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篇:【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台北市士林區的「芝山岩」,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邊緣,為陽明山山腳下的孤立岩體,海拔雖僅五十二公尺,卻是一個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與自然資源的小山丘,由於士林的漳州人覺得它很像故鄉的名勝「芝山」,故取名為「芝山岩」。芝山岩是台北盆地水泥森林中的一顆綠寶石,雖然沒有高山仰止的外貌,卻擁有世界級的驚人寶藏。從日治時代起,芝山岩就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是台灣第一個保安林,芝山岩上有國家指定的兩處三級古蹟、與一處二級古蹟。在台北盆地被大量開發後,是罕見保存台北盆地低海拔生態的區域。種類繁多的植物在這兒興興茂盛,更包含台灣特有種八芝蘭竹。因特殊地質演進留存下來的原生海岸植物、雨林常見的纏勒植物、溼地植物,都可在這裡看到。秋冬之際還可見到黃葉、落葉等四季分明的特殊自然景觀。由於芝山岩是台北水泥森林中少有的綠洲,因此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在這兒定居繁衍。芝山岩還留有漳泉械鬥、漢人反抗殖民統治的重要史蹟,不斷堆疊歷史,與現地考古遺址、豐富自然生態,都值得全民深入發掘,參與體驗學習。

台北盆地在一萬年前尚是台北湖時期,芝山岩是少數浮出水面的小島,保有海生植物、海貝化石、先民生活遺跡,是座活的生態博物館。曝露在岩石表層中的各類化石,記載著她過去在海底的歲月,而海岸植物、濕地植物的存在以及今天林立的樹木,是臺北從滄海變成桑田的紀錄片。芝山岩直至現在,仍舊保存著當時的風貌,並隨著世局的更迭,累積了許多人類活動的痕跡,諸如貝塚、山頂柱洞、西隘門、惠濟宮、六氏先生墓及雨農閱覽室等,訴說著臺北文明的發展過程。因為有了前述特殊的地理環境背景,使「芝山岩」的景觀及生態具有多樣性,且可從現存的種類來驗證台北盆地環境的變遷。芝山岩不是一個祇有過去的古蹟,她始終不停地收錄著臺北的歷史,從過去,到現在,直到未來。芝山岩是臺北的史冊,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刻劃臺北滄桑的文字。芝山岩隘門與台北古城基石,都是台北築城史的重要見證,民眾可以近距離接觸,寓教於樂,共同珍惜珍貴的文化自然遺產。


林蔭茂盛的「芝山岩」座落於台北市的一隅,滿山的翠綠,彷彿自然仙境一般,為繁忙的都市生活帶來了一絲幽靜情懷。


芝山公園「百二崁步道」階梯入口,陡峭的百二崁是歡迎進入芝山岩公園的迎賓梯。


公園門口的隘門石牆及芝山合約碑記景觀牆,現在是芝山岩的地標。


「石馬」傳說是開彰聖王坐騎,常幫漳州人打勝戰,後被泉州人在其背鑿幾個洞而變成馬形岩石,原是南隘門的守護金剛。


「芝山岩考古探坑展示館」,在遠古時期芝山岩是台北盆地湖泊中的一個小島,是台灣考古史上最早被發現的遺址。


「芝山岩」從日治時代起,就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是台灣第一個保安林,是罕見保存台北盆地低海拔生態的區域。


「太陽石」乍看之下彷彿是從雲層中露出半個臉龐的太陽,地質學家稱之為「肋骨狀裂紋構造」,是難得一見的地質景觀。


為紀念六位遇害的日籍老師,日本人所樹立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1930年日人在芝山岩建祠紀念所有在台灣死亡的日籍教育工作者,現在芝山岩山頭上,還留有刻著日本教師姓名的石碑。


當年日本政府透過紀念碑的樹立、參拜儀式的舉行,成功的將六氏事件轉化為犧牲奉獻、忠君愛國的芝山岩精神。 


為了使招募日籍老師來台的工作不受影響,日本政府特別強調犧牲奉獻精神的可貴,在芝山岩為六位教師建墓。


這株老樟樹大約有三百歲了,外型蒼勁挺拔,是目前所知台北市最老的老樹。


「同歸所」是骨骸收容所,有些地方稱為萬善堂,芝山岩的同歸所是收容清朝林爽文事變及漳泉械鬥的亡魂。


「芝山岩」全園以環狀棧道串聯,用意在提供民眾無障礙的觀賞環境,也讓小動物及樹苗能有生養棲息的空間。


步道旁岩地上還留有一座古墓,全用岩石堆砌而成,為嘉慶六年的古墓,上面長滿青苔,外型非常古樸。


岩石受造山運動強大擠壓力而造成許多規則而平整的裂痕,地質學稱為「節理」。


「芝山岩」是特殊地質演進留存下來的盆地內陸型小山丘,所以保留了各個時期不同生態的代表性植物。


二千多萬年前,大量泥沙日夜不斷地沈積、堆疊,今天在芝山岩上看到的岩石,是總厚度達五百公尺的大寮層的一部分。


由惠濟宮新修建的階梯,由此經北隘門上至芝山岩山頂。


芝山隘門利用當地地形巨岩把關,於其缺口以當地出產的岩石砌築隘門。


「北隘門」入口山洞為長方型,上面有成列的雉堞,中央設窺孔,是一種小型的城牆。


「蛙蛇石」在西隘門上方,形似蛇頭、蛙身,上下相隔約一台尺,上石如蛇張口,下石如蛙欲跳,看來猶如蛇將撲前食蛙。


「惠濟宮」一直是士林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主要奉祀開漳聖王、觀音佛祖和文昌帝君。


「惠濟宮」為國家三級古蹟,但管理單位不遵循古蹟的規範,經常大興土木,本身早已失去古蹟的意義,甚為可惜。


位於惠濟宮右側,懷古園內的清道光二十九年所立的「芝山合約碑記」。


這間土地公廟,為士林地區最早建立的廟宇之一,而廟宇的建立與聚落有密切關係,可見這裡是士林最早開發的地方。


土地公廟旁的巨石上有一群圓形凹洞,稱為「蜂窩壁」,是風化與侵蝕所形成。


岩壁凹洞常由生痕化石加上差異侵蝕所發展出來,因為大寮層砂岩有很多生痕,因此這裡可見到很多千瘡百孔的岩石。


纏勒現象是熱帶植物的特徵,也是榕屬植物特殊的生存之道。


「雨農閱覽室」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為紀念所有在台灣死亡的日籍教育工作者所興建的芝山巖祠。


軍隊駐守時期留下的哨亭、彈藥庫房與防空洞等軍事設施,可說是芝山岩上最年輕的古蹟。


「芝山岩」是台北水泥森林中少有的綠洲,因此成為野生動物的避難所,成為都市中難得的自然生態圈。


山頂中未經大肆開發的地方,大樹林立、蟬鳴鳥叫、松鼠跳躍、盡是自然野趣。


在台北盆地被大量開發後,芝山岩是罕見保存台北盆地低海拔生態的區域,種類繁多的植物在這兒茂盛生長。


「八芝蘭竹」是臺灣特有的珍稀植物,而芝山岩是最早發現它的地方。


雨林常見屬熱帶森林的纏勒現象,表示這裡也是熱帶植物的棲息環境。


「食樹大王」錯綜糾結的樹根,展現出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山頂上的石塊因承受不了本身的重量而崩落,形成現在矗立在芝山岩四周的的巨岩。


「芝山岩」在夏天是一片綠色的樹群,到了秋天則轉為黃葉,並有落葉現象,這是亞熱帶低海拔芝山岩所獨具的特殊景觀。


有千足蟲之稱的「馬陸」,不會主動攻擊人畜,亦不具毒腺,受到侵騷時便縮成螺蜁狀,身體會分泌臭液以保護自己。


「北隘門」原是清道光年間住在士林地區的漳州人為了保護自己而建設的,初建時有東、西、南、北四個隘門。


因為纏勒現象已經進入絞殺階段,表示森林發育非常久遠,溼地植物等沼澤環境留下的代表性生態,也都可在這裡看到。


「芝山岩」到處都有老樹群矗立著,這些老樹不只有榕樹,還包括了茄冬、樟樹、大葉楠 、龍眼和相思樹。


地上類似大型鑰匙孔的遺跡,是以前為了保衛士林官邸的一項軍事設施,目前被流浪狗佔領。


「芝山岩」在國府初期曾有砲兵營駐守,在舊軍營的西邊有一座砲台,目前僅剩水基座,由此可以一覽四周各方向的景物。


舊砲台是芝山岩最佳的四個觀景點之一,從這裡遠眺,可以觀賞到林口台地及觀音山。


「芝山岩」的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質、量均極豐富,可讓我們重新省思這塊土地,瞭解其過往深厚之自然與歷史意涵。


這是芝山岩的最高點,但因林木茂盛,展望不佳。


「海膽化石」,在二千萬年前,芝山岩地區只有蔚藍的海水和生活在淺海海底的各種貝類、海膽及掘足綱等生物。


動物富含石灰質的殼體或骨骼,隨同泥沙掩埋而形成化石,這些化石是二千多萬年前生活在海洋的生物遺骸。

Nikon D70   2003/05/22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