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篇:【 友蚋.瑪陵坑單車遊 】
當時光像一列轟隆隆的高鐵列車在眼前呼嘯而過,連往事都來不及追憶,多少流年景,化為風中影,在生活的奔忙中消逝得無影無蹤。
人生千迴百轉,生活流離變幻,總有許多深情的約定,迫於現實的無奈而錯過,本以為我那無羈的靈魂早已隨著汲汲營營的生計遺失在城市的喧囂與浮躁中。還好,當人的腦袋在走到記憶與遺忘的邊界時,有時會突然回魂。我又再次想到了,富貴無所謂,快樂要常有。生活不能只為了豐裕物質的追求,更應該重視精神與心靈的充實,庸庸碌碌何時休?因此再度打開塵封已久的電腦。親愛的朋友們,真是久違了,為您默默無言的守候與等待,致上我最深切的感謝與歉意!
在永無休止的四季更迭中,喜歡夏天的我,每當看著樹蔭間斑駁的光影,就不免回憶起那些燦爛的曾經。一定要事先聲明,這篇已是2014年秋天時的騎程,很不幸的照片在我的筆電裡暗無天日的度過了兩個寒暑,在千回首、萬回眸中,今天終於得見陽光,不過來晚了,總比沒來好。
這次單車騎程的友蚋及瑪陵坑地區,山明水秀、遺世獨立,是基隆市近郊一處遊山玩水又極富生態教育意義的世外桃源。這裡早期原為平埔族人的部落,日治時期以煤礦和茶葉聞名,優良的茶葉品質,曾是送往日本皇室的貢茶,礦產亦盛極一時,至今仍留有礦坑與鐵道遺址。物換星移下,礦業與茶葉漸趨沒落,往日風華,消失殆盡。直至近年生態園區的規劃設立,當地居民積極轉型經營觀光休閒農業,經常推出農產品體驗遊程,舉行地方節慶活動等,藉以吸引大台北地區民眾前往遊憩與消費,期望能重現當地昔日榮景。
這座橋墩原本孤零零的被遺忘在河岸旁的荒煙漫草中,拜單車道的闢建才得以重見天日,台北市文化局鑒於五分吊橋遺址乃地方產業發展之歷史見證,因此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歷史建築。現在橋柱被一棵枝繁葉茂的榕樹緊緊纏繞著,已成為生命共同體,周邊環境清幽雅致,是基隆河岸一處兼具懷古與休憩的景點。
今天雖然天氣晴朗,但天際輕盈飄渺的雲霧,就像一張巨大的薄紗偶然遮檔住陽光,騎來相當清爽舒暢,郊野清新的空氣,也彷彿能洗掉一身的疲勞。這段車道筆直延伸看不到盡頭,雖然是假日,卻有點蕭條,不過能短暫遠離喧囂與嘈雜,感受僻靜與悠閒,也算是一種小確幸吧!
人生千迴百轉,生活流離變幻,總有許多深情的約定,迫於現實的無奈而錯過,本以為我那無羈的靈魂早已隨著汲汲營營的生計遺失在城市的喧囂與浮躁中。還好,當人的腦袋在走到記憶與遺忘的邊界時,有時會突然回魂。我又再次想到了,富貴無所謂,快樂要常有。生活不能只為了豐裕物質的追求,更應該重視精神與心靈的充實,庸庸碌碌何時休?因此再度打開塵封已久的電腦。親愛的朋友們,真是久違了,為您默默無言的守候與等待,致上我最深切的感謝與歉意!
在永無休止的四季更迭中,喜歡夏天的我,每當看著樹蔭間斑駁的光影,就不免回憶起那些燦爛的曾經。一定要事先聲明,這篇已是2014年秋天時的騎程,很不幸的照片在我的筆電裡暗無天日的度過了兩個寒暑,在千回首、萬回眸中,今天終於得見陽光,不過來晚了,總比沒來好。
這次單車騎程的友蚋及瑪陵坑地區,山明水秀、遺世獨立,是基隆市近郊一處遊山玩水又極富生態教育意義的世外桃源。這裡早期原為平埔族人的部落,日治時期以煤礦和茶葉聞名,優良的茶葉品質,曾是送往日本皇室的貢茶,礦產亦盛極一時,至今仍留有礦坑與鐵道遺址。物換星移下,礦業與茶葉漸趨沒落,往日風華,消失殆盡。直至近年生態園區的規劃設立,當地居民積極轉型經營觀光休閒農業,經常推出農產品體驗遊程,舉行地方節慶活動等,藉以吸引大台北地區民眾前往遊憩與消費,期望能重現當地昔日榮景。
今天氣候晴朗,碧空如洗,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清新而溫暖的氣息。這次的單車騎程除了我和好友 Rock外,還有另一位第一次和我們共騎的車友 Kuan Tim,我要為這篇遊記的延遲面世特別向他致歉。Kuan Tim 年齡差我們至少一輪以上,仍屬於青壯派,北台灣大小山頭大概都已被他征服過,今天來陪兩個歐吉桑爬爬小山,只能說是跟著兜兜風而已。
這次的行程起點在台北市內湖與南港交界的南湖大橋下,這裡也是基隆河右岸腳踏車道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的連結處。由此往北,順著單車道可以一路騎到基隆市八堵區,北北基的單車路網,已經大致串聯完成,四通八達,能滿足車友們快意馳騁。
位於起點的這座橋墩,是臺北市區基隆河岸少數現存之吊橋遺址,興建於1918年,為內湖跨越基隆河最早的一座煤炭運輸專用吊橋。主要行走輕便三分車,將內湖地區生產之煤炭運往南港火車站。吊橋於民國六十年間因橋面斷掉而拆除,目前只殘留河右岸的這座橋柱。
這座橋墩原本孤零零的被遺忘在河岸旁的荒煙漫草中,拜單車道的闢建才得以重見天日,台北市文化局鑒於五分吊橋遺址乃地方產業發展之歷史見證,因此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歷史建築。現在橋柱被一棵枝繁葉茂的榕樹緊緊纏繞著,已成為生命共同體,周邊環境清幽雅致,是基隆河岸一處兼具懷古與休憩的景點。
從吊橋遺址出發跨過一座內溝溪橋後,就是新北市汐止區河濱單車道的起點,我們將從這個O公里標誌沿著單車道騎到五堵火車站,再轉往友蚋山區,這一路車道蜿蜒曲折,河岸景致風光無限。
路過這座朱紅醒目的「南陽大橋」,這是汐止地區首座無橋墩的鋼拱橋樑,跨越基隆河兩岸,通車後解決了社後工業區與大同路長久以來的交通壅塞問題,也是讓汐止社后地區居民能直接連上北二高的重要交通建設。
南陽大橋日間美麗的大紅色拱橋是當地的特色,到了夜間光雕景觀散發出獨特的珠潤光芒,展現出不一樣的動人風華,橋周邊經過規劃的河濱公園及自行車道,是個假日休閒的好地方。
今天的陽光忽隱忽現,才剛薄雲遮日,騎到這裡又明媚的灑滿了大地,秋季的陽光溫暖而不酷熱,空氣中更瀰漫著淡淡的草香。雖然我們的生活環境逐漸惡劣,但一直都在見證著這個城市的成長與蛻變,現在看到的雖不是絕美的景色,讓人感受到的卻是愜意而盎然。
車道旁種植的「欒樹」一路滴翠、一片蔥蘢,粉紅色的蒴果點綴其間,像一道豔麗的長廊,眩目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欒樹」是台灣本土原生特有樹種,樹姿優美,色彩多變化,是優良的行道樹與園景樹,在臺灣隨處可見,秋天花季時尤為顯眼。由於其耐污染、吸收廢氣能力強的特性,可以面對生長環境較嚴苛的都會,因此,一棵棵臺灣欒樹都可說是經得起折騰的勵志典範。
台灣欒樹一年四季變裝不斷,秋季來臨,黃色小花燦爛輝煌佈滿樹冠,頂生的圓錐花序,週期不過短短二週,隨即結成覆有嫩紅苞片的蒴果。有別於晚秋凋零的楓葉,欒樹展現的是生機勃勃的氣息,搭配紅色氣囊狀的蒴果,為車道沿途帶來像躍動的火光一般,充滿活力的鼓舞能量。
順著基隆河岸闢建的車道迂迴曲折,只要注意路標,就不會迷路,我們不知不覺間就從基隆河右岸轉進到左岸。騎到這處名為「水尾灣園區」的地方,無邊翠綠渲染了我的視野,芒草在風的吹拂中溫柔滾動著,碧浪起伏,就像是一幅生機蓬勃、春意盎然的圖畫,雖然現在是秋天,但一點都沒有秋季應有的蕭瑟景象。
這一路亮麗的翠綠真令人心情舒暢,淡淡草香在鼻端若有似無地流淌。我和 Rock 現在很自愛,這種年紀騎車運動不必太拼搏,只有用緩慢而閒適的踩踏節奏,才能悠然領略大自然美麗動人的畫面,才不會錯過了一路良辰美景。
人的一生就是無數個過程的組合,很多歲月的美好與遺憾,只在於那些經歷中有沒有參與。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無論自己選擇的是怎樣的道路,保有曠達無礙的胸襟,才不至於盲從而不辨是非,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和溫暖。
基隆河宛如一條青綢綠帶,在這裡急彎九十度,非雨季時的涓涓細流仍然滋潤了大地的蔥綠,水波、雲影、草坡相互輝映,有著強烈的空曠感,兩岸景色盡收眼底。這一舊名「水返腳」的地方,百年前河道未淤積時,船隻可以航行到這裡,因為基隆河水受潮汐影響,海水潮漲至此,這也是汐止地名的由來。
溫潤的大地處處蔓延著生命的氣息,「軟枝黃蟬」在車道旁幽幽綻放笑顏,自然隨意,獨具一景。沒有沁人心脾的清幽香氣,讓人感受的也不是嬌豔嫵媚的誘惑,而是一種清心溫婉淡雅脫俗的風情。
騎在這一路灑滿綠色夢幻和花朵的河濱車道,怎能不令人浮想連篇,敞開心房和自然對話?路邊的花總是寂寞從容的綻放,而騎士也總是匆匆而過,少有人駐足傾聽花的聲音。是誰寂寞了花的似水流年?軟枝黃蟬便縱有千萬種風情,更待與何人說?
接著騎到剛完工的「星光橋」,我們來的時候都還沒剪綵通車,騎上去來回蹓躂體驗一下。兩年後的今天,周邊景觀應已更為完善,由於夜間有璀璨浪漫的燈光秀,現在是汐止地區知名度很高的新景點。
「星光橋」是新北市水利局打造的景觀橋中,以日、月、星為主題的最後一座橋,特色為一高聳的大麥克風塔柱,橋面由白色的線條和交錯的藍、紅色塊繪成。橋的兩端各有兩處入口,無階梯設計改以斜坡替代,以方便自行車與行人通行。
這座專為行人與單車族打造的「星光橋」橫跨基隆河上,全長270公尺, 耗資兩億元興建,採單斜塔斜張橋結構。75公尺高的傾斜塔柱設計,不僅是施工的一大挑戰,左右兩側斜拉的不對稱鋼索也是一大特色,而S型橋面也有別一般橋樑方正格局的刻板設計。傾斜塔柱及橋體裝設點狀光源,以呈現璀璨星光之意象,在夜空下閃閃發亮的橋,就像是地面的星光一般,璀璨閃耀,映照得河面也星光燦爛,非常浪漫。
騎經星光橋後,河濱車道在一段斜坡向下接到五堵區鄉長路,這棟醒目建築是剛改建完工的「五堵車站」,我們也將從這裡離開單車專用道轉往友蚋山區。
早期的「五堵車站」隱藏於巷弄之間,是台鐵台北與基隆間規模最小的一站,為了紓解都會區間交通問題,在台鐵捷運化的規劃下,五堵至汐止間的鐵路已改為高架,五堵車站也改建成美侖美奐的通勤車站。
由五堵火車站往北方向馬上就到這座造型美觀的「新長安橋」,我們將騎經這座大橋跨越到基隆河右岸,再銜接鄉友街騎往友蚋生態園區。
新長安橋的橋頂圓弧鏤空造型,看來頗有新意。以前舊長安橋因橋寬狹窄及橋面比堤防還低,每遇大雨或颱風來襲,常因淹水致封橋改道,令當地居民痛苦不堪,因此才興建這座新長安橋。
跨過新長安橋至鄉友街後,繼續往北方向穿越國道一號下的涵洞後,就銜接上基隆市七堵區的華新一路,最顯眼的是路口山壁上密密麻麻的一堆路標。騎到這裡,景觀丕變,已經有來到山區的感覺,一片綠意襲捲而來,空氣馬上變得清新,深吸一口氣,頓覺渾身舒爽,心曠神怡。
順著華新一路往前行,經過幾個別墅型社區後,終於來到這處位於國道三號橋墩下的《友蚋生態園區》入口意象標誌。騎到這裡,就是騎進了自然,滿目郁郁蔥蔥的清新氣息,原生態的山水自然風光,讓人得以放飛沉重壓抑的心情。
早上從台北市內湖區出發到現在,不過是一轉眼工夫。來到這裡,就能讓人遠離喧囂,告別塵雜,感受生命的盎然,領悟生活的意義。奔波人生超過一甲子,生活的壓力、世事的紛擾,從現在開始,暫時都與我無關。
今天也是一趟跨越時空的旅程。行政劃分屬於基隆市七堵區的「友蚋」,早期是一個繁榮的礦業聚落,曾有過輝煌的歲月,但在煤礦枯竭後,繁華散盡,小村沉寂,由於群山環繞的峽谷地形,讓友蚋成為遺世獨立的桃花源。
脫離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位於山區的友蚋長期享受到不受干擾的自然空間,因此能維持著自然生物的多樣性,蟲鳴蟬唱、鳥聲不絕,成為一處閒適寧靜的世外桃源。當台北盆地熱浪滾滾,酷暑難當的時候,來到友蚋山中,與自然零距離接觸,通體舒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
友蚋溪流域形狀狹長,為基隆河支流之一,據傳古早年代時,友蚋山區曾有上萬隻的梅花鹿棲息於此,因此友蚋溪又稱鹿寮溪。
溪流孕育生機,滋潤萬木,由於進行封溪護魚之故,友蚋溪水質清澈,生態豐富,加上這裡屬天然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域,又長年高溼多雨,因此產生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與自然景觀。
我們在進入友蚋地區並沿著華新一路前行後,在到達華新二路口時右轉越過一座「興化橋」,再繼續沿著友蚋溪畔騎行。沿途更加滿眼翠綠,生機盎然,濕潤的空氣中混雜著鄉間才有的泥土氣息。
杳無人跡的山區小徑,林木郁郁蔥蔥,細碎陽光從樹葉縫隙間灑落,微風吹拂,光影閃爍。偶爾出現的斷牆殘壁,刻畫出歲月的痕跡,一切顯得靜謐祥和、清幽絕俗。
山澗清泉日復一日地流淌,跌宕起伏的叮噹水聲永不停歇,歲月為溪床上依然屹立的運煤橋墩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見證了這裡繁華歲月的滄桑起落。
從日治時代,豐富的煤礦造就友蚋山區繁華一時,但隨著礦坑的陸續封閉而逐漸沒落,人口外流,友蚋逐漸被人遺忘,塵封在基隆五堵與七堵間的山區裡,目前僅存部份運煤軌道及坑口遺跡。據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曾在友蚋秘密設廠製造單人駕駛之自殺魚雷艇,再等友蚋溪水高漲時推至基隆河由淡水港出海,足見此處山區之隱密。
路過這間紅磚古厝,靜靜座落在山徑綠樹之間,透著獨有的安詳氣息。爬滿青苔的磚牆,浸染了歲月的風霜,顯得分外古樸,感覺有些寂寥,卻也不失韻致的風情。
天底下不管何事何物,無論有多麽輝煌的過往,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不知此刻寂靜深鎖的古厝門內,曾上演過怎樣悲歡離合的故事?
接著騎到這處名為「鹿寮坑車站」遺址的地方,友蚋地區的道路系統,基本上是把原先供運煤台車的軌道拆除而成的。鹿寮坑是採礦時期汐止到友蚋間運煤台車的終點站,採礦結束後,軌道幾已全部拆除,沿線闢為道路,尤其是沿友蚋溪兩岸的道路都是早期運煤車經過的路線。
友蚋轉型為生態園區後,七堵區公所花費二百多萬元,在鹿寮坑原址搭建這座仿古車站,再舖設長約五十公尺的軌道,並製作二輛台車,供遊客體驗昔日風情。可惜,由於遊客稀少,又疏於維護,導致雜草叢生,再度淪為景況淒涼的場景。
這座仿古的鹿寮坑車站完工後,由於來訪遊客不如預期,曾一度被當地居民據為泡茶聊天堆積雜物的場所,後經反應,區公所雖有整頓,但經費人力不足,現今仍是雜草及膝,任其荒廢。
不過世間之大,喧囂之處甚多,清靜之地甚少,重建的鹿寮坑車站雖然淪為蚊子館,倒也十分幽靜清涼。我們在這裡停車休息,兩位仁兄忙著上網打卡,我則獨擁小憩時光,在悠然和閒適間,與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暫時兩相遺忘。
在鹿寮坑車站休息後繼續出發,在經過一座鹿寮橋後就可看到路左邊的自行車道標誌,往斜坡騎下去,將騎進一段極度幽涼之境。
這一段也是由早期的運煤台車道闢建的單車道,全長只有幾百公尺,地形高低起伏,穿行在一片濃密的森林中。雖不及河濱車道的恢宏寬闊,卻是另一番景象,有曲徑通幽之妙,讓人感到格外的清涼。
這一段開闢在友蚋溪床邊的自行車道,穿行在密林深處,一年四季綠蔭罩頂,整個地形相當潮濕與陰涼,給人清幽深邃的感覺。經過這座「諸繕橋」,興建於日治大正十五年(1926),橋身覆滿青苔,橋面有些濕滑,充滿盎然古意。
來到山林中,便能感受到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小徑幽幽、水聲潺潺,古橋不知今夕是何年,靜靜地在這裡緬懷著歲月流經的過往。真是每一處有靈韻的地方,就會有那讓人魂牽夢縈的小橋。
穿過一道道綠林,繞行在林間的車道在濃蔭下清新幽靜,即便是炎熱夏日也能感受到絲絲清涼。陽光穿過林隙,樹影斑駁搖曳,台灣藍鵲在枝頭上跳躍,芬多精在空氣中瀰漫,此時此刻,除了舒緩踩踏,其他世俗雜念早被拋在九霄雲外。
短短幾百公尺穿行在密林中的自行車道很快就騎完,按路標續接回華新二路,途經這處烤肉戲水的熱門景點「石公潭」。
因友蚋溪在靠近「石公潭」下游處築有攔砂霸,才形成這處長約八十公尺,寬約十公尺的深潭,猶如一座天然游泳池,因此吸引許多人來此游泳,當地的早泳會在潭邊建有更衣盥洗室及休憩涼亭,到了盛夏,更是擠滿大批來此消暑戲水的人潮。
不過這個水域相當危險,已經發生多起溺水事件,雖有公告禁止游泳,仍擋不住前仆後繼的泳客。基隆市政府曾計劃要拆除攔砂霸,恢復河川自然生態,但預算遭市議會否決,建議不諳水性的人,還是不要輕易來此冒險。
石公潭水域深不見底,潮溼的水氣讓岸邊生滿了苔蘚,這裡的生態仍然豐富,山花野草倒映其中,縈繞耳邊的鳥鳴蟲叫,旋律跌宕起伏。還可見魚蝦在溪水中悠遊,包括許多原生種的淡水魚類,兩旁溪畔還有油桐樹與大葉楠等植物。
我們沒有在石公潭多做停留,接著往瑪陵坑方向邁進,從這裡開始將翻越二座山頭,而且是連續陡坡向上。遙望前途,一邊是溪澗流泉,一邊是陡峭山壁,雖沒有崇山峻嶺的雄渾氣勢,仍有幾分秀美值得細心體會。
爬陂,會有點艱辛,但生命從來都是一半幸福,一半艱苦。不是說「是非成敗轉頭空,惟有青山依舊在」嗎?想到這裡,我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奮力踩踏緊跟在後,追尋雄渾奔放的力量,正是我們辛苦來到這裡的原因吧?
山路旁的蘆葦在陽光照耀下,盡情舒展,隨風輕舞飛揚,顯得情態動人,這是深秋特有的意境與韻味。芒花總是努力向上汲取陽光和雨露,把夢灑在路上,路延伸到哪裡,蘆葦就跟隨到哪裡,展示著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
清涼的山風悠然拂來,眼前雖沒有層巒疊嶂的氣勢,但仍然碧綠蕩然,呼吸著山間清新潤肺的空氣,感受一路的盎然生機,心情也隨之蕩漾開來,讓人倍感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友蚋在北台灣只是個淺山,來到這裡,不必有望斷天涯的期盼,只求轉換心境的自由自在,與大自然近距離親密接觸,生命就不會無力蒼白。
抬頭仰望,遼遠而湛藍的天空,飄盪著輕盈的白雲,潔淨灑脫、不惹塵埃。飛越萬里長空的航機,襯托出這天高雲淡的壯闊美景。
這是一個離蒼穹很近的地方,能體味觀雲的禪意,清洗心靈的塵埃。逝水流年,從青春走到蒼老,你可曾忘記了過往?忘記了初衷?唯願在無限遼遠的未來裡,讓夢想的天空恆久絢麗多彩。
道路上樹影斑駁,透過樹葉向上看,陽光閃爍跳躍。雖不是叢山峻嶺,但還是連綿起伏,讓你看不到盡頭。面對四周寂靜的山谷,讓人感受到這片原始森林幽深彌遠的厚重,人在大自然面前實在是卑微與渺小。
沿著大華二路辛苦翻越二座山頭後,接著一陣快意下坡來到瑪陵坑地區,我們在位於大華三路上的這處「富民親水公園」停車休息。今天沿路最高點海拔約250公尺,途中會碰到幾處產業道路及農路的分叉口,但只要注意往瑪陵坑的指標,應該不致於迷途。
「富民親水公園」屬於瑪陵坑休閒遊憩區的範圍內,緊臨瑪陵坑溪兩岸,興建有多樣的休閒活動設施,四周被低海拔的天然闊葉林圍繞,孕育出極為豐富的動、植物景觀。青山綠水相伴下,更顯此地的清幽與寧靜,是一處極適合親子休閒踏青的場所。園區內還有一條約一公里長的賞桐步道,每年客家桐花祭期間,更是熱門的賞花遊憩景點。
因當地盛產桂竹筍,因此親水公園內以竹子造型打造兩座涼亭及護欄,竹子材質其實是塑膠製品,幾可亂真,不仔細觸摸難以察覺。
瑪陵坑溪與友蚋溪同為基隆河支流,兩溪僅有一山之隔,但由於溪水較淺,清澈見底,加上封溪護魚多年有成,可見大量魚群自在悠游,閃閃的鱗光映著溪水清流,給這寂靜的山區增添無限生機。
瑪陵坑在日治時期是產煤重鎮,礦藏枯竭停止開採後,人口大量外流,現在只剩下四百多戶居民,成為邊陲化的小農村。
近年來瑪陵地區在水保局輔導下,逐步往農村再生的方向發展,居民成立社區發展協會,還原早年的輕便車軌道、礦車,並結合當地豐富的休閒遊憩資源,重現早年風華,值得遊客來一一探尋品味。
接著經過大華三路旁這處名為「鯉魚潭」的地方,據說過去潭水很深、游魚很多,遺憾的是歷經多次洪患,淤積嚴重,現在只像個小水坑。
很多地方都有鯉魚潭,但這個位於瑪陵坑溪的鯉魚潭最名符其實,因為潭中有一座狀似「鯉魚」的巨石,形象生動,讓人驚嘆大自然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當地居民還幫牠鑲上一顆眼珠,更加惟妙惟肖,十分特別。
同樣位於大華三路旁的這個「焦炭窯」,本來早已淹沒在荒煙漫草中被人們所遺忘。直到近年,當地瑪西社區參加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才再度勾起耆老回憶,覓得遺跡所在,經居民合力整修後,終得以重見天日。
這個焦炭窯共有二十四個窯洞,係利用當地山區生產的麻尾石以人工堆砌而成,全程不用水泥,主要用來將當地生產的煤炭燒成焦炭,再外銷各地供煉鋼廠及打鐵鋪之用。在瑪陵地區煤礦停採後,加上石油燃料興起,焦炭窯終於結束生產,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
瑪西居民懷抱著對前人工藝敬畏的心情,合力找回屬於社區的榮光。這不僅僅只是焦炭窯的歷史,還有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生活過的人們,既使往日榮景已日漸模糊,卻有著不曾消失的共同回憶。
騎過重見天日的焦炭窯後,接著就到瑪陵派出所旁的「翠谷橋」,國道三號瑪陵橋凌空而過,氣勢非凡。
「翠谷橋」附近是瑪陵坑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橋旁緊臨著這座古老的糯米橋,建造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雖歷經多次颱風洪患,石砌六角柱型橋墩仍堅實屹立不搖,令人讚嘆古老工藝的博大精深。
後頭遠方的「石獅山」海拔高160公尺,山雖不高,但巨岩聳立,氣勢雄偉,與糯米橋彼此相互輝映,自成一景。青山翠巒、古橋流水,愈加顯得秀色欲滴,恰似一幅濃墨重彩的寫意山水。
古橋下流聲依舊,歲月如歌,彷如一個迷離的夢境。Rock 來這裡尋找城市中所沒有的寧靜與純淨的心情,是否忘了今夕是何年?站在橋上遙望遠方,在群山古橋中回憶歷史,感懷著紅塵歲月流逝的曾經,淡定從容中,內心是否也升起一縷莫名的情緒在縈繞?
除了青山翠巒、古橋流水,糯米橋下還可觀察到因河水及石礫沖蝕而成的壺穴地形, 是一處大自然的地理教室,相當具有教育意涵。
壺穴是在河流上游經常出現的一種地理特徵,形成是因地質岩層的結構性硬度不均,經夾帶細沙的河水沖刷而產生坑洞,然後流水在坑洞中形成的漩渦狀水流進行再沖蝕,於是形成壺型的小洞穴,稱為壺穴。
在瑪陵糯米橋逗留較長時間後,繼續跨馬上路,又在一陣連續下坡路段後,來到位於七堵區的國三瑪東交流道,從早上起程點騎到這裡,看起來翻山越嶺,其實路程也才不過二十九公里。
騎到瑪東交流道後,我們今天的「友蚋‧瑪陵坑」遊程可說已經結束,我們將從瑪東交流道接往七堵區的大同街再翻越一座山頭到基金公路,然後從基金公路騎到國一八堵交流道後,續接基隆河濱自行車道回台北市,說來還是有大半天的路程要繼續馳騁。
時光雖已入秋,空氣中卻仍是充滿夏天的氣息,好不容易翻過二座山下到平地,現在又要繼續爬山,真有點腿軟。從一早開始都是 Rock 在前帶頭騎乘,現在則是由青壯派的 Kuan Tim 超前趕路,人不得不服老啊!
基隆七堵區的瑪陵休閒農業區範圍,主要順著交通要道將各農場與遊憩景點串連,由大同街、大華三路連成一環狀路線,絕大部分屬山坡地範圍。瑪陵坑溪與友蚋溪挾山稜南流,由於水源充沛有利農業發展,加上沿線生態資源豐富,因此基隆市多數農場皆座落於本區。
路過「大牛稠山」的登山口,大牛稠山海拔二百公尺,由此登頂僅約一公里,沿途可享受森林浴吸收芬多精,聽取各式蟲鳴鳥叫聲,山頂設有觀景台,視野絕佳,可暸望整個瑪陵地區,外木山海邊、基隆嶼及暖暖一帶,甚至可遠眺九份基隆山等地。
今天我們所騎的並不是時下熱門的單車路線,因此一路寂靜冷清,連汽車也非常稀少,雖然是假日,一天下來竟碰不到半個車友。在連續不斷的上坡路段後,我已經使盡吃奶力氣拼命追趕,還是不見騎在前面的兩位仁兄,落得獨自感受山徑的幽靜與孤寂。
我雖然老來命苦,一把年紀仍天天在為生計奔波勞碌,但還不至於被物欲追求弄得迷失方向。我們總是慨嘆夢想太遠、現實太近,但其實幸福很簡單,不須炫耀物欲奢華,只要有豐富的心靈色彩。有時候,平淡,才是真正的快樂。
騎到大同街與瑪東農路交叉口,也是大同路最高點,最明顯的目標是路邊六角形的涼亭。這裡路標有點複雜,涼亭旁上坡路是瑪東農路,必須選擇繼續直行大同路往大武崙及萬里方向,才能下到基金公路。
在連續不斷的一陣爽下坡後,很快就穿過大武崙工業區銜接到基金公路。時間已是中午,我們在基金公路上的漢堡店休息午餐後,持續往基隆市區方向前進。從基金公路轉往麥金路,直行到穿越國一八堵交流道的涵洞即刻右轉,接著遇到往金華街的路標左轉,就會馬上碰到一座八德橋,經由橋頭旁的斜坡就可下接到基隆河濱自行車道。
經過一上午的爬上爬下行程,踏上歸程的路再次回到舒適平坦的河濱自行車道。剛剛在基金公路飽嘗了一段烏煙瘴氣的車流後,終於又回歸到這清爽怡人的自然環境。河水淙淙,視野遼闊,不過是一堤之隔,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巨大的挖土機就像變形金剛中的機器人,不過這樣伸過圍欄停放,危險性雖然不高,但明顯違規。
沿著基隆河右岸單車道往南直行,在俊德吊橋前的這段河岸整治得非常整齊。基隆河因河道蜿蜒平緩,感潮河道特長,上游年降雨量甚大,且常為集中型暴雨,加上沿岸地區都市化快速發展,河道淤積嚴重,通水斷面狹窄,致河水宣洩不易,每逢颱風來襲,便經常氾濫成災。
我們跨過新建的「俊德吊橋」改騎到基隆河左岸。基隆河吊橋不僅裝點了河岸風貌,亦是煤礦史的一環,但舊吊橋都因年久失修,毀於颱風侵襲。近年來在社區再生營造及休閒產業發展的推波助瀾下,紛紛在舊有遺跡的基礎上重建或修復,讓人們得以重溫那些塵封多年的往昔時光。
接著騎到這段開闢在峭壁邊的車道,景觀和所有的河濱自行車道大異其趣。
雖然一旁的基隆河不是深澗幽谷,山壁也非陡崖峻嶺,但感覺還是有點高峭險峻,抬頭一看,才發現大有文章。
抬頭仰望,只見峭壁上刻有「六堵險圳」四個大字,看來頗有氣勢,不過落款的是政治人物而非書法名家,不免讓人感到大煞風景。
「六堵險圳」是清嘉慶年間時安溪余氏家族入墾六堵,為灌溉農地而闢建「頂圳」及「下圳」兩條水圳,其中頂圳途經這處峭壁,由於工程艱巨,驚險萬分,因此命名為「六堵險圳」流傳至今。
在六堵險圳下方河岸處,有一處自然湧泉,溢出的泉水清涼透澈,除了是天然景觀外,也讓在盛夏路過的遊客能增添一份消暑之樂。
過了六堵險圳不久,就是這個生肖公園,主角是一隻大金牛,旁邊環繞著其他十二生肖動物的雕像。造景有點俚俗,不過因為是由民間慈善團體捐建,因此也不要太過苛求,小朋友來看了高興就好。
對於這個生肖公園為什麼以牛為主角其他生肖當配角感到有點不解,因此趨前看了解說牌,茲抄錄原文如下,供大家參考。
牛的敘述:自古以來牛在台灣人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動物,牛是刻苦耐勞的代表,也是力量的象徵,牠的功勞人類實在難以回報。時代的巨輪不停的轉動,牛的辛勤工作已不及機械的威力,如今牛雖已功成身退,但我們仍應感恩在心,飲水思源。六堵地區在開發工業區之前,全部土地皆為農田,村民皆依賴牛隻耕作生存,為了表揚牛對於人類的供獻,特選定此處塑造牛隻形象,表示對牛的感恩之外,也可做為城鄉風貌的景點,供遊客參觀與表揚。
果然就在生肖公園旁的基隆河上,就看到有牛隻在水中悠哉泡澡,河岸旁還有好幾頭在低頭啃著青草。這些牛隻應該已經功成身退,被主人放養在河邊自行生活繁殖,不過將來命運如何,則是不得而知。
騎過生肖公園,也看了牛隻洗澡,我真的忘了騎到這裡是哪裡?只記得沿著自行車道就會經過這處看起來才完工不久的河濱公園。
這處看起來還很新的公園設施完善,涼亭石桌椅一應俱全,應該花了不少公帑,而吸引我駐足的是這座醒目的巨大石雕像,應該是出自名家之手,但現場找不到任何解說,是公園尚未完工還沒設置?不得而知。
這座石雕形體給人極大的溫暖感受,圓雕工法使人物形像豐滿而立體。母親雙目低垂凝視懷中幼兒,慈愛之情一覽無遺。溫暖厚實的雙手如同一座城堡,讓孩子免於驚懼。簡潔流暢的造型,樸實自然、清淡純美。
過了母子雕像公園續往前騎,基隆河濱車道在七堵百福車站前的實踐橋頭中止。必須過橋右轉改騎台五甲線到汐止的大同路後,才能再接回河濱自行車道。
從七堵實踐橋轉往台五甲線道,還爬了一小段陡坡後,騎到車水馬龍的汐止大同路三段,天際已經微現嫣紅,還好就在路旁的中國貨櫃場前就可再次轉進到這條「保長坑溪畔自行車道」。由此一路往前騎到底,就是早上曾經過的五堵車站。
「保長坑溪」為基隆河的支流,溪流域分布於新北市汐止區東南部,基隆河在上游的的員山子分洪道完工後,汐止已經擺脫水患的夢魘,房價止跌回升,這些年河岸邊高樓更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經過一天的騎程,我們又回到五堵車站前的基隆河汐止自行車道,後面的星光橋已經籠罩在夕陽餘暉下。從這裡我們將循原路騎回早上的出發點,因此今天的行程記錄就在星光橋前劃下句點。
過往每次的旅程中,總有些美麗的風景會定格在腦海裡,有些過程中的趣味多彩會留在記憶裡,今天也不例外。為自己保留一份舒適的閒情,留住旅程中美好的細節,找自己的路,看屬於自己的風景,堅守自己的生命夢想和人生追求,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在這個充滿對立與爭執的年代,其實許多事是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偏執己見而失去中庸之道,忽略了心靈的本真,被成見所牽,失去包容心性,無法放下憎恨與不滿,只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前些天得知經常在留言版發文的日易兄不幸辭世,實在令人感嘆生命無常。輕輕回首,雖然希望今生與永遠相隨,能夠成為彼此的守望,但總是事與願違,不過心中留有一份想念總是美好的。只要珍惜以往相惜的美好與懂得,不必去感慨生命的凝重與滄桑。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因此,唯有活在當下!我期許自己,很快能與你再次相逢。
Nikon D70 2016/07/18
Photo By Jeffrey Hsu
留言
張貼留言