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篇:【 白河蓮鄉單車遊 】
位處臺灣嘉南平原東南方的「白河」,為台南巿七大古鎮之一,素有「蓮鄉」的美稱,是全台賞蓮發源地,不僅蓮花栽種面積最廣,蓮子與蓮藕的產量更佔全台的三分之二,行經白河,一眼望去,蓮田阡陌縱橫,每到夏季,蓮花綻放,處處充滿夏荷飄香的蓮花田美景,是個兼具田園文化與純樸鄉情的地方。
為了配合蓮花盛開的美景,自數年前,白河區公所與農會於每年的六至八月開始舉辦「白河蓮花季」,這是一項產業結合觀光的活動,以蓮花為主軸,藉由蓮農與遊客的參與及互動,展現白河蓮田的特色風貌,歷經多年來的努力推廣,每年夏天,在絢爛的陽光下,迎風搖曳的蓮花總是吸引著大批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到白河賞荷、拍蓮,除了帶動整體地區的發展,白河蓮花小鎮的美名也已響徹全台,白河「蓮之鄉」的美名,真所謂實至名歸。
森情車隊這次白河蓮鄉之旅,係臨時起意,沒有詳細規劃行程,為了節省時間,一行人在周五下班後,即連夜趨車南下到白河,當晚入住當地「三叔公的家」民宿,第二天清晨五點三十分,就在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的帶領下,展開賞蓮行程。
蓮花的清姿雅致,一直是古代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最有名的還是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以蓮托物言志,是自己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心態的鄙棄,及對潔身自好、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不過科技時代、世風日下,現代大多數人皆被功利主義沾染,想要出淤泥而不染,還真要有過人的定力。我是俗人一個,每天汲汲營營,但願這次的蓮鄉之旅,能為自己清理掉一些雜念,不被物欲所蒙蔽,找回本真的心靈。
為了配合蓮花盛開的美景,自數年前,白河區公所與農會於每年的六至八月開始舉辦「白河蓮花季」,這是一項產業結合觀光的活動,以蓮花為主軸,藉由蓮農與遊客的參與及互動,展現白河蓮田的特色風貌,歷經多年來的努力推廣,每年夏天,在絢爛的陽光下,迎風搖曳的蓮花總是吸引著大批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到白河賞荷、拍蓮,除了帶動整體地區的發展,白河蓮花小鎮的美名也已響徹全台,白河「蓮之鄉」的美名,真所謂實至名歸。
森情車隊這次白河蓮鄉之旅,係臨時起意,沒有詳細規劃行程,為了節省時間,一行人在周五下班後,即連夜趨車南下到白河,當晚入住當地「三叔公的家」民宿,第二天清晨五點三十分,就在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的帶領下,展開賞蓮行程。
蓮花的清姿雅致,一直是古代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最有名的還是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以蓮托物言志,是自己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心態的鄙棄,及對潔身自好、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不過科技時代、世風日下,現代大多數人皆被功利主義沾染,想要出淤泥而不染,還真要有過人的定力。我是俗人一個,每天汲汲營營,但願這次的蓮鄉之旅,能為自己清理掉一些雜念,不被物欲所蒙蔽,找回本真的心靈。
清晨五點,曙光初露,天際一抹淡淡的橘紅,破曉的晨光逐漸喚醒沉睡中的生靈,鄉間的清晨顯得恬靜與祥和,只有偶爾傳來幾聲雞啼,劃破了整個村莊的寧靜,遼闊天空有一隻翱翔的飛鳥,廣袤的大地與萬物之間自有一種生命相連的氣息。
這次的白河蓮鄉之旅,會選擇投宿在大竹社區的「三叔公的家」,最主要的是民宿有提供單車導覽之旅,在大地還剛剛蘇醒的寂靜中,我們一行人已經在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的帶領下,騎在充滿泥土芬芳的田埂小路上,鄉間清新的草香彌漫在空氣裡,一切顯得舒緩而美好。
已經忘了多久不曾這樣在清晨漫步鄉間田野了,久居城市,這份鄉野獨特的氣息,可以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對心靈的呼喚,暫時忘記塵世間憂煩的存在。
碧綠的荷葉在清晨的微風中舞動,像綠色的波浪,層層起伏,荷葉上滾動的露珠,晶瑩剔透,粉紅色的蓮花掩映其中,嬌柔嫵媚、楚楚動人,蓮花的盛開期在七月,雖然我們這次八月中才來,花期已經接近尾聲,但仍有可觀。
蓮花是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必須生長在高溫多濕、日照充足又沒有強風之地,白河地區栽植以這種「大賀蓮」佔多數,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蓮花品種,乃日本「大賀一郎」博士,從兩千年前日本千葉縣檢見川地層中所發掘出的蓮子培育而成,故以其命名之,由於大賀蓮成長快速,是採集蓮子的主要來源,因此經濟價值較高。
既然專程來到白河賞蓮,不能只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必須要深入瞭解蓮花的生態習性,才能不虛此行。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本身也是個蓮農,擁有廣大的蓮田,多年的蓮花栽培經驗,對蓮花的品種特性可說瞭若指掌,解說起來舌燦蓮花、生動有趣,農民出身,能有這樣的導覽功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蓮花產業已是白河地區重要的經濟命脈,蓮花是高經濟作物,整株蓮花從根、莖、葉、花、果、子都有其用途與價值,而且蓮花一整年都有不同的樣貌,對於喜歡生態的人,任何季節來訪,都有無窮的寶藏等待挖掘,是珍貴的植物自然教材。
蓮花遠離塵世的汙染,顯得格外純淨清澈,洋溢著芬芳氣息。蓮花就是荷花,蓮、荷原本指的是同一種植物,只是荷、蓮所指的部位不同,荷是花、葉的總稱,蓮則是果實,也就是蓮子。
賞荷一定要趁早,一朵荷花的花期只有三天,而且每天花開的時間多在清晨與傍晚,尤其是清晨陽光初透的時候,盛開的荷花不僅盡露綽約風華之姿,加上荷葉上顆顆晶瑩圓滾的露珠,看起來清爽宜人,完全不受溽暑之苦。
荷花是所有花類中,唯一擁有「花果並蒂」與「可開可閉」的特性,荷花開時或繾綣含蓄、或舒展搖曳,各有不同風情,一朵荷花的花期只有短暫的三天,每天都會發生展開和閉合的現象,也會因時間及成長之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花態。
蓮開花的時間大多在清晨五、六點左右,一般來說第一天花開至早上七、八點即閉合,第二天開至十點左右,第三天則盛開至下午三點左右才閉合,但此時已有些力不從心,花瓣一片片隨風飄落在水面上,是極為神奇的自然生態。
鄭秋郎先生除了栽種蓮花、經營民宿,同時也是一位單車旅遊達人,已經有過數次單車環台經驗,將蓮花生態解說融入單車旅遊行程中,以深度的知性之旅吸引遊客,是其經營民宿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白河蓮花的種植,以藕條插枝方式最多,立春過後,蓮農開始栽種育苗蓮花,半個月後,蓮田中慢慢浮出新荷綠意,到了盛夏,整個蓮田即佈滿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葉子與蓮花,展露優雅風情,這其中的奧妙,只要聽鄭秋郎先生解說,走馬看花的人立刻就能進入精彩的蓮花生態世界。
層層疊疊的荷葉叢中,伸出朵朵嬌豔的花朵相互比美,昂首怒放、風姿綽約,融著淡淡的花香,平添一分雅致和秀麗。
佛教經典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清新美麗,散發出高雅脫俗的氣質,被佛家視為能同時體現過去、現在、來世,承擔了佛教的象徵使命。
亭亭玉立、嬌艷欲滴的荷花,優美的姿態,在晨光中顯得清幽絕俗,紅花須有綠葉陪襯,而蓮花正擁有「一葉一花朵」的特性,每片荷葉旁一定會有一朵蓮花依偎在莖旁,就像一對夫妻一樣,蓮花從長出新苗、茁壯、開花、結蓬、枯萎、挖藕的過程,生長過程恰可反映為人的一生。
到滿目蓮花盛開的白河賞蓮遊玩,人也會變得脫俗清秀起來,這對夫妻越長越像,有人說因為他們相愛,但學理上的解釋是因朝夕相處,飲食結構相同,作息規律同步所致,因此夫妻會因歲月推移,使得外表更加相似,而且據說生活愈快樂的夫妻,相似度也愈高。
看著 Serena手上拿著鄭秋郎先生摘下來作為解說之用的白荷花,讓我想起那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古詩,意在形容女人不隨波逐流的高雅情操,但 Serena 遇上的可是一位獨具慧眼的男人,還在讀國中的時候,就被 Steve 盯上,不過能碰到這等優秀的老公,哪還管它什麼抱香枝上老?即便私奔,也不後悔。
在炎炎夏日賞蓮花,可以摘株荷葉當陽傘,Rock 和 Vicky夫妻倆總是形影不離,深深的愛和溫暖在心底湧動,共同在這裡體會這份高雅的情懷和浪漫。
有人形容婚姻像是一把傘,有了它,驟雨烈日時自然舒適無比,但更多雲淡風輕的日子裡,多了一把傘難免覺得是累贅,因此我認為夫妻倆過日子要像一雙筷子,誰也離不開誰,而且什麽酸甜苦辣都要一起嚐,有道是:「要想修得神仙眷侶,就要做得柴米夫妻。」唯有包容另一半的一切長處、缺點,自然能白頭老夫妻,相愛如年少。
我老婆只專注看花,對和我拍照不感興趣,女人容易因花而感動,會因為花而有美麗的心情,因花而陶醉一整天。
有人說婚前要睜大眼睛,婚後要閉著眼睛,現在真是深有此感,我老婆最近老看我不順眼,處處找碴,希望她睜大眼睛的時候,還是看花比較賞心悅目。話雖如此,還是希望老婆能和我相伴到天涯海角,遊遍萬水千山,亦步亦趨,不離不棄。
隨著農技的發展,荷花的栽培技術也日趨先進,培育品種越來越多,目前種類已超過三百種以上,這種重瓣型蓮花的顏色格外紅艷,有一種雍容華貴的風采,看來一點都不比牡丹遜色。
「夏採蓮子冬挖藕」,是白河小鎮特有的產業風貌,每年的六至九月是蓮子採收的旺季,當花瓣一片片雖風飄落水面,蓮蓬之中的蓮子最為肥美鮮潤,花謝後即是最佳採收時間,蓮農在大熱天下田採摘成熟的蓮蓬,還要再經過劃痕、去殼、脫膜、通心等繁複手續後,蓮子才能食用,平均一分地只能收成三百斤蓮子,因為工作辛勞,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從事這項工作,而漸漸有蓮農老化的趨勢。
為了讓我們實地體驗蓮子的口感,鄭秋郎先生特意下田摘取不同熟度的蓮子讓我們品嚐比較,蓮子生吃味道香甜,但不可多吃,以免影響脾胃引起腹瀉。
蓮子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食物,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滋補、防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把蓮子當成一種食材,除了可以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還可以有防病的作用,是老少皆宜的滋補聖品。
在清晨時光賞完荷花,也品嚐了蓮子,時間還很早,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知道我們欲猶未盡,繼續熱心的帶領我們體驗白河地區的自行車道,一行人離開蓮花田,轉由一七二甲縣道,去探訪更多當地的風土民情及自然美景。
這是台南市首條結合台糖舊鐵道、嘉南大圳與農村風貌景觀的單車道,路徑起點的巨型單車裝置意象,非常醒目亮眼。
這條單車道除了可以欣賞田園景觀,還能同時認識台糖五分車鐵道及嘉南大圳的興建歷史,是一條充滿人文風華與自然生態的自行車道,提供到訪遊客以悠遊的步調,進行一段充滿田野生態與農村特色的感性旅程。
嘉南平原的台糖鐵路網絡綿密、四通八達,是載運台灣糖業走過風光歲月的主要動力,但現在絕大多數路線都已停駛,將原有的路基改建為自行車道,不但賦予廢棄五分車舊鐵道新生命,串連鐵道沿線各社區人文與農村景觀特色,形成區域休閒網路,還同時帶動了區域觀光與提升農村生活品質。
這條全長十二公里的環狀自行車道,一路充滿綠意生機,路網完整串連台南市白河及後壁地區,沿途處處豐富的人文景物及田野生態環境,涼亭休憩設施非常完善,利用單車悠然慢活的旅程,體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是最佳的樂活方式。
現在正是嘉南平原二期稻作的插秧期,目前台灣稻田插秧絕大部分已經機械化,白河除了蓮田產業,稻米種植也佔了很大的地位,尤其隔鄰的後壁區更是台灣最有名的稻米之鄉,幾年前一部「無米樂」紀錄片更讓後壁的稻米享譽全台,片中主角崑濱伯的名言:「作田就是坐禪,無米也快樂」,是純樸農民樂天知命的最佳寫照。
翠綠的秧苗將整個田野妝點得綠油油的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米倉,稻米產值居台灣各項農作物之首位,水稻是台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但在國人飲食文化日漸多元的因素之下,食米消費量逐年下降,造成稻米供過于求,許多稻田因而被迫休耕,不但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對氣候調節、生態維護以及田園景觀也產生嚴重衝擊。
搭上台灣正興盛的兩輪風潮,由五分車舊鐵道改成的自行車道,已成為政府重點建設之一,車道沿途處處充滿綠意,遼闊的田野景觀令人心曠神怡,加上地勢平坦,相當適合親子共同體驗騎乘樂趣。
台灣的糖業是年代與年代的分隔線,大部份糖廠都早已歇業,結束那段輝煌亮眼的黃金歲月,悄然走入歷史的陳跡。然而在一些有心人士的努力奔走下,現在許多荒廢的舊糖廠已重新復出,轉型為觀光產業,為百年的糖業歷史繼續傳承延續,而利用原有五分車路基闢建的自行車道,也重新串連起糖鐵與台灣土地的歷史情感,帶動地方社區的永續發展。
台南境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埤塘,景色秀麗、清幽淡雅,灌溉溝渠阡陌縱橫,形成嘉南平原特殊的田野景致,灌溉、儲水是早期埤塘最主要的功能,台南市政府幾年前即開始推行埤塘觀光計劃,持續整合境內的各項埤塘景觀資源,串連成有系統的埤塘親水公園,同時增建觀景設施,不但提升民眾休憩品質,同時完成城鄉風貌改造。
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與白河區廣安里,僅將軍埤一隔之鄰,早期兩邊居民往來及廟會出巡,全靠竹筏載運非常不便,後經嘉邑行善團捐助施工,興建這座長四十公尺之「善渡橋」,才解決兩岸交通的問題。
「嘉邑行善團」在台灣中南部非常有名,1965年由何明德先生創辦,是一個以造橋鋪路為主的社會公益性團體,在沒有政府預算的支援下,至今已興建四百多座橋樑,義工百餘人,捐款團員十萬有餘,所建橋樑大小不一,遍及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各縣市的偏遠山區以及海邊,他們的宏願是凡政府力有未達之處,概由該團協力完成,以解決偏遠地區交通上的困難。
青蔥的沃野上,綠浪翻滾在田疇間,翠綠無邊,以農業為主的白河,遠離塵囂,看不到工廠煙囪、也沒有高樓大廈,一直保有乾淨、開闊的天空,氣候溫暖而多日照,尤其是當北部陰雨綿綿的冬天,白河也是經常陽光普照,晴空萬里,置身於這綠的世界,令人騎來倍覺神清氣爽。
車道沿途滿眼的綠意讓人怦然心動,這株越界到隔鄰稻田中的蓮花,娉婷婀娜的身影,在微風中搖曳,飄搖著點點夢幻,荷花「一葉一花朵」的特性,在這裡表現無疑。
座落於台南巿後壁區茄苳里與白河區枋子林之間的「普陀寺」,供奉觀世音菩薩,由於埤塘環繞寺院,山光水色、環境清幽,因此被取名為「小南海」。
小南海屬於嘉南水系的防洪灌溉用埤塘,遠望一碧萬頃,近看蓮葉田田,湖畔柏樹成列,並設有涼亭供人休憩,紅瓦白牆的寺院,座落在青山綠水之間,更顯得清幽靜穆。
小南海由相連的上茄苳埤及將軍埤所組成,緊臨白河產蓮區,是保存完整且低密度開發的灌溉埤塘。此地以生態與自然景觀欣賞為主,湖面頗大,林木茂盛,生態豐富,區內的景觀吊橋、瞭望台、賞景平台及環湖步道等休憩空間完善,四周綠樹環繞,頗有寧靜秀麗之美,已成為台南境內遊憩的熱門景點。
在地的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是識途老馬,今天特意帶我們離開原有的自行車道,去探訪一般人難得訪察到的嘉南大圳跨越八掌溪引水工程。
早在嘉南平原開發的初期,先民們便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截水建設埤塘以灌溉農田,日本治台後,在嘉南平原興建了「嘉南大圳」,水渠幹線北起濁水溪南岸的雲林縣林內鄉,向南穿過條條溪流,到臺南附近的曾文溪與鹽水溪之間,南北長達九十公里,再加上支渠和分渠,總長一千四百多公里,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是臺灣島內最大的水利工程。
日本治台時期興修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水利工程,係由日本人「八田與一」設計監造,灌溉面積達十五萬公頃,這些水利設施對擴大台灣稻作面積及增加稻米產量具有很大的貢獻。
嘉南大圳從水庫到農田的給水是經由幹線給水路、支線給水路、末端給水路送到每一塊農地,給水路總長一萬公里,排水路總長六千公里,二者相加,總長一萬六千公里,等於繞了地球半圈,大圳沿線的豐富自然、人文生態,也可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重要資源。
這段已經接近八掌溪的水圳,可以明顯看到縮減寬度準備跨越溪水,等水流跨越八掌溪後,即恢復主幹線大圳的寬度,水圳旁的小路平常人跡罕至,因此芒草叢生,幾乎淹沒了路徑,為了探訪這平常難得一見的水利工程,每個人的手腳都被包夾的芒草割得傷痕累累。
嘉南大圳水源自烏山頭水庫流出後,分為北幹線與南幹線,北幹線自烏山頭北行,跨越急水溪、八掌溪、朴子溪到北港溪南岸,南幹線則向南跨越官田溪、曾文溪至台南善化區連接南幹支線,灌溉面積廣達十六萬公頃。
這條橫跨八掌溪上的嘉南大圳渡槽,全長八百四十五台尺,外觀看似一座橋,其實橋面下是一條大水道,建於日治時代,為目前台灣歷史最久、最長水圳渡槽,然因年久失修,曾傳出渡槽水閘門下方不斷滲水,希望水利單位能加強維護,讓珍貴文化資產能獲得保存,也同時避免水資源無謂浪費。
參觀完八掌溪上的水圳渡橋後,雖然時間才早上九點,但已經要開始騎向回程,白河地區的自行車道設計成環狀路型,可以不必重覆騎過的車道就能回到原出發點,因此可以更完整的遍遊白河的各個景點。
仲夏的陽光灑落在艷麗的蓮花瓣上,荷葉隨著微風如波浪般起舞,讓整個白河蓮鄉更鮮豔亮麗起來,朵朵嬌艷的蓮花紛紛在層層疊疊的荷葉叢中探出頭來,相互比美、相互爭艷,空氣中洋溢著一股淡淡的荷花蓮香。
翠綠的稻田中,看到這位農夫在烈日下辛勤的耕作,背影令人感動,台灣的稻米產值居各項農作物之首位,稻米對農村經濟繁榮關係密切,而在生態保育方面,稻作栽培也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景觀及淨化空氣的功能。
一直以來重商輕農的台灣,已經導致農地面積逐漸縮小、稻田休耕,許多農民看不到前景,農業問題每到大選時也就會被拿來作為政治炒作的話題。
曠野寂寂,這位老農神情有些迷茫,不過我想他應該早已看淡人生,樂天知命、腳踏實地投注自己的時間與生命在這片田地上,任它世事繁華,我自悠然,能從物欲紛擾的世俗中找回自己,才是最真實自然的。
騎在鄉間小道,處處都有令人駐足的景觀,經過的這處路旁有一棵野生的高大龍眼樹,上面結滿一串串成熟的龍眼,讓我們忍不住停下腳步,摘幾顆來嚐嚐,雖是免費的,但盛夏時節龍眼吃多了會上火,因此也不敢多吃。
這個時候來到台南鄉間,隨處可見結實纍纍的龍眼樹,台灣的龍眼種植區域大多集中在嘉義、台南一帶,果實碩大香甜,由於盛產期在八月底、九月初,因此也是中元節最普遍的祭拜供品。
龍眼屬高大常綠喬木,樹齡可達七十年以上,樹形高大強健又耐貧瘠,根系抓地力強,利於水土保持,近年來崇尚自然,又因龍眼樹終年常綠樹冠茂密,因此又可作為行道樹,是既能美化城鄉環境,又能綠化丘陵與水土保持的經濟樹種。
近年來由於單車運動的興起,在體委會與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台灣各地區在短短的幾年間建置不少擁有好山、好水又好玩的自行車道,無論是以河濱腹地、親水設施為主的自行車道,或是具有生態保護及文化意義的自行車道,或是利用舊鐵道再生的自行車道等等,不但提供城鄉完善的綠色運動休閒環境,也同時拓展了各地區單車旅遊活動的盛行。
近年來自行車道系統不僅成為繁榮地方的交通建設,亦成為觀光休閒與運動之代名詞,許多縣市及風景區規劃自行車的遊程,沿途可參訪社區、地方產業與自然景觀,成為另一種環境體驗的遊憩模式
這條沿著嘉南大圳堤岸旁修築的自行車道,除了可一路飽覽綠油油的田園風光,還可經由導覽解說讓人更深入瞭解這項台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橫跨今日雲林、嘉義、臺南三縣市,如蛛網般密佈在嘉南平原上的渠道,滋潤了這片原本貧瘠的土地,使得嘉南平原成為台灣最大的穀倉。
騎經這段用棧木架設的自行車道,迂迴曲折於一片翠綠的稻田邊,車道右側堤岸另一頭,是流速湍急的嘉南大圳主幹線。
騎乘自行車已成為假日休閒運動的新選擇,現在許多國人已懂得放慢腳步,暫時拋棄汽機車的快,而選擇自行車的慢,去慢慢欣賞風景,慢慢感受生活。
在繞行了一大圈後,水圳自行車道已經快接近尾聲,這裡是小南海上茄苳埤另一頭的觀景台,一行人在這裡稍事休息,隔著埤塘搖望對岸的小南海風景區,埤岸林木蔭鬱,湖面波光粼粼,看來又有一番不同的景色。
寧靜蔚藍的天空,水光瀲灩的埤塘,這樣的景致,頗符合這首詩的意境:「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騎完嘉南大圳自行車道後,民宿主人鄭先生帶領我們轉由這條林初埤木棉道踏上歸程,騎在這條綠蔭蔽天的木棉綠色隧道,享受微風迎面而來的舒暢感,欣賞著一旁的蓮田風光,實是夏日的一大享受,木棉花開在三、四月,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夏天到白河賞蓮花,就看不到春天木棉花開的盛景。
在騎到林初埤木棉道的盡頭後,一行人在此合照留影,留下美好的見證,也為今天早上的賞蓮行程畫上句點。
林語堂有一句名言:「演講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到白河騎乘單車觀花賞景,則要不急不徐,切忌走馬看花、蜻蜓點水,這次有幸經由民宿主人鄭先生的嚮導,才讓我們能深入體驗到白河豐富的人文風情及美麗的蓮田風光。
一行人從清晨五點半出發賞蓮,又繞了一大圈白河自行車道後,回到民宿時,時間竟然才上午九點半,真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由於時間的充裕,也為我們這次的南台灣之旅,多了許多可以加碼的行程。
這是我們昨晚投宿的「三叔公的家」民宿,客房裝飾樸素典雅,收費合宜,中庭是一片綠油油的草皮,四周大樹環遶,草木扶疏,景致清爽宜人,十足的田園寧靜祥和感,入住其中,能讓人沈澱放鬆,有回歸自然的安定感。
凡是在「三叔公的家」住宿的房客都能享受到主人鄭先生親自導覽的蓮花生態介紹,讓遊客賞蓮不光是走馬看花,也能看出門道,不論大人、小孩都能親身體驗蓮花奇特的生態習性。
民宿的餐廳古樸典雅,由於今天早上一大早就出門,因此大伙兒都是空著肚子上路,回到民宿時早已饑腸轆轆,民宿提供的早餐雖然簡單,但在幾碗清粥小菜下肚後,每個人還是再度恢復飽滿的元氣。
「三叔公的家」民宿除了環境自然天成,庭園中的許多花草盆栽造景,也營造出更多視覺上的美感,從水缸滿佈浮萍中脫穎而出的這株「印度莕菜」,潔白細小的花朵,顯得清麗脫俗,引人注目。
印度莕菜俗名「金銀蓮花」,曾廣泛分佈於台灣各地的池塘和溼地,尤其日月潭最多,遺憾的是過了日治時期,就再也沒有任何的標本採集記錄,可能早已滅絕了,現在所見多為園藝栽培品種,由於花形特殊,是很受歡迎的水生觀賞植物。
森情車隊這次的白河賞蓮行程,因為有民宿主人鄭先生的嚮導,因此在半天之內就完美提前結束,由於早上曾騎經嘉南大圳自行車道,引起我們對探索嘉南大圳源頭的興趣,因此下午決定加碼行程,轉往一探「烏山頭水庫」。
為了把握時間,一行人在白河簡單吃過中餐後,三部車四輪載兩輪來到位於烏山頭水庫旁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我們將車停在校門口的路旁,卸下單車從這裡騎往烏山頭水庫,順便逛了一圈南藝大的美麗校園。
台南藝術大學成立於1996年,校園緊鄰烏山頭水庫,環境兼具視覺美感與人文氣息,學風力求精緻與專業,是臺灣藝術專業教育中的優質高等學府,為了保持自然景觀,校園造景以自然本色為原則,在簡易樸實中具備自然園林的風味。
「烏山頭水庫」位於台南市六甲區與官田區的交界處,由於山谷曲折,因此儲水後,水庫湖岸形成了蜿蜒曲折的景象,從空中鳥瞰有如一座珊瑚,因此又有「珊瑚潭」之稱。
一行人騎到水庫大門口,一看票價,成人票竟然高達新台幣二百元,心裡直納悶,北台灣的石門水庫可是免費進場的咧?經過詢問,票價包含裡面一座水上樂園的遊樂設施,但我們的目的只是要騎單車進去逛水庫一圈,沒想到經過討價還價,售票小姐竟然同意以每人六十元的票價讓我們進去,看來騎單車旅遊,還蠻受人尊敬的。
進入水庫後,一行人直接往大壩頂前進,這段道路旁植有一排水庫完工當時自日本引進的南洋櫻花,由於年代久遠,長得高大巍峨,據說有幾棵還是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的八田與一技師親手栽植,這段路風景區將之取名為「香榭大道」。
每年初春,南洋櫻花爭相盛開,淡粉色的花朵為風景區增添不少浪漫氣息,吸引不少遊客專程來此賞花,到了夏季,這一整排已經伴隨水庫近八十個年頭的老樹,仍充滿生機的開展其身軀,讓過往的遊客能在其庇蔭下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
這座紅色吊橋跨越烏山頭水庫溢洪道的二端,走在橋上,猶如越過虹上之棧橋,因此被取名為「跨虹吊橋」,來到烏山頭水庫,吊橋是遊客必遊之景點,行走於吊橋之上,往下俯看溢洪道,遠眺則是一望無際的嘉南平原。
烏山頭水庫內有一座迷你型的小天壇,係仿北京天壇建造而成,比例為北京天壇的六分之一大小,由台南地區有名的算命師「囝仔仙」黃金垣先生集資所興建,造型莊嚴,古色古香,具有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天壇為古代皇帝祈拜上天的處所,「天」在中國古代信仰、天人哲學與政治之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古人相信上天具有意志,可以主宰人世間的一切禍福,因此明、清兩代的帝王,都必須定期到北京的天壇舉行祭天大典,以祈求上天賜福民間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1920年烏山頭水庫工程開工,為了重型機具、材料、人員運輸及大量土石的搬運,遂開築從番子田至烏山頭數十公里長之窄軌距鐵路,該段鐵路亦成為當地居民主要之交通工具,對地方交通及農村經濟之繁榮貢獻至鉅。
據史料記載,當時共有七輛由比利時製造的蒸汽式火車頭行駛於鐵道上,擔負著貨運、客運的繁忙任務,這些具歷史價值的古董火車頭,至今僅存這輛置放在水庫一隅供遊客參觀,也為烏山頭水庫輝煌的歷史做見證。
這是位於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墓園,四周植滿樟樹,林蔭蓊鬱,環境清幽雅致,氣氛祥和寧靜。
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的八田與一先生,獻身台灣水利工程三十二年,負責興建嘉南大圳,是一舉將嘉南平原變成黃金沃野的幕後推手,但於1942年前往菲律賓從事棉作灌溉計劃調查途中,所搭船隻遭美軍潛艦魚雷擊中,不幸罹難,其墓塚及紀念銅像至今立於烏山頭水庫中,水利會並於每年其忌日之時舉辦「八田追思紀念會」,八田與一後代子孫等人組成的家屬團,每年都會自日本前來參與追思紀念會。
位於墓塚前方的這尊「八田與一」坐姿銅像,則隱含著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
嘉南大圳竣工後,全體建造嘉南大圳的工作人員為了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提議製作一座銅像以懷念相處十年的老長官,該銅像係委託日本金澤的雕刻家「賀田勇馬」所雕塑,在日本製好以後,於1931年七月八日運抵台灣。
但在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由於戰況吃緊物資缺乏,所有的銅像都必須繳到煉製場熔製成軍械用品,因此在1944年時,八田的銅像就從烏山頭消失了。戰後,這座銅像非常幸運地,不僅未被毀損,還被嘉南水利組合的職員在番子田車站的倉庫裡發現,在當時日本敗戰的陰影下,水利會的人偷偷的將這尊銅像存放在八田與一住過十年的一棟空屋裡。
台灣光復後,嘉南水利會原希望將銅像立回烏山頭水庫,但遭到當時國民政府的拒絕,一直到1981年,政府才同意將銅像重新豎立在烏山頭水庫的原址,此時,八田與一已經逝世四十年了,此後,一座席地沉思、衣著樸素、造型粗獷的全身人像,永遠俯視著他一手規劃興建的烏山頭水庫。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目前已成為日本觀光客造訪的熱門景點,訪客人數年年突破紀錄,這跟八田與一事蹟廣為人知,及日本土木學會認定烏山頭水庫為土木遺產有關。
現在烏山頭風景區管理處將八田銅像週邊環境規劃為「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園區入口設計及一旁休憩之涼亭,均仿日式風格建造,提供遊客不一樣的視覺饗宴。
烏山頭水庫大壩石堤建於1920年,係攔截曾文溪之支流官田溪,利用上游分歧之自然低漥谷地,匯成珊瑚狀水庫,為目前世界僅存之半水力沖淤式土石壩結構,堪稱國寶,騎在壩頂道路上,可盡覽烏山頭水庫山光水色之面貌。
烏山頭水庫湖面開闊,碧波蕩漾,潭中浮著近百座小島,景緻秀麗迷人,水庫為嘉南平原灌溉了十五萬餘公頃土地,也帶動了台南市的觀光旅遊,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溪上游的曾文水庫相為串連,除供應嘉南地區農田之灌溉用水外,更肩負大台南地區民生及工業用水調配之責,放眼所及,處處皆框景,是一處具有林園靜態之美的風景區。
烏山頭水庫幽美淡雅的湖光山色,令人心懷舒暢,平靜恬然的氣息環繞著我們,令人不自覺地沈醉其中,忘記歸途。
今天的旅程將在這裡結束,寧靜恬淡的湖水,靜如處子,如入禪定,如果能就此遠離塵囂,永駐在這青山綠水之間,該是多麼幸運的事。
漫漫人生,一路走來,有時難免會有一絲生命的疲倦,但歲月匆匆,我且從容,不必追憶過去,也不須期許未來,只要快樂活在當下。偕同好友一齊單車旅行,永遠在我人生的四季輪迴中演繹著生動與精彩,只有輕鬆看待生活,讓自己活得多姿多彩,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體味大自然賦予的一切,才不枉此生。
Nikon D70 2011/08/22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