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篇:【 碧潭風景區.深坑老街 】

    元宵過後,每個人生活都回到正軌,我卻在上班日意外得到一天假期,閒在家裡無聊,臨時起意,在車貨架掛上行李袋,重裝單騎出門練功,從台北南港軟體園區的經貿水門為起點,先沿著大台北地區的河濱自行車道騎到碧潭,再接續北宜公路至小格頭後轉往石碇及深坑,最後翻越南深路回到南港,今天這一圈繞下來,總計里程九十公里。

    今天行程最主要的景點「碧潭」,是台灣很老牌的風景區之一,因風景秀麗、水色澄碧、平靜如潭而得名,潭邊山壁陡峭峻美,而有「小赤壁」之美譽,碧潭吊橋如彩虹般橫跨兩岸,搭配青山、綠水,景致秀麗浪漫,為台灣昔日八景之一。

    但碧潭雖美,卻因長期欠缺管理,攤販雲集造成髒亂,導致環境品質日漸低落,遊客逐年下降。捷運通車後,新北市府決心整治,於五年前擬定大碧潭再造計劃,以打造「水岸都心」為目標規劃及施工,全面進行環境綠美化、步道等各項軟硬體設施,及設立全新商店街,將兩岸空間做更有效利用,並應用夜間光雕景觀,讓碧潭越夜越美麗,提供民眾更優質的休閒環境,再造碧潭新氣象,尤其在大台北地區河濱自行車路網完成後,現在已成為台北都會區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今天的行程一開始從捷運南港軟體園區站後方的經貿水門進入《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連著幾天陰雨,難得今天放晴,但台北的天空仍是灰濛濛的一片,不過只要不雨,就是老天給了恩典。


這座橫跨基隆河面,被定位為交通、觀光、休閒的紅色鋼拱橋,共花了一億二仟萬元興建,連結北市松山饒河夜市與內湖新明路,僅供行人及單車通行,以前被通稱為彩虹橋,由於橋所在之松山地區,在清乾隆年間古名叫「錫口」,因此在地方人士要求下,已被台北市政府正式定名為「錫口橋」。


位於錫口橋旁的自行車租借站,提供民眾更便利的河濱漫遊體驗。

台北市河濱自行車路網建置完成後,錫口橋已經成為基隆河系很亮眼的座標之一,曲線鋼骨構造、鮮紅色拱型樑搭配淺藍地磚,營造出令人舒適的氣氛,兩邊堤防也以七彩磁磚拼出美麗的彩虹圖案,讓這座橋已不只是一座溝通兩地的橋樑,更是一處兼具設計與後現代時尚風格感的景觀,尤其夜間在燈光的烘托下,已成為大台北地區最佳的夜景欣賞地段。


為配合藍色公路航線路網之擴展及因應未來發展城市水上遊憩活動,北市府已將基隆河藍色公路航線由美堤碼頭往上游延伸至彩虹橋附近,並在橋旁新建這處「錫口碼頭」,同時將周邊景觀做整體性的整建,藉以營造水岸多元空間及新景象,繁花似錦鋪滿了一大片河岸,很是艷麗。


凌空橫跨的麥帥二橋和平靜流淌的基隆河,交織成一幅都會區裡難得的景觀,在橋下對照著橋面上的車流不息,更能感受到一股悠閒自在的風情。

這座麥帥二橋和一橋相鄰,連接台北市健康路和堤頂大道之間,是台灣首次採用的尼爾遜提藍式鋼拱橋,具有力學和經濟的優點,現在是台北市區往新興的內湖科技園區最重要的連絡橋樑。


從基隆河左岸遙望右岸的「美堤碼頭」,它是藍色公路水運網絡的港口之一,美堤碼頭延伸了藍色公路航線至內湖地區,讓基隆河從點而線成為一條與美麗華商圈相結合的水上旅遊帶,附近有故宮、忠烈祠、摩天輪等景點,碼頭所在的美堤河濱公園視野遼闊,也是市民親近河岸、休閒散步或騎自行車運動的良好去處。


雖然元宵過後的天氣有些乍暖還寒,但滿滿的綠意仍染遍了漫長的兩岸,非假日的河濱公園一片寧靜詳和,雖然沒有以往湛藍晴空的遼遠氣勢,但空氣扔然不失清新,讓我不禁駐足凝神、深深地呼吸,享受這純淨美好的感覺。


一路騎到大佳河濱公園後,由於前方花博會場阻路,因此要從這裡繞越大直橋到右岸,等騎到百齡橋後再過橋回到左岸。從大直橋上俯瞰這段截彎取直的基隆河及大佳河濱公園,河岸邊長長的階梯,視野寬闊,每年台北市主辦的國際龍舟競賽都在這處河段舉行。

大佳河濱公園是規劃為運動主題公園,因此區內各項運動設施非常多,包括棒、壘、籃、網、羽、搥球等,後來市政府又陸續修築了環繞園區的河濱腳踏車道、花海,加上壯觀的希望噴泉、龍舟競賽場地、及美麗的大直橋,每到晴朗的日子,必定遊人如織,是台北市目前人氣最旺的運動休閒公園之一。


從大直橋跨越到《基隆河右岸自由車道》,又從百齡橋回到左岸後,一路騎到洲美高架橋下接《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再經《大稻埕碼頭》到華江橋下的這處《華江雁鴨自然公園》,這裡也是淡水河右岸及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的交會點。

每年秋冬季節,數以千計的雁鴨自西伯利亞南下度冬,棲息於華江橋下周邊濕地,位於華江橋下的雁鴨自然公園以生態保育為經營主體,設有雁鴨解說看板,方便民眾觀賞及辨識雁鴨的種類,鄰近草澤和泥沼水域,是最佳的自然觀察區域,此地設有六座觀鳥解說站,並於假日由「台北市野鳥學會」提供望遠鏡並派駐義工為民眾導覽解說。


新店溪上游由南勢溪與北勢溪所組成,是大台北都會區重要的水源保護區,流經大台北市區的新店溪右岸,鋪設有一條自行車道,從碧潭風景區為起點,縱貫新北市新店區並緊鄰環河快速道路,經景美一路向北延伸至台北市的華江橋頭,沿途天際開闊、綠地盎然,並在此與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銜接,建構成完整的大台北區河濱自行車路網。


遺憾就在離賞鳥區不遠的車道上,發現一隻已經沒有氣息的喜鵲,到底是什麼原因而喪命?

喜鵲是全世界廣泛分布的鳥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是荒野、農田、城市都能看到牠們的身影。在中華文化中,喜鵲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鳥類,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但在歐洲傳說中,喜鵲卻是不祥的象徵。

由於喜鵲是雜食性鳥類,喜食昆蟲、垃圾、植物等各種食物,因而在郊區進行投藥滅鼠時,有時也會連累喜鵲枉喪性命。


大台北地區的河濱自行車道,最大的缺點是遮蔭很少,途經的這處綠色隧道,真是沿途少見的景觀,可惜只有短短大約百來公尺。

都會區有這種綠廕蔽天的環境,一定也是長壽俱樂部的聚點,喜歡飆快的騎士們,不要忘了這裡是老人家的地盤,騎經這裡,請放慢車速,以示尊重。


騎到位於新店溪畔、與青年公園為鄰的「馬場町紀念公園」,園內聳立著一塚土丘,這裡有著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馬場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即今青年公園、南機場國宅一帶,白色恐怖時代,馬場町的河堤邊是國民政府用來槍決政治犯的著名刑場。土丘前的碑文寫著:「一九五O年代為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之熱血志士,在戒嚴時期被逮捕,並在這馬場町土丘附近槍決死亡。現為追思死者並紀念這歷史事蹟,特為保存馬場町刑場土丘,追悼千萬個在臺灣犧牲的英魂,並供後來者憑弔及瞻仰。」

一塚土丘,訴說著馬場町過往的歷史,也道盡了當年那個無奈的年代,紀念公園的設立,正是面對歷史的最好方式。


離開令人黯然神傷的馬場町,持續往前邁進,新店溪沿岸景色充滿城市綠州的感覺,這一段的河濱公園,有著一望無際、視野寬闊的草坪,是飛盤運動的良好場地,遠處三段紅色鋼拱的「永福橋」,是台灣第一座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製造、安裝、施工,同時兼具通車與通水雙重功能的橋樑。


騎到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中途最熱門的遊憩景點「公館水岸廣場」,這是一處緊臨新店溪的公共空間,台北市百年前水源的發源地,也是是台北市唯一沒有堤防的河岸景觀區段。

公館水岸廣場連結《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及台大公館商圈,提供民眾休憩及欣賞河濱景緻,這裡有腳踏車租借站,方便遊客到河濱車道享受騎乘單車悠遊河岸的樂趣,夜間則搖身變為河岸 Pub,成為年輕族群夜間最佳聚會場所。


來到公館水岸,眼光一定會被這座橫跨新店溪的紅色鋼拱橋所吸引,這座七十年代曾是遠東地區最大口徑的水管橋,全長四百公尺,將新店直潭淨水廠已經處理潔淨的自來水,經由中和、永和聯接永福水管橋,再分送至新生南路及建國南北路幹線,輸入大同配水池、松山配水池、三重與大直配水池,供應大台北地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居民的用水。

水管橋兩條口徑二千四百公厘的巨型鋼管採用外露式施工,是為了防範輸水管因地層下陷或變動導致破裂,不易檢修的缺點,水管的管體全部均以鋼管捲製而成。而右側和水管橋併黏在一起的「永福橋」,連結台北市公館和新北市永和區,橋名是取其「造福永和」之義,這兩座橋樑合而為一,共同使用同一橋墩,一來可使得外觀整齊一致,二來也可減少工程費用的開支。


路過公館水岸另一個醒目的地標,就是這座色彩鮮豔的「水源快速道路新店溪橋」。

水源快速道路是台北市區主要的快速道路之一,大致呈南北向,北接環河南北快速道路,水源快速道路新店溪橋依傍河岸天然地勢而行,呈蛇狀線形,橋身塗色鮮艷,顯得光鮮而亮麗,加上橋下綠帶的配置,大為降低了高架橋本身生硬粗重與壓迫感,提供了極佳綠蔭效果與休憩活動的舒適感。


鋼橋由於重量輕、強度高、韌性佳、造型容易,適用於大跨度的各種橋型,早期台灣由於鋼板需由國外進口,故採用鋼橋建設者極為少數,直至中鋼公司設廠開始生產鋼料,並於1983年完成關渡大橋後,鋼橋才逐漸被採用,近年來更因設計能力的提昇,以及自國外引進高水準的製作設備與吊裝技術,台灣之鋼橋建設始邁入新的里程碑。


經過一個上午的悠遊慢騎,終於騎到今天的第一個主要景點「碧潭風景區」,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橫立於碧潭之上的北二高碧潭橋。

這是碧潭的現代奇景之一,長八百五十公尺的弧形拱橋,主孔跨徑長達一百六十公尺,是台灣目前最長的預力混凝土箱形橋樑,恰與後方老舊的碧潭橋形成強烈對比,為碧潭帶來全新的景象,尤其在夜幕低垂之際,碧潭邊點起盞盞夜燈,在潭畔觀賞炫麗燈光、隨著潭水婆娑搖擺,無限的風情,將碧潭的夜間襯映得多姿多彩。


新北市「新店區」座落於台北盆地南方,境內有新店溪及其支流由南向北流經,以豐富的水資源特色、秀麗的景緻及薈萃的人文,發展出獨有的人文山水風情,加上新店捷運通車後,讓原本房產發展潛力就不錯的新店如虎添翼,因此現在的碧潭兩岸處處高樓林立,已經今非昔比。


碧潭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首推這座「碧潭吊橋」。

橋長二百公尺的碧潭吊橋,建於1937年,當年不僅是聯絡新店、中和間的重要橋樑,同時由於造形優美、獨具特色,使碧潭整體景觀增添無限風情與魅力,而成為碧潭風景區的景致焦點,更成為新店市的市標,這歷史悠久的遊覽勝地,早年曾為北台灣旅遊最主要的觀光景點。


碧潭吊橋宛若長虹臥波的點綴著碧綠潭水,佇立橋上,俯望葉葉小舟悠遊碧綠潭中,遠眺新店溪則曲折迂迴、山光水色,景致明麗秀朗,白天看碧潭吊橋,如長虹凌空,夜晚則如睡臥明月的長龍,如此情境宛如夢幻,因此夜遊碧潭,自是別有一番風情。


碧潭之美,美在潭清水碧,美在奇岩異石,新店溪西岸有名為「小赤壁」的巨岩,絕壁嶙峋,顯得奇偉壯觀,孫科曾在岩壁上題「碧潭」二字,蒼勁深遠。岩壁上有一座亭台,名為「碧亭」,四周古木參天,渾然天成,是遊客品茗休憩、瀏覽碧潭全景的駐足點,早期更是文人雅士談詩論文的聚會場所。


這座造形優美,讓許多人萌生懷古幽情的吊橋,橫越碧潭兩岸,有如長虹懸空跨越,點綴於青山綠水之中,使碧潭的水岸景觀增添無限風情,吊橋西岸至今仍有文人「林爾嘉」所題的詩句:「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見景生情,碧潭是多麼的令人意難忘。


新店溪左右兩岸,都鋪設有完整的環狀自行車道,右岸循碧潭縱貫新店區並緊鄰環河快速道路,經景美一路向北延伸至台北市大稻埕。左岸循碧潭吊橋沿碧潭路、溪洲路,經溪洲公園可達佔地三十餘公頃的陽光運動園區,兩岸自行車道可藉由中安便橋人行及自行車道串連成環狀遊憩系統,大家不妨來這裡走走看看,一同體驗新店溪兩岸的嶄新風貌。


碧橋漫步,碧潭划船,水岸悠遊,泡茶品茗,是碧潭予人最深刻的記憶。

以前由於缺乏管理,碧潭岸邊充斥著違章建築及攤販,環境品質低落,但風華再造後的碧潭,髒亂已經一掃而空,全新打造的特色餐飲街區,顯得既時尚又獨特,提供遊客全方位的服務,在假日時,常常是一位難求。


據文獻記載,新店溪的渡船歷史開始於清光緒七年,目前「新店渡」為新店溪流域裡僅存的人力擺渡口,深具地方文化特色,十分珍貴。

早年新店溪中上游計有九個渡口,新店渡是新店唯一進入灣潭、直潭、塗潭以及屈尺等山區的交通紓紐,在道路陸續開通後,這些渡口逐漸凋零,唯一僅存的新店渡已漸已成為假日休閒的觀光設施。渡船現由名叫「阿勇」的船伕掌舵,水波悠然,一趟百年輕舟橫渡,懷幽思古之外,更能在煙波江上,暢遊水岸輕舟之樂。

【渡口】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 席慕蓉 ─


在新店渡逗留一陣、並懷幽思古後,離開碧潭接續下午的旅程,今天的練功行程,從騎進這條北宜公路才算正式開始。

編號台九線的北宜公路連接台北盆地與蘭陽平原,全長約五十八公里,起始於新店舊市區,途經石碇、坪林至宜蘭縣頭城鎮,沿線景觀呈現多段變化,在新北市境內為丘陵景觀,其中坪林路段還可見到台北盆地水源地的北勢溪,及新北市各區境內許多生產包種茶的茶園。

從新店騎進北宜公路後,要到轉往石碇〈北47〉道路交接口的小格頭,大約有十四公里的連續上坡路,整條路段蜿蜒在青山翠谷之間,自然山勢及風景秀麗怡人,雖然北宜高速公路開通後,通行車輛變得稀少,但仍是貨車最主要的行駛路線,除了龐大車身塞滿整個車道,這條公路也已淪為重機車飆車的場所,因此騎在這條公路要特別注意小心。


公路邊的櫻花嫣然盛開,在四季輪迴的季節裡,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生動景色。

山櫻花又稱為緋寒櫻,為台灣原生種,有深紅系的霧社種和粉紅系的竹子湖種,能適應較暖和的氣候與低海拔地區,容易移植或播種培苗,因此已成為台灣分佈最廣的櫻花樹種,每年一至三月間開花,花色偏桃紅有長長的花柄,約三至五朵叢生朝下綻開,花謝以後結成的櫻桃果可以吃。


片片落花,墜地成泥,灑落了滿地嫣紅,就像鋪著一張紅地毯,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浪漫情懷,完全忘卻踩踏的疲憊。


經過連續十四公里的上坡奮戰,騎到路邊這個小公園已是大汗淋漓、氣喘咻咻,石碇是個茶鄉,只要看到這個茶壺造景,就表示已經來到石碇。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以花艷,夏以葉顯,公園內盛開的桃花,熱烈嬌艷,美得讓人心動、癡迷。

作為春天和美麗的代名詞,桃花自然不乏許多神奇美妙的傳說,尤其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人們塑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理想之境,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霏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更是傳頌千古。


騎到北宜公路這處稱為小格頭的地方後,今天行程的上坡路段在此結束,接著要循路標左轉〈北47〉線一路下滑到石碇。


屬於石碇區的小格頭,依附著二格山系與台北市木柵貓空茶園相鄰,山勢迤邐疊翠,由於石碇山坡地多,當地的氣候亦適宜茶葉的生長,故使得石碇地區與文山地區同時並列為台灣東北丘陵之重要茶葉產地,在北宜公路旁往山下望去,線條圓弧整齊的茶園歷歷在目,這生機蔥郁的世界,自有一種沉靜之美的韻調。


從北宜公路轉進到〈北47〉線道後,往石碇的方向是一路下坡,這時正是公路兩旁櫻花盛開的時節,因此在快意馳騁的時候,還是要偶爾停下腳步,才不會錯過沿途繽紛的花景。

非假日的〈北47〉公路幾乎車輛絕跡,顯得非常寂靜,只有山谷裡偶爾傳來一兩聲鳥鳴,劃破這裡的寧靜,我今天一個人獨騎,感到有些孤單,但正因為孤獨,更能滿載一懷清悠、一懷閒靜。


路旁的櫻花綻放得絢麗奪目、風姿綽然,把道路裝點得多姿多彩,在這個屬於希望的季節裡,讓人感到舒心而又養眼。

揮別寒冬的凜冽,春天已經來到,迎來的是色彩繽紛的季節,盛開的緋寒櫻花,就像一串串倒吊的風鈴在風中搖晃,也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正演奏著春天的讚歌。


花開花落花滿天,情深情淺情不語,花瓣灑落一地,有種淒然的美感,櫻花的花期很短,一切都只是為了這瞬間的美麗。


不必踩踏,就一路輕鬆下滑,雖然沿路逗留賞花,還是很快就要到達石碇街區。

北宜高速公路穿越群山環繞的石碇,五百六十四公尺長的烏塗溪橋,跨越烏塗溪谷的橋墩克服地形落差,一根根高聳的樑柱矗立在青山綠水間,所有橋墩、結構都以最高抗震係數設計施工,雖然墩柱看來瘦長,但支撐力可是絕對沒有問題。


騎到臨烏塗溪興建的石碇西街,路的盡頭就是石碇溪與烏塗溪的交會點,這裡已經是石碇熱鬧的市中心區。

《石碇》山勢雖然不高,但溪谷深切,高差陡峻,全域大多為丘陵地所據,因此市區腹地發展受限,這片位於台北盆地東南方以雪山山脈為主的山區,就是孕育淡水河和流貫台北盆地的基隆河之發源地。

石碇在清朝開發早期,由於地理位置正處於「淡蘭古道」的交通樞紐上,佔據著水路交通之重心,因此很快便發展成茶葉的主要集散地,其茶葉盛況臻於頂峰時,與汐止、竹東同被列為當時台灣的三大茶市,雖然自從北宜公路開通後,石碇市街因而中落,但現今的石碇,仍和隔鄰的坪林並駕齊驅,依然是台灣文山包種茶的主要產地。


「石碇」在日據時期因日本人發現蘊藏有豐富的煤礦,因此由當時的藤田組與礦業鉅子顏雲年合資開採,自此石碇即因礦業的發展,經濟活動形態由農業轉變為礦業,採礦結束後,現在只留下舊橋墩和運煤台車道,這份採礦歷史的滄桑感,也已成為石碇的文化觀光遺產。

後方北宜高速公路的烏塗溪橋,最高點的P3橋墩,矗立在河床上,最高點距地達六十五點五公尺,相當於二十二層樓高,是台灣目前最高聳的橋墩。


這是石碇當地人昔稱「內月仔」的石碇東街,特殊的「吊腳樓」建築形式,是當時居民為解決人口眾多、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過去在山區,人們為了把房屋建築在理想的地方,有時不得不將建築的一部份懸空撐起,所以石碇東街靠溪側的房子都用柱子支撐起來,由日據時代保留至今,成為別具特色的建築。

在石碇東街裡因為房屋距離很近,且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因此街道的上方均為建築物所覆蓋,而成為名符其實的「不見天街」。街內曾是本區有名的菜街,而今僅有幾攤菜販和以賣豆腐出名的老店,每到假日,是遊客必到的景點。


天色已經不早,因此離開石碇騎往深坑,來到「雙溪口」,這裡是石碇溪與永定溪的交會處,也是由台北市方向進入石碇的橋頭堡。

由畫面中的紅色吊橋出發,可沿石碇溪岸的北宜高速公路橋墩下走到石碇老街,大約兩公里,這是早期「淡蘭古道」的一部份,現在已成為石碇地區新興的休閒旅遊地帶,石碇溪河床上巨石林立、流水湍急,每逢大雨或颱風過後,可見到河水與巨石衝擊的萬馬奔騰景像。


由於一路賞景拍照,耽擱了不少時間,騎到深坑已經天黑,夜晚的老街拱廊上點起盞盞燈火,彷如為街坊蒙上一層昏黃的輕紗,格外有老街的溫柔氣韻。

深坑老街早在嘉慶初年就已成形,當時一旁的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且發達的水運時期,後來因為公路鐵道的建設,深坑的地位不再重要,漸漸沒落,現今則因深坑豆腐和老街古厝,使得深坑老街的旅遊再度興起。


深坑老街中有許多富有歷史的建築,這間深坑「德興居」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光緒時在清朝當官的黃澤曾所建,已有百年歷史,其建材及雕刻皆十分講究,樓頂以巴洛克式繁複雕花立面建造,牆頂上以法式花草裝飾,厚實而富有立體感,在德興二字旁的龍頭魚身,分別有掌雨跟鎮火的作用。

「深坑文史工作室」位於這座德興居老厝內,展示顏松濤親繪的古厝、運河、茶山等畫作,也提供深坑導覽與資訊服務。


深坑老街全長約三百公尺,沿途有豆腐美食店、肉粽店、童玩店、芋圓店等傳統式裝潢的老店,其中以以使用鹽滷純手工製作的「深坑豆腐」最為聞名,並隨處可見各式由豆腐衍生的商品。

隨著觀光熱潮的興起,現在深坑街上店家間的競爭愈見激烈,街內大餐廳、小吃店皆以豆腐專賣為號召,不論紅燒豆腐、油炸豆腐、豆腐羹、家常豆腐、麻辣豆腐等,道道香噴可口、物美價廉,讓人大快朵頤、口齒留香。


由於深坑老街的豆腐餐廳競爭激烈,因此家家花招百出,有的以復古懷舊裝潢吸引顧客,有的是以推陳出新的豆腐花樣招來客人,還有標榜傳統手工精製黑豆腐以饗老饕,無論您是喜歡傳統美食抑或追求創意嚐新求變的人,在這條僅三百公尺的深坑街,都能找到心有所屬的店家。


深坑老街上賣豆腐的店家何其多,雖然大多數都提供紅燒豆腐、豆腐羹等料理,卻是口味殊異,比如常見的麻辣臭豆腐,擺上桌時有人以香菜、泡菜提味,有人則加花椒,手法各有不同。


位於深坑老街入口處大樹旁的串燒香豆腐,是遊客必吃的點心,作法是豆腐先炸後烤,再把碳烤豆腐從中間切開,然後將辣味泡菜塞進去,怕辣的人也可以選擇原味加上花生粉和香菜,最後再淋上自家的調味醬,香味聞起來就讓人垂涎三尺,吃起來更是美味無比。


深坑老街除了以豆腐聞名,其他台灣傳統小吃如草仔粿、麻糬、芋粿巧等也很受歡迎,草仔粿內餡包有菜脯米、紅豆等多種口味,加上物美價廉、口感十足,總是吸引了大批遊客購買。

今天的拍攝行程就在深坑老街畫上句點,在吃完豆腐後,還要從深坑翻越南深路回到台北市的南港,而最後這段約八公里的路程前半段還是持續的陡上坡路,必須完成這最後的挑戰,才能回到家。

今天獨自騎了九十公里路,身體很累,但心情踏實,突然想起了一段話:「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勞攘者自冗。」故惟有眼底無塵,心頭無礙,方能自在山水間。

更多資訊:《交通部觀光局》

Canon EOS 7D 2011/02/26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