是源自民間相傳每條河皆有黃龍、青龍守護,所以在河道旁的護岸上分別鑲著黃色及青色陶片,就像是伏在河岸的黃龍、青龍。


大地孕育萬物,水則是生命的源頭,冬山河雖不是泱泱大河,卻有迷人的旖旎風光,整治過後的冬山河水碧波蕩漾、纖塵不染,水的秀美靈氣,在陽光的映射下,給人一種純淨秀美的感覺。


左前方的「青龍岸龍頭」為一圓狀綠色小山丘,面朝太平洋佇立在隄頂之上,隱喻宜蘭人必須離鄉背井、出外打拼的艱難與毅志。此地恰為五股圳匯入冬山河交會處,設有匣門,整治後的五股圳、沿水圳旁有幾戶民宿臨水而居,河道風光自然親切,並設有隄岸咖啡雅座,龍頭廣場臨水岸舖設木棧道,適合下竿垂釣與賞景。


冬山河中下游一帶,處處充滿著鄉野風情,這一段由流流社到利澤簡街的河道,狀似一彎新月,為冬山河五股圳舊河道,早期因此段地勢低窪,使上游一帶五十二甲農作常因淹水無法穩定收成,甚至必需用鴉母船進行農耕,而臨近農家也利用五股圳飼養鴨隻,一度造成頗具規模的利澤簡養鴨事業。


騎到這座位於青龍岸邊的「鎮河廟」,景觀靜謐而又安逸,雖沒有大廟雕樑畫棟的氣勢,但還是飛檐翹角,自有一種無聲的安寧,一行人除了在此小憩,當然也要頂禮膜拜,以示尊重。

「冬山河」三千五百公尺平行水道在此向左轉了一個大彎,路有路沖、水有水沖,當地居民希望被馴服後的冬山河永不再犯,在此建鎮河廟,立八卦太極石敢當,並有楹聯曰:「鎮守此寺安社稷,確保社尾與此河」,人河共安、庶民所望。


「鎮河廟」位在隄頂下方臨水岸邊,由此望向利澤簡紅橋,冬山河泱泱氣勢與遠方綿延山脈,是一幅極佳的天然畫卷,值得暫停自行車好好駐足觀賞一番。

冬山河水流淌出不凡的神韻,面向遼闊蒼穹大地,水波漣漪、山水相映,光影和水流不斷變幻著,景致清幽脫俗,徜徉於這清新靈秀、雄渾博大的山水間,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騎經冬山河畔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車道旁有指標叉路可以買票進場參觀,但今天志不在此,因此過門不入。傳藝中心隔著冬山河與親水公園相望,銜接兩地的冬山河流域之間,增設了供水上巴士進出的水道,以方便遊客搭船往返兩地及暢遊冬山河。

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畔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從外觀建築到內在文化的鋪陳,都透露出蘭陽傳統藝術的靈魂與精髓,中心以傳統藝術薪傳為首要目標,推動各項傳統戲劇、音樂、工藝、舞蹈、童玩、民俗雜技等各項研究、保存、傳習及展演計劃,並期望能帶動民間藝術的再生、發展與創新。


日子已經略現初秋的涼意,少了炎夏的酷熱,增添的是清新和澄淨,傳統藝術中心所蘊含的歲月痕跡,似乎已將歷史的滄桑化做一片片浮雲,冬山河畔的自然、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映生輝,是一個充滿了希望、並讓我們能盡情翱翔的天地。


車隊平穩有節奏的往前推進,這處路段枯黃的樹葉隨風飄落,鋪滿了車道,蕭瑟中依稀殘留著夏日的塵影,時間如河水般的流淌,樹影、人影,仿佛從歲月深處逶迤而來,秋天的味道確實已經開始顯現了。


上午十點四十分,一行人騎到冬山河自行車道盡頭的迴轉點:「五結防潮大閘門」。

平緩和順的冬山河緩緩地流向大海,在下清水的地方,是冬山河下游入海口處最低窪的地方,五結防潮大閘門的設置,對調節水量發揮極大的功能,改善了早期冬山河流域淹水不退的情形,大閘門完工後,大量河水高積此處,形成一方如湖域般波平如鏡的景色,許多人以閒散的心情漫步來此,目前已成為觀光客及釣客常遊之地。


冬山河於五結鄉匯入太平洋,往年每遇颱風經常海水倒灌,淹沒農舍良田,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因此水利單位在冬山河出海口增設這座防潮閘門,來調節上下游水位,以防止海水倒灌,確保冬山河下游土地開發利用,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結防潮大閘門到濱海的這段出海口,是蘭陽溪河口野鳥保護區,也是北台灣的賞鳥勝地,河口兩側可見防風林與蘆葦沙洲綿亙太平洋海濱,更可望見「龜山把海口」的奇妙景致。


在繞經自行車道盡頭的五結防潮大閘門後,車隊從原來的冬山河右岸轉進到左岸,更確切的說,已經開始踏上回程。

「冬山河」由上游至下游,從伏流、淺灘至海口,每段皆有不同的河岸特性,因此在護岸設計時,考量不同的工法來提供不同的水際生態。生態工法能有效防止水岸土壤崩落,抵抗水上船隻航行時產生之波浪影響,這段以木樁及魚礁機能為主的拋石護岸,不但景觀自然、縫隙多,生物易於棲息,也提供臨水岸淺水灘之自然步道。


河水逶迤、綠野環抱,純樸自然得引人隨意暇想,大地山河不朽,清風白雲也不朽,在不朽的大自然面前,只有人是匆匆過客,生活在這豐碩而甜美的大地,我們應該心懷感激。


順著冬山河左岸來到位於親水公園邊的「西式划船運動碼頭」,提到西式划船,大家浮現的應是在英國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的比賽場景,其實現今的冬山河已經是台灣最具標準的西式划船比賽場域,可惜今天並沒有看到選手在河上練習划船。

近年來,因有冬山河標準河道提供練習及官方與民間多方推廣下,1996年國際名校划船賽首次在宜蘭縣冬山河舉辦,往後每年九月在冬山河舉辦的國際名校划船賽,都吸引龐大的遊客及人潮,不僅帶動宜蘭縣的觀光產業,由於參加隊伍來自不同國家,也打響了宜蘭國際名校划船賽的知名度與專業形象,更進而成為常態性的國際活動。


休息,不是因為疲乏,是這裡的景致讓我們流連,而不僅僅是風光的旖旎,還有氣定神閒的愜意和那份柔靜的情韻。


沿著車道轉進到《冬山河親水公園》,這座以「親近水、擁有綠」為主題而營造成功的公園,已成為全台灣最佳的親水休閒遊憩典範,還多次登上全國公立風景區中入園人次最多的寶座,可說是宜蘭人的驕傲,如今,到宜蘭縣如果沒遊冬山河親水公園,就不算認識宜蘭。


「冬山河親水公園」的設計規劃結合了冬山河的特性,有效達到了觀光、休閒、遊憩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為融入蘭陽的特色,還大量運用宜蘭的傳統建材,園內設置有旅遊服務中心、視聽室、野外劇場、親子戲水區、划船區、涉水區、餐飲區,及可提供自行車騎乘之寬直道路與停車空間。


水是生命之源,河川更是大地的血脈,但是人依河水而生活的親密關係,卻日漸疏離,冬山河親水公園正是要喚回人類親水的天性,重建人與水之間的自然倫理。

冬山河親水公園係利用冬山河的河水、地下水、自來水三種水源,規劃出三大親水區,為了實踐「親近水」的理念,在陸地與水接觸的地方,多半都設計成階狀平台,層層沒入水中,或將陸地以斜坡狀伸入水中,讓人與水能更親近,喚回人類親水的天性,重建人與水之間的自然倫理。 


在冬山河親水公園內放眼所見,處處充滿了對宜蘭鄉土的赤子情懷,一磚一瓦一石一木皆表現出往昔的美感,並賦予其新生命,結合了自然與專家的智慧,以生命之源的水為設計主軸,創造出以體能、休閒、趣味為主的親水公園,是台灣最具特色的主題公園。

每年暑假在此舉辦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讓夏天的親水公園多采多姿了起來,不但成為宜蘭年度盛事,更締造出遠景可期的觀光資源,並使親水公園更加國際化,且成為傳遞文化的新舞台。


「冬山河親水公園」為水陸合一的休憩場所,涉水池高低錯落的淺淺水池,水深僅蓋足踝,提供遊客親子安全戲水之用,讓大人小孩沉迷在水的世界裡。而由半圓草坪階梯式座位環繞圓形水上舞台所形成的露天表演場所,也讓遊客得以在「藍天為幕、綠地為席」下與自然融成一體,欣賞精彩的表演。


自古冬山河傳為青龍與黃龍雙雙守護水岸,親水公園的對岸為青龍岸,舖置著青色的陶片,代表著青龍的麟片,朝海的方向有一座小山丘為青龍頭,親水公園這邊為鋪砌著黃色陶片的黃龍岸,龍頭朝向山,酷似兩條大龍,永久守護著冬山河。

親水公園旁的冬山河,寬廣筆直的水道,正是舉行划船比賽的良好場地,為配合龍舟及西式划船競賽需求,橫跨冬山河的「利澤簡橋」採無橋墩之設計,以提供競賽船隻穿越橋下的無障礙空間,另外,為避免競賽選手在視覺上對其前方標的位置不致產生方向與距離之錯覺與偏差,還將利澤簡橋行車方向軸線設計成與堤防線正交,使得冬山河的水上競技活動,符合國際性競賽場地的高標準。


岸上茵茵如氈的青草,滿目翠綠,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點綴著遠處風帆點點,天空中漂浮著朵朵白雲,把河岸景致渲染得更添韻味,呈現出一幅寧靜而安詳的自然畫面。每年端午節在此舉辦的龍舟競技、國際名校西式划船賽、國際童玩節、七夕情人節等活動,使得冬山河親水公園成為全台遠近知名的觀光景點。


在親水公園消磨了大半天之後,時間已近中午,一行人由冬山河左岸跨越利澤簡橋,到右岸的利澤老街找餐廳吃中飯。

利澤地區每年元宵節的民俗活動:「走尪」,是宜蘭地方民俗活動的一大盛事,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附近八大村庄的信徒皆會派出陣頭,共同參與走尪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掃除瘟疫,並祈求地方的平安、和諧。


來到利澤老街,本以為會像金山老街般熱鬧滾滾,沒想到竟是一條非常安靜的街道,看不到熙來攘往的觀光人潮和商店,街上除了一家牛肉麵店外,另外只有這家名為「御花園」的餐廳。

利澤,舊稱「利澤簡」,噶瑪蘭語意為「休息之地」,位於冬山河舊河道旁,早期為宜蘭地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港口商船往來頻繁,貿易範圍包括艋舺、鹿港,甚至遠及大陸的廈門、福州等地,極盛時期的利澤街區百貨林立,商賈雲集、熱鬧非凡,但隨著河道淤積、鐵公路交通的發展,終使得利澤老街的商業地位逐漸衰微,風華褪色。


這家利澤老街上唯一的餐廳,室內裝潢得還蠻有情調,和老街上的蕭條氣氛相比,實在算是奢華,但今天是周六假日,餐廳竟然只有我們這桌客人,生意清淡得讓我們有點心裡不安,不知上來的菜色會是如何?


讓人跌破眼鏡,宜蘭鄉間的物價水平怎麼和台北差那麼多?這桌新台幣一千五百元的合菜俗擱大碗,真是物超所值,而且每道菜色香味俱全,老闆娘也待客親切,餐廳雖然沒有付我廣告費,但還是極力推薦。


吃完中餐,一行人再次跨越利澤簡橋回到冬山河左岸,豔紅色的利澤簡橋在藍天的陪襯下,更顯光彩奪目,得拍照留念,做為永久珍藏,才不虛此行。

有一句被認為是經典的名言說:「試金可以用火,試女人可以用金,試男人可以用女人。」不過,後兩招對這對夫妻都不管用,Serena 只有付出,沒有索求,老公越老越珍貴,千金不換,Steve 則是世上女人再多,眼中只有老婆一個,而且還是最初、也是最後的一個女人。


柏拉圖說:「所謂浪漫,就是幫老婆買包心菜時,還會順手帶回一支玫瑰花。」

咳!看樣子我是個很不懂浪漫的人,從戀愛到現在,不但沒送過老婆玫瑰花,連包心菜也沒幫她買過半個。不過,據說拍照喜歡露齒笑的人,離婚率比其他人小很多,看照片中老婆笑得一口白牙,即便我不夠浪漫,應該也能白頭偕老。


據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受訪者將:「無論妳怎樣,我都會在妳身邊。」這句話,列為最能讓女人感動的話語榜首位,Rock 和我一樣不怎麼浪漫,不知可有在枕邊跟 Vicky 說過這句貼心話?

不過我認為,「愛」應該是一種心靈的感悟,真正的愛是寫在心中,而不是掛在嘴上的,夫妻之間只要在現實的生活中尋找點滴的溫情,就能相濡以沫,一直走到天長地久。


往昔生活在冬山河畔的人,日常活動都與河水息息相關,人與水相依相存,榮衰與共,昔日這一條桀驁不馴之河,如今已是載滿著希望流向未來,冬山河的整治成功,是人類親水關係的再生與重現,期盼您也走出戶外,來到此地,與水結緣,以自然為師。


山的峻秀、水的溫柔,眼前一片鮮綠,清新、自然、幽雅清靜的環境,時間在這裡仿佛失去了長度,不禁讓人在這綠水青山環抱的景色中,為之沉醉。


最近看到一篇散文形容說:「歲月就像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記的回想,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華,中間飛快流淌的,是年輕隱隱的傷感。」

伏爾泰在一首詩中寫道:「自然就是這樣,我服從於它的法則。」韶華殘酷,歲月無情,人生各個階段都有特殊的意境,因此才構成整個人生多彩多姿的心身歷程,但願在我們後續的有限時光,能繼續擁有水的清澈、水的活力、水的自由,和如水的生命。


一行人在回程即將到冬山火車站前,由於時間尚早,順路轉進離自行道呎尺之隔、以稻草工藝文化揚名的「珍珠社區」。

「珍珠社區」位於冬山河中游右岸,係平埔族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為典型的農業聚落型社區,四周稻田一望無際,飽滿的稻穗收割時,脫掉穀粒後的稻草,在物質匱乏的農業社會年代時,即把稻草堆積成這種「草垺」加以儲存,並且完全利用稻草的再生資源。


珍珠社區以種植水稻為主,社區居民長年致力於社區總體營造,並發展風箏及稻草工藝文化,運用社區內的景觀發展出特有文化、休閒農場、民宿等觀光產業,以傳統農村文化為學習體驗基礎,適合深度文化與休閒觀光旅遊。


珍珠社區充份運用現成的稻草資源,發展出多項稻草工藝,並設置「稻草工藝館」,展現稻草的質樸美感,顛覆一般人視稻草為廢棄物的既成觀念,提昇稻草為藝術文化的創作素材,不但豐富了傳統的稻米文化,也為在地產業開創另一片天。


珍珠社區是相當典型的台灣農村,有高達一百三十六公頃稻田,每年所產出稻草數量驚人。早期農家煮飯升火時以稻草作為起火燃料、將稻草編成草鞋、以稻草編成蓆子、住在以稻草為屋頂的草寮、包捆東西的草繩等,稻草可說是農家心目中萬能的珍寶。


珍珠社區居民利用天然的稻草為素材,融合藝術與傳統民俗,創造出稻草畫、稻草彩繪面具、稻草娃娃、稻草紀念物、稻草紙、稻草人、及稻草童玩等創作,讓一株小小的稻穗,展現全新面貌,每件稻草藝術創作,都是工藝師們智慧的結晶,將稻草的特質充份的運用,給予每個作品一個全新的生命力。


為推廣風箏製作體驗,珍珠社區還設有「風箏體驗館」,提供遊客參觀及親身製作體驗,從剪裁、上色、調整到完成後讓風箏升空,全都是自己DIY,讓習慣了使用便利品的現代人,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也讓傳統的風箏文化得到傳承。


位於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對面的這座宏偉廟宇「進興宮」,是宜蘭地區著名的古公三王廟之一。

相傳南宋時元人南侵,有柳信、葉誠、英勇三人義結金蘭,為營救皇帝率領軍隊於福建漳浦苦撐,最後仍寡不敵眾,三人堅持不降而壯烈犧牲,後人為緬懷三人忠勇義英烈,為其建廟,奉尊為「古公三王」。

清乾隆五十一年,福建有個叫廖地的農民,隨身攜帶三王公的香火過台灣,到達宜蘭拓墾,受到移民頂禮膜拜,由於神威顯赫,因此宜蘭的頭城、二城、二結、四結、五結、羅東等地先後建起九座三王公廟,其中宜蘭二結王公廟(鎮安宮)在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的三王公聖誕慶典,有全台規模最盛大之過火民俗活動。


置於進興宮旁的這顆巨石,是公路局在拓寬台九線公路開發土方時所挖掘出土,後由承包商擲茭請示古公三王運回廟旁現址永藏,在平地能發現這麼巨大完整的岩石,而且岩體堅硬、紋理優美,實在令人嘖嘖稱奇,已被村民供為靈石。

今天的冬山河之旅就在這裡畫上句點,旅遊讓我們的生活多了一些奇妙的興味與想象,石頭是剛強與不屈的象徵,也意味著情深意堅的品格,在我們還有體力的時候,給自己的生命一次次夢想,理想堅如磐石,讓漫漫的人生途中,每次都是充滿驚喜的旅程。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寫過一句很有名的詩:「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求來世,只為今生與你相見。」但願我們下次的旅程,會和您不期而遇!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Nikon D70 2010/10/16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